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剛登基時才十幾歲,根本不知道滿朝文武該信誰。

  一度覺得誰都不太可靠。

  也許身為帝王本來就不該相信任何人。

  京師的熱鬧來得快、去得也快,入了六月,暑氣蒸人,路上行人都少了,趙九成也要去鴻臚寺供職,這位浙江棋手帶來的熱鬧也逐漸少有人提及。

  連文哥兒都不太受得了這樣的暑熱,每天都要抱著吊在井裡冰鎮過的飲子噸噸噸地喝,才能繼續為《本草》奔走。

  一時間不僅家裡的井、翰林院的井、太醫院的井、詹事府的井以及東宮的井,統統都冰著他要吃的瓜果以及飲子,尤其是格外解暑的酸梅湯!

  楊廷和拿到片他切開來分吃的西瓜,忍不住調侃道:「你的俸祿莫不是都拿來買這些瓜果飲子了?」

  文哥兒理直氣壯地說道:「我身上的官服都是大夥送的,我買點瓜果飲子大家一起吃怎麼了?實在不行,我休沐日去擺攤賣草莓辣椒,也能回點本!」

  這幾年辣椒和草莓雖已經推廣開,市面上卻還是十分緊俏,家裡種了的大多都先緊著自家吃,只有自己捨不得嘗的農戶們才會拿出來賣。

  京師達官貴人這麼多,市場大得很,這玩意還是很稀罕的!

  說到底還是從小到大都沒太為錢困擾過,所以文哥兒花起錢來還真不怎麼節省,基本是有多少便花多少、想怎麼花便怎麼花。

  真正的勇士,勇於花光每一文剛到手的俸祿!

  下次缺錢,下次再說,下次一定好好攢。

  楊廷和見他這般態度,笑著說道:「得虧你們浙江人不能入戶部,不然你能把國庫給花光。」

  文哥兒沒聽說過這個規定,追問楊廷和為啥不能入。

  這又是一條洪武年間延續下來的規定,所有戶部官員不得選用浙江、江西以及蘇松人!

  這些地方吧,當初要麼被張士誠占據,要麼被陳友諒占據,地方鄉紳源源不斷地給他們輸血,以至於朱元璋打天下啃得最艱難的就是這江東與江西。

  後來朱元璋正式登基了,便怒而給這些地方徵收重賦,順便下令表示這些地方的人不允許入戶部為官!

  本來到了洪武后期以及建文年間,這一禁令已經略有放鬆,結果朱棣「靖難」後為了表示自己才是正統,凡是他侄子建文帝改掉的玩意他都堅決恢復祖制。

  這「國策」便延續了一百多年。

  文哥兒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往事。

  老朱可真是有仇必報啊!

  記仇.jpg

  幸虧戶部從來都不是他的目標。

  都聊到這事兒了,文哥兒順勢追問起楊廷和來:「那御史要有什麼要求?」

  他還是最惦記著怎麼才能當巡按御史!

  楊廷和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

  文哥兒被楊廷和看得心裡毛毛的,忙追問道:「難道當御史的要求特別多?」

  楊廷和笑道:「是挺多的,能力與品行便不說了,都是要都察院仔細考察的。單論這年齡,選的也是年富力強而穩重老成的,少說也得三十歲吧。」

  文哥兒瞳孔一震。

  三十歲!他還差二十一年!

  見文哥兒一臉震驚,楊廷和娓娓說道:「還有一點就是,如果父兄任在京三品大臣的,不能當科道言事官。也就是說如果你爹和你兄長到時候已經是三品官了,你便不能去當御史了!」

  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你說你本人是做決定的,又提拔家中子侄做監督的,想做什麼事還不是你說了算?

  當言官不再是朝廷與百姓的喉舌,而是深陷黨爭淪為博弈工具,那麼他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楊廷和笑看著文哥兒:「何況你這六品的翰林修撰到時至少都已經改任兩回了,光論品秩也沒法再去當七品的監察御史吧?」

  楊廷和這番話對文哥兒來說簡直晴天霹靂。

  簡直等同於從各個角度否決了他轉職御史的可能性!

  夢想!

  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驚聞此噩耗,文哥兒整個人都呆住了。

  其實下場應試前他也知道考上狀元後品秩會比巡按御史高,只是一進考場就肯定得盡力而為,總不可能在那種節骨眼上想辦法控分吧?他也不是個控分高手啊,當時他都不知道自己能考成啥樣來著!

  後來授了官以後他便直接上崗了,想到自己少說也要在這個崗位上幹個九年,他也就沒有太早考慮未來給自己謀差遣的事。

  現在聽楊廷和這麼一分析,他才猛地發現自己的御史之路基本算是斷絕了。

  畢竟他爹現在已經是五品官,再幹個十幾二十年,只要不犯大錯的話怎麼說都該混個三品了吧?

  哪怕到時候他爹告老還鄉退休養老去了,還有他哥這個准聖人在!

  堂堂聖人王陽明怎麼可能連三品官都混不到,不可能的!

  可見他一點機會都沒有啦!

  到那時候,都察院門口一準會貼個條子:王小文禁止進入!

  怎會如此!

  不可思議!

  很多人都注意到,平時活力充沛的文哥兒一整天都蔫答答的,看起來宛如受了什麼重創。

  王華察覺兒子不對頭,找過去關心了幾句,才知曉他是因為以後當不了御史而鬱悶。

  王華十分了解自家兒子的志向,見他這副模樣便寬慰道:「不是還有提學官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