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華便去堵謝遷,質問謝遷為什麼針對他。

  逗小孩兒玩的事,有必要這麼廣而告之嗎!

  謝遷悠悠然地說道:「我也就跟西涯他們提了一嘴,沒跟別人說啊。」

  王華道:「你都給西涯說了,跟給所有人說了有什麼區別?」

  謝遷表示自己對此概不負責:「那也不能怪我,誰叫你這個當爹的非要為難親兒子。」

  干出那種事的是王華自己,傳播出去的是隔壁李東陽,和他謝於喬有什麼關係!

  王華總覺得這事不對味。

  他對著謝遷一頓解釋,說自己真不是連官服都不給文哥兒置辦,而是準備讓相熟的裁縫上門給文哥兒做。

  他是當爹的,怎麼可能真的連衣裳讓兒子出去借錢買?等下衙回家他就回去讓文哥兒把錢還給謝豆!

  謝遷掏出一張借據遞給王華。

  王華拿過一看,什麼都明白了。

  這不是借錢借到別人兒子頭上,是借錢借到了別人女兒頭上!!

  都說男女七歲不同席,如今文哥兒都九歲了,就不是可以跟別人家女兒一起玩耍的年紀了。

  這私下借錢性質就更不一樣了,誰家當爹的知道自己女兒把錢借給一臭小子能高興?

  易地而處,王華覺得這是要把那臭小子腿打斷的事兒。

  不過為什麼謝遷不去打斷文哥兒的腿,要來折騰他這個當爹的?!

  現在好了,整個內閣和翰林院都知道他摳摳搜搜連官服都不給兒子添置了!!!

  面對拿出自家兒子親筆借據的謝遷,王華只能忍氣吞聲地說道:「這小子真是太胡來了,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他。」

  謝遷道:「文哥兒雖然還小,可他已經三元及第,這段時間應該很多人上門明里暗裡地打聽他的婚事?」

  王華點了點頭,對這事兒也有些犯愁。

  當初大兒子的婚事是諸讓過來作客,看王守仁很順眼,兩家就此定下了婚事。

  現在文哥兒才九歲,母親和妻子就提過幾次說有人打聽文哥兒是否已經婚配,他一時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該不該這麼早給文哥兒定一門親。

  要知道小孩子是最難養活的,若是像話本子裡頭那樣來個指腹為婚或者訂個娃娃親什麼的,回頭一方突然夭折了,不免會讓好事變壞事。

  可要是不定下來,又得一直琢磨這事兒,那些有意跟文哥兒說親的人家說不準還覺得他們眼高於頂誰都看不上。

  這也是得罪人的事。

  謝遷看著又陷入憂心忡忡老父親狀態的王華說道:「我們兩家皆在餘姚,文哥兒又是我學生,你看讓他和我們家昔娘定親如何?」

  這也是謝遷讓妻子探明女兒想法之後做的決定。

  這麼大點的小孩倒沒什麼私相授受的可能性,只是兩小孩明顯是能處得來的。

  沒見一聽文哥兒需要錢,女兒就馬上把自己的小金庫拿出來供文哥兒周轉嗎?

  兩家同為餘姚人,文哥兒又是他親自教導著長大的,結為姻親再適合不過。

  現在文哥兒風頭正盛,長安街上都有不少人家讓自家女眷登門去探趙氏她們的口風,謝遷思來想去還是覺得不該讓這肥水流了外人田,便主動和王華聊起這事兒。

  王華聽得一愣。

  沒想到繼大兒子之後,他三兒子也能全自動地解決自己的婚姻大事!

  看來兒子有出息還是有好處的,父母能省卻很多煩惱!

  若是謝家願意的話,這自然是一門好親事。

  兩家知根知底的,平日裡早就熟悉得跟一家人似的,往來起來很是舒心。

  而且文哥兒跟謝豆他們兄弟幾個本來就玩得好,日後在官場上必然能相互幫扶。

  不管怎麼看,這婚事都沒半點壞處!

  王華一掃被謝遷敗壞名聲的鬱悶,高興地應承道:「你若是說真的,我回去後便跟母親她們提了,到時候我們兩家找個日子坐下來好生商量商量。」

  謝遷道:「我豈會拿這種事開玩笑?」

  兩人就此說定。

  王華本來開開心心要走,謝遷卻喊住了他,讓他先把借據還回來。

  錢還沒還,借據他得留著!

  親岳婿,明算帳!

  王華:「…………」

  王華看了眼手裡的借據,瞬間想到外面必然還在瘋傳他「王摳門」的光輝事跡。他無奈地把借據還給謝遷,說道:「怎麼婚事都還沒定下,你就護上那小子了?」

  「不管定不定親,文哥兒不都是我學生?」謝遷意味深長地說道,「何況,你覺得我是最護著他的嗎?」

  王華:「…………」

  王華確實很快體會到「我兒子不僅僅是我兒子」的滋味。

  先是,到家以後聽趙氏說宮裡來人了,給文哥兒送來不少布料,說是東宮賜下的。東宮的小先生沒衣服穿,這像樣嗎?太不像樣了!

  朱厚照知道後覺得這是亘古未有之奇事,跑去找他父皇撒潑打滾,要給他小先生送衣裳,一年四季不重樣的那種!

  朱祐樘聽說此事,也覺得王華這個當爹的怎麼能這麼對兒子?

  只不過朝廷一般都是給官員賜布料的,單獨給文哥兒賜衣裳不大好,朱祐樘便讓人挑些適合六品官的好料子以東宮的名義賜下去。

  送布料去王家的內侍還幫太子傳了句話:小先生的衣裳,孤承包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