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是刷吳寬這個本地大佬的臉最方便!

  今兒急逓鋪裡頭沒多少來投信的人,文哥兒便趁機跟守鋪的人攀談起來。

  一聊才知道這些急逓鋪徵發年輕力壯的民戶和軍戶來當「鋪兵」,畢竟身體孱弱的人根本跑不了長途。

  明朝的快遞員,吃的也是青春飯,老了吃不消!

  其實一開始鋪兵要求的都是附近那些「有田之家」,也就是由當地的農戶出丁,後來田地被人奪走的破產農民多了起來,這些「無田之家」要是查明身世清白也可以酌情徵用。

  好歹算是讓他們能養家餬口,不至於淪為流民或者落草為寇。

  尤其是江南這些富庶之地,在不影響公文遞送的情況下鋪兵也可以悄悄接點私活,日子倒也還算過得去。

  對於這些到地方上才能聽人說起的事,文哥兒大多數時候都是安靜地聽著。

  老丘一直倡議通過海運把江南的糧食運到京師,這樣一來可以節省龐大的運河修浚費用,也可以免除地方百姓一部分繁重的徭役。

  畢竟海運不到一個月就能走完的路,換成河運那沉重的運糧船可能得走兩三個月。

  這期間船役們是很辛苦的,豐水期還好,若是枯水期說不準還要縴夫人力拖船。

  偏偏這樣的苦日子,竟也是其中一部分人以「良民」身份活下去的最後機會。

  不然他們要麼去當乞丐,要麼去當賊寇。

  為什麼不改成海運?

  不僅僅是朝廷里有不少人覺得海運路線不夠成熟,還因為漕運這門生意牽涉到許多人的錢袋子以及成千上萬失地百姓的生計。

  徹底沒了活路,這一部分失地百姓很可能就揭竿而起了。

  所以,他們為什麼沒有地?

  腦殼痛,腦殼痛,這可不是他一個八歲小孩該考慮的事!

  不如回去吃點好的!

  文哥兒把信交給守鋪的人,踱著步子與金生一同踏著夕陽回東莊去。

  與此同時,文哥兒前頭的信才剛送到京師,因為還沒開始玩,所以主要是給他娘及祖父母一封、給以他爹為代表的翰林院師長一封、給謝豆為代表的小夥伴一封,再給老丘單獨寫一封。

  前三封都是講講沿途見聞以及報個平安。

  到了老丘那封他才稍微透露了一下可能去參加歲試的事,表示自己是想去積累一下失敗的經驗,讓老丘千萬不要給別人講。

  尤其不要給李東陽講。

  丘濬:「………」

  雖然各路提學官確實有不少偷奸耍滑的,不過江浙一帶的提學官一般都很積極,絕對不會拖到六七月。

  丘濬算算日子,這邊再送信過去,估摸著歲試都快開始了。

  丘濬暗自琢磨了半天,接著分別抽空去國子監和順天府學視察了一下,若無其事地和夫子們聊了聊近些年鄉試的情況,接著又順便踱步去各個書鋪轉了一圈,挑揀著採購了一批最新的鄉試輔導書。

  平時丘濬是看不起這些玩意的,覺得這些書一點意思都沒有,且有讓學生走捷徑的嫌疑。不過人不在身邊,又不能手把手地教,只能篩選幾本還算過得去的書送過去了。

  丘濬帶著書回家,正好瞧見他那怎麼考都考不過鄉試的兒子。

  ……真是白瞎了入國子監讀書的名額。

  丘濬道:「來書房,給我把這些書念一念。」

  丘濬兒子接過書一看,全是鄉試輔導書,很有些感動。過了這麼多年,他爹終於關心起他這個兒子的鄉試情況了嗎?

  他跟著丘濬去了書房,把書一本接一本地念給丘濬聽。

  丘濬到底是當過好幾年國子監祭酒的人,篩選輔導書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很快選出幾本適合的書挪到一邊,準備回頭托人連著信一起送去蘇州。

  丘濬兒子:「……」

  好像有哪裡不對。

  丘濬看了眼有些傻眼的兒子,想了一會才想起自家兒子也是個准考生(考了挺多輪的那種)。

  丘濬沉默了一會,把挑好的書挪回來對自己的親兒子說道:「這幾本書編得挺好,你記一下書名,回頭去買來看看吧。」

  作者有話說:

  老丘兒子:早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我又何苦一往情深~

  文哥兒:老丘,你這樣不行!

  *

  註:

  急逓鋪的分布:參考《姑蘇志》

  翻譯過來是不是就是快遞店!

  第295章

  也不知是不是兒子的神情過於幽怨丘濬晚上居然做了個夢,夢見兒子前些年那場病沒有挺過來,他四十多歲才得來的兒子先他而去了。

  接著他與王恕不知怎地起了衝突,等到劉文泰攻訐王恕閒居家中印的書有詆毀先皇之嫌疑、王恕不得不致仕歸家所有人都認為劉文泰是他指使的一度翻出他過去的言論來批判他。

  哪怕他身為閣臣在朝中依然被所有人指指點點。

  他一氣之下,也病倒了。

  先是眼疾加深。

  接著是根本下不了床。

  才過了年沒多久都沒等到春暖花開他便隨著兒子撒手人寰了。

  算算日子,這夢中竟也是弘治八年的二月!

  夢中這最後幾年顯得很漫長,等丘濬睜開眼的時候卻發現天還沒亮。他坐起身來想著夢中之事胸口依然堵得厲害,以至於等他穿戴整齊去上朝竟忍不住多看王恕幾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