第7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他就興沖沖回家著手寫計劃了,跑得那叫一個快,仿佛生怕丘濬會反悔。

  丘濬看著他的背影風風火火地消失在門口,心裡頭不免既欣慰又擔憂。

  欣慰的是這小子敢做也願意做,哪怕玩心有點兒重,大多數時候卻都是想盡力做些為國為民的事。

  擔憂的也是這小子什麼都敢做、什麼都敢說,以後不知會不會因為這種性格惹禍上身。

  遠的不說,光是這念頭一起就非要不遠千里跑去河西走廊這種地方看一看的作派,便讓人放心不下……

  作者有話說:

  老丘:放心不下,得多活幾年看著他

  文崽:對對對對,必須活過隔壁老王!

  *

  肥肥的更新!

  *

  註:

  ①不歷州縣,不擬台省:出自《新唐書》

  【左拾遺內供奉張九齡上疏言:「縣令、刺史,陛下所與共理,尤親於民者也。今京官出外,乃反以為斥逐,非少重其選不可……今吏部始造簿書,以備遺忘,而反求精於案牘,不急人才,何異遺劍中流,而刻舟以記。」於是下詔擇京官有善政者補刺史……凡官,不歷州縣不擬台省。】

  -

  張九齡:地方官這麼重要的位置,安排京官去當卻都覺得是貶斥,這都是啥事啊?本來檔案只是寫來備忘的,結果現在選官一味選拔會寫會公文會吹牛逼的,不想辦法選出有真才實學的,有什麼用!!!!!

  於是唐朝把京官下放去地方當刺史,混夠了資歷才能進中樞

  -

  ②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樊遲問稼穡/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出自《論語》和《孟子》

  都是孔孟對別人問他怎麼種地(種不種地)的態度

  比如:【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小技藝必然也有它們的可取之處,但是要是沉迷其中恐怕會耽誤大事,所以君子不幹這種事。

  -

  孟子也被問「你認為應該一邊治天下一邊種地自給自足嗎」,孟子就搬出「君子勞心,小人勞力」的說法,表示各行各業都不會一邊干本行一邊種地,為什麼治理天下就要干兩樣活?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有空種地嗎?(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

  不肯動腦的人就干體力勞動,肯動腦的人就干腦力活動,春秋戰國時期就這麼殘酷了!(?)

  -

  ③不食周粟: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

  -

  ④足下的出處:參考清代褚人獲的歷代八卦合集《堅瓠集》

  【東方朔《瑣語》,載木屐起於晉文公。介子推從亡歸國。逃祿隱跡綿上。抱樹燒死。文公拊木哀嘆。伐以制屐。每懷推從亡之功。輒俯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始此。按推姓王。名光。字推。介休人。故稱介子推。】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殷芸小說》也記錄過差不多的傳說:【介子推不出,晉文公焚林求之,終抱木而死。公撫木哀嗟,伐樹制屐。每懷割股之恩,輒潸然流涕視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言,將起於此。】

  -

  可見這個說法很早就流行了!

  第350章

  文哥兒暗搓搓東拉西聯成功遊說到王九思他們加入自己即將組建起來的西北考察團,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順利,就等著計劃寫完找機會去跟上司們商量了。

  這屆庶吉士由張昇和王鏊負責,正好詹事府也是歸他們管辦事只需走一趟方便!

  等王鏊他們同意後再把計劃往上送就是謝遷和李東陽那關了。

  全是熟人,暢通無阻!

  當然在那之前還要跟朱厚照透個口風省得到時候來個萬事俱備老闆反對,那就白忙活了!

  文哥兒每天得空就埋頭寫計劃,爭取能夠一口氣把所有關卡闖完順利成團。

  文哥兒不知道的是王九思和李夢陽都是陝西考上來的,兩人關係頗不錯。

  王九思私下把他們可能去陝西行都司的事給李夢陽提了一嘴。

  李夢陽和王守仁是同年兩人一起當了三年的庶吉士,現在王守仁在兵部打雜,李夢陽在戶部打雜,兩人都算是新人手頭都沒啥要緊事要干。

  從王九思嘴裡得知現在這屆庶吉士要去西北考察領頭的還是文哥兒這個組織好手李夢陽趁著下衙偶遇的機會跟王守仁說了這件事。

  你知道不你弟要出去玩了!

  王守仁一聽還有這樣的事?距離王守仁上回出去浪,都已經過去挺久了他忍不住摸著下巴琢磨起來。

  陝西行都司那是兵部管轄的啊!

  他這個弟弟怎麼這麼不聰明密謀出去玩耍竟不算上他!

  王守仁轉頭問李夢陽:「你好像也挺久沒回陝西了要不要趁著機會回去瞅瞅?」

  李夢陽有些為難地道:「我才剛進戶部沒多久,怕是不好回去……」

  王守仁道:「我回去跟我弟商量商量,說不定有要戶部派人去辦的事。就說你到底想不想吧?」

  李夢陽道:「能回去的話,我當然是想的。」

  從成為庶吉士後他便沒有再回過家了,說不想那肯定是假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