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英武的大漢將軍們迅速把鴻臚寺早早準備好的考桌椅擺到丹墀東西兩側,上頭已經擺有上好的筆墨紙硯。

  這可是整個科舉過程中唯一一場不用自帶筆墨紙硯的考試。

  對待馬上能有正經出身的准進士們,朝廷還是非常大方的!

  隨著禮部眾官員依次把策題發到每個人桌上,今年的殿試算是正式開始了。

  只要沒有大風大雨,他們都得在這露天的丹墀兩側把卷子答完!

  要是下雨了,就該麻溜扛著考桌去兩側廡廊接著考了!

  幸運的是都走到殿試這一步了,一般都沒什麼作弊的可能性了,考生們只要寫完了自己的策題便能交捲走人,不必硬生生熬到黃昏才交卷!

  文哥兒拿到策題,摩拳擦掌地在草稿紙上擬寫起大綱來,準備早點考完回家盡情玩耍去。

  到了殿試就不考八股了,只考一道策。

  所謂的策就是給你一個熱門的時政問題,讓你為皇帝出謀獻策。

  比如「養兵太費錢了你有什麼好想法」「你對鹽政有什麼好建議」,還有些更假大空的,比如「怎麼讓天下國泰民安」「以禮治國是怎麼個治法」云云。

  當然,這只是大題而已,大題下面還列有一堆參考資料,這些參考資料兩百字起步(出題人閒起來可能會出到上千字),需要考生對這些內容進行揣摩分析,然後盡情發表自己的意見。

  有時候還會看皇帝的喜好或者當前的需求,有些信奉道教的皇帝(比如嘉靖皇帝)可能會給你出點什麼「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之類的。

  對於殿試文章的要求是最好不要在風格上求新求奇,也不要在內容上太憤世嫉俗。

  你以為你是在炫技創新,實際上考官覺得你在擾亂風氣。

  你以為你是在針砭時弊,實際上考官會直接把你給斃了!

  這朝廷上下又出人又出力辦起來的掄才大典,是讓你跑來自以為高明地罵人的嗎?

  一個兩個毛都沒長齊,半點實踐經驗都沒有,能有什麼了不起的真知灼見?

  所以說,不要試圖劍走偏鋒吸引考官注意,不然你也就配拿個同進士出身!

  真那麼有本事就等授官以後去干出點實績來!

  這節骨眼上展現自己的特立獨行,那不是純找事嗎?

  這種主要要求是歌功頌德和指點江山的議論文,對文哥兒來說那是一點難度都沒有,他甚至熟練地先把大綱框架列了出來,頗有閒心地逐漸為它填充血肉。

  名人名言和名人事跡多到不知道該選哪個好!

  作文素材太多也是一種煩惱啊!

  文哥兒在奉天殿外十分專注地奮筆疾書。

  奉天殿內,朱厚照坐在御座旁賣力地伸著小脖子往外看。

  得虧文哥兒坐在最前頭,要不然他可能根本沒法在穿著十分一致的考生堆里找到身量最小的文哥兒!

  朱祐樘也在看文哥兒他們答題。

  只不過他沒朱厚照那麼明目張胆,都是看三五個別的考生再看文哥兒一眼,並沒有一直盯著文哥兒看。

  為人君者,凡事都得克制!

  朱厚照可不懂什麼克制,他坐了一會就坐不住了,挪近跟朱祐樘咕噥:「父皇,我想下去看!」

  朱祐樘道:「不可,你別擾著你小先生答題,要是他因為你的緣故沒考好怎麼辦?」

  朱厚照氣鼓鼓地從椅子上跳下去,趴到欄杆上踮起腳往外頭張望,想把外頭的情景看得更真切些。

  文哥兒擬完大綱框架,不經意地抬頭看了眼,冷不丁就瞧見了杵在那兒一個勁盯著他瞅的朱六歲。

  文哥兒:?????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皇帝不是過來走完流程就走的嗎?

  皇帝哪有這個閒工夫陪著考生考幾個時辰?

  別說皇帝了,便是考官也不耐煩啊。

  要是場中只剩幾個考生在那慢吞吞地寫,考官們真是恨不得走過去把他們的蠟燭給吹熄!

  你瞅瞅你們平時不努力,考試跑來加場!

  你喜歡挑燈夜戰,我們不想陪你們加班!

  所以說,人考官都不想乾的活,你個朱六歲來湊什麼熱鬧?

  按照慣例,朱祐樘確實是主持完前頭的儀式再稍坐一會就該離開。

  見朱厚照眼巴巴地在那兒望著他許久不見的小先生,朱祐樘想了想,把朱厚照喊回御座前商量道:「我們從右邊走下去,看看考生們答得怎麼樣,等繞到左邊最前排看完你小先生,你就該乖乖回去了。」

  朱厚照本來有點不樂意,可這奉天殿待著確實沒什麼意思,當即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了他父皇的提議。

  父子倆走出殿外,從右邊開始從前往後地巡視考場,等右邊的雙號考生都巡看了一遍,才從後面開始看左邊那批單號考生的答題情況。

  朱厚照在人前很好面子,他回想著文哥兒平時帶他當小考官的情形,全程繃起小臉、背著小手,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跟在他父皇身後。

  看到別人字寫得好的,他還煞有介事地輕輕頷首,一副「答得不錯,我很看好你」的認真模樣。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真的能看懂。

  對於場中士子而言,皇帝攜太子親自下來巡考是一件很振奮人心的事,有人得了朱祐樘一個嘉許的眼神頓時激動得手都開始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