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日一早,文哥兒就揣著自己的《觀親耕籍田有感》去交作業。

  李東陽收到文哥兒的春遊心得,饒有興致地看了起來。

  這一看之下,才發現這小子又暗搓搓在文章里夾帶私貨了。

  說來說去,這小子就是想出去玩!

  只不過這篇史論說得也算有理有據,至少他讀完後對趙充國其人以及興起於漢朝的屯田策政策有了深刻的印象。

  這小子真是歸納總結的一把好手,經他這麼一捋,李東陽才發現這還真是「千年國策」,不管是從兩漢到魏晉還是從唐到宋都在沿用此法,到了大明更是配合開中法大興屯田。

  算下來已經一千多年了!

  有多少良法能沿用千年?

  這一點,真的值得好好吹噓啊!

  李東陽讀得興頭上來了,當場提筆和詩一首,把自己師徒二人的新作一併傳給翰林院同僚們看。

  我覺得我學生寫得極好,忍不住就著這個主題和了首詩!

  現在我把這兩篇詩文拿給你們看看,你們懂我的意思吧?

  同在翰林院閒得發慌的王鏊等人:「……」

  怎麼說呢,就感覺是天字第一號不要臉的老師,收了個天字第一號不要臉的學生,兩人湊在一起干出來的事永遠都讓人忍不住嘆為觀止,並且日常懷疑李家和王家是不是抱錯了小孩。

  左右大家都沒事幹,便都欣然傳看起這篇狂吹「千年國策」的文章來。

  等看完師徒二人的新作,大夥赫然發現這一千年國策在他們大明一朝算是發揚光大了,吹它不就等於吹大明嗎?

  大夥左看右看都挑不出這種說法的毛病來,思來想去決定跟李東陽一起加入吹噓行列!

  夸,使勁夸!

  到中午,文哥兒不僅回收了自己的文章,還收集到王鏊他們乘興而作的唱和詩文,抱著厚厚一疊文稿溜溜達達地進了宮。

  朱厚照本來信心滿滿地等著文哥兒進宮,準備用自己絕世才華讓文哥兒大吃一驚。

  結果他就看見了文哥兒抱著的那摞文稿。

  朱厚照眼都直了。

  才一天的功夫,他小先生居然直接寫了一本書出來嗎?!

  可惡,他輸了啊!

  文哥兒瞧見朱厚照那副不敢置信的模樣,笑眯眯地坐到朱厚照對面放下文稿,給他說明事情原委(順便吹吹牛逼)。

  唉,都怪他的文章寫得太好了,不僅他老師看完後忍不住和詩一首,翰林院的前輩們也紛紛文思泉湧,非要提筆就著這個主題寫詩的寫詩、作文的作文,攔都不攔不住!

  可能好的文章就是這麼容易引起別人的共鳴吧,真拿他們沒辦法!

  從未遭受過凡爾賽文學摧殘的朱三歲:「…………」

  就,很難受。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牛逼吹得好,大家都會一起吹!

  朱三歲:可惡,我以為是單挑,結果卻是群毆!

  *

  更新!多麼努力!每次中午寫更新都會錯過飯點!餓餓!

  *

  註:

  百聞不如一見出處:出自《漢書·趙充國傳》

  「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在漢朝活到七十幾歲還上戰場,甚至順利退休,活到八十六歲,身體素質真強!

  第262章

  朱祐樘這一天過得還算風平浪靜朝廷剛組織完一次先農壇大型團建活動(親耕籍田),大家都還沉浸在出遊的餘韻之中,連朝會上都沒人提出什麼棘手議題。

  倒是翰林院那邊的新一輪唱和內容傳到了他耳里。

  這是一個全新的吹噓角度。

  如果把這屯田之策也視作一場接力的話,現在正握著接力棒的就是他們這一代人了。吹屯田法是千年國策不就是在吹他們自己嗎?

  朱祐樘看得非常愉快只覺自己對屯田問題了解得不夠深想了想,吩咐人去整理點目前邊關的屯田情況給他補補課。

  一直到傍晚拿到東宮那邊的課堂記錄之前朱祐樘的心情都是極好的直至他在課堂記錄里看見了他兒子那篇全新的處女作。

  朱祐樘:?????

  怎麼回事,那趣味盎然的先農壇遊記呢?怎麼就一天的功夫,他兒子就把文章寫成這樣的了?

  這小子在文章中格外關心他的吃飯問題認為他連出來玩這麼開心都沒多吃點,更沒有做到葷素搭配非常地令他擔憂,表示他吃飯可不是光為了自己而吃,而是要為天下百姓吃!

  如果只是這樣,那朱祐樘這個當父皇的心裡還挺感動。

  可到了後面這小子就圖窮匕見了!

  這傢伙表示他要是不吃得身體康健、精神飽滿怎麼能達成他們「國庫滿滿、兵馬壯壯」的偉大目標?最後就是一連串擲地有聲的「我父皇愛民如子」宣言了。

  朱祐樘看得太陽穴突突直跳總感覺這篇文章讀起來很眼熟。

  他仔細一回憶這可不就是前些年他們視作笑談的那篇《與父書》嗎?小神童就是先關心他爹的身體然後讓他爹好好為大家小家做貢獻!

  當時他們一度還挺幸災樂禍的覺得王華這位狀元郎生出這麼個兒子,估摸著應該是又開懷又痛苦。

  結果現在他兒子在小神童眾多舊作之中慧眼如炬地挑了這篇還學習還學得這麼活靈活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