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可都還是孩子!

  怎麼算都是小學生!

  他爹和他大先生是怎麼回事!!!

  「誰叫你親自將把柄送你大先生手上的?換成你知道自己女兒把錢借給外面的臭小子,你會怎麼想?」王華不慌不忙地忽悠文哥兒,「如果你不樂意的話,你去跟你大先生講清楚,想來你大先生是不會勉強你的。」

  人謝遷去歲可是以四十五歲的年紀入閣的,世上有多少閣臣能這般年輕?如今不知多少人想登他家門都進不去,更何況是成為他的東床快婿!

  當然,他們王家有了「一門兩狀元,父子三翰林」的成就,嫁娶也是一點都不愁的。

  兩家真要議親,王華也不覺得文哥兒算是高攀,不過是他和謝遷都覺得不錯罷了。

  王華深知文哥兒從小天不怕地不怕,最怕他大先生,說完後便笑呵呵地瞧著文哥兒想看看他是什麼個反應。

  文哥兒聽他爹說讓他自己去跟他大先生推掉這門婚事,一下子就不吱聲了。

  這怎麼推!

  這能怎麼推!

  是說我配不上還是說我看不上!

  兩家的關係已經處了這麼多年了,謝遷又是他啟蒙起一直教導他的老師,他真去推拒就顯得不識好歹了。

  這時代的婚姻本來就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能由小輩自己做主。

  像他們這樣從小就認識的,倒是比真正的盲婚啞嫁要略好一些。

  雖說現在他們接觸得也不算多,可等到以後婚事定下來了,自然可以慢慢相互了解。

  比起轟轟烈烈的一見鍾情,文哥兒還是更相信長久相處處出來的情誼。

  當然,更重要的是,一想到要他自己去跟他大先生討論這事兒,他就有點慫……

  學生怕老師,很正常的對吧!

  這真的不能怪他!

  瞧見文哥兒那慫了吧唧的模樣兒,王華頓時就舒坦了。

  總算還有人能治這小子!

  以後有謝遷這麼個岳丈,看他還能怎麼鬧騰!

  許是父子倆心有靈犀,文哥兒在心裡琢磨了半天后悄然看了他爹一眼,心道這次傳言風波最大的受害者還是他爹。

  想想他大先生得知事情始末後二話不說找著了罪魁禍首(他爹)、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他爹深陷輿論漩渦,可見能年紀輕輕當上閣老的人絕對不簡單!!

  作為一個聰明絕頂的小孩兒,絕對不能跟他爹一樣撞到他大先生的槍口上!!!

  識時務者為俊傑!

  他就是大明第一俊傑!

  父子倆默契地在彼此身上找補了一下,都覺得這日子(在對方的對比下)還算過得去,便又放下芥蒂重歸於好。

  第二天文哥兒再出去玩耍,大夥都用關愛的目光看著他,即使他解釋說他爹只是開玩笑,眾人待他也是吃飯搶著付帳、遇事搶著幹活。

  文哥兒:「…………」

  算了,就讓他爹背負一切吧!

  其實大夥也知道像文哥兒活得這麼自在的小孩兒,在家中必然也是被家裡人疼愛有加的,不至於受什麼苛待。只是這父子倆的事兒大家聽了都挺樂呵,也就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

  進士恩榮宴的三日後,文哥兒穿著他紅彤彤的狀元冠服率一眾進士上表謝恩。

  謝恩表文這東西一般是沒什麼人認真看的,不過對於新科進士們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上手實操,所以寫起來都很真情實感,不至於像那些個官場老油條那樣翻出往年的謝恩表文修修改改又一年!

  新人新氣象!

  這日文哥兒與陳瀾、朱希周也被正式授予翰林修撰以及翰林編修的官職。

  相比於他們這三鼎甲的塵埃落定,其他進士還不知道前路在哪,他們先得考一輪庶吉士,沒考上再去接受吏部的轉崗考核,看看自己能考到什麼崗位上。

  再一日,就是本屆科舉的最後一個重要儀式:前去國子監那邊的先師廟行釋菜禮。

  所謂的先師廟就是俗稱的孔廟。

  釋菜禮就是祭拜孔孟這些往聖先賢,只是不用殺牛宰羊,只用特定的蔬菜果子和酒水。

  文哥兒作為狀元,須得當個領頭的,所以早前已經在鴻臚寺認真學習過全套流程。這日一早他便領著眾進士齊齊排好,一路跟著執事官的指示拜了又拜、拜了又拜、拜了再拜……

  咱大中華的聖賢,實在太多了!

  算下來得先拜了孔子,再拜四配(顏子、曾子、子思、孟子),再拜十哲(全是孔子門下的優秀學生),最後還要拜供奉在東西兩廡的歷代先賢!

  林林總總一百多人!

  記性差點的人,拜上一圈就該頭昏腦脹了。

  難怪老百姓都愛去佛寺和道觀拜拜,人求神拜佛好歹目標明確知道求誰!

  而你讀書人到這先師廟來走一圈,怕是還得擔心老師突然提問:知道這是哪位聖賢嗎?知道他的代表作嗎?請闡述一下他其中一部著作的具體內容!

  想想就令人害怕!

  行完釋菜禮,已經到飯點了,一眾進士換上自己的衣裳,正式把進士服歸還給國子監。

  中午他們便在國子監食堂聚餐。

  國子監的飯菜著實很一般,不過大家都很珍惜這段相處時光。

  月底這幾天他們就要參加翰林院或吏部選拔考試了,考完後估摸著只有幾十人能留在京師,剩下的人都將散落在大明各處發光發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