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43章

  自從請文哥兒進宮給太子當「小先生」朱祐樘一顆慈父心時常搖搖欲墜。

  他之所以沒等朱厚照滿周歲就將這孩子立為太子,就是希望他們的孩子此生能過得順順遂遂,不必承受太多的風雨。對這個孩子,他是滿懷期待的也是寄予厚望的。

  只是太子這「小先生」怎地就能花樣百出呢?

  你說他胡說八道吧人又確實把太子教得有模有樣。

  人小先生讓太子跟被誇為「仁宣之治」的宣宗皇帝學習有錯嗎?不說那是他們的曾祖(以及曾曾祖),光憑宣宗皇帝這份愛民如子的心就是值得學習的人小先生說的也不是去玩而是去體驗民生疾苦!

  甭管小孩子聽進去幾分,反正這樣教是挑不出毛病來的。

  至少朱祐樘看完隨行之人記錄的對話以後,都感覺自己是不是該去城郊走一遭。

  其實永樂年間太宗皇帝曾經建造先農壇用以祭祀先農神以及行籍田禮。

  只可惜他登基這麼多年也只有剛登基那會兒去過先農壇親耕,而且那也沒什麼意思。

  大抵就是他在戶部尚書和太常卿的引導下拿著耒來個三推三反接著就是他坐在華蓋之下看著三公九卿挨依次耕作。

  那時候這籍田禮對他來說,也不過是登基過程中眾多繁瑣的儀式之一,他這輩子為數不多的那麼幾次出宮都是登基那會兒出的。

  整個過程既不覺得有什麼新鮮之處,又體會不到什麼耕作的辛苦都是走走過場的事。

  朱祐樘若有所思地看了眼朱厚照搖著頭說道:「你出閣讀書少說也得再過五年哪有那麼快?」

  朱厚照一聽要四五年那麼久著實鬱悶得很。他滿打滿算也才三歲多一點五年得是多久啊!

  另一邊,文哥兒出了宮沒馬上回家而是溜達去丘家和丘濬分享自己逛了半天文淵閣的事還和丘濬討論了一下朱元璋傾情創作的《顛人傳》很懷疑這是朱元璋虛構的玩意。

  丘濬道:「太祖的事也是你能議論的嗎?」

  就算人人都知道是假的你也不能說出來的啊!

  文哥兒懂了,皇帝說遇見了神仙,大家就得說「啊對對對世上確實有神仙」,不管內容再怎麼扯淡都不能隨便質疑。

  「您說館閣的藏書難找我還不信,今兒親自去看了看,那書是真不好找!」文哥兒和丘濬埋怨道。

  丘濬這邊每本書幾乎都有垂下來的書籤,找起書來倒也別有趣味。文淵閣那邊的書要麼是形制各異的古籍堆成一堆、要麼是裝幀類似的抄本堆成一堆,想找出想要的書純粹就是大海撈針了。

  難怪憑藉丘濬的記憶力想找本《曲江集》都那麼難。

  丘濬道:「文淵閣中大多是宋元留下的典籍以及精製的抄本,自是難找得很。如今很多書會在書根上寫書名和卷數,找起來就方便多了。」

  隨著線裝印刷本的流行,書價也漸漸降了下來,裝幀上的花樣那是越來越多的,早就和立國之初有了極大的改變。

  像朝廷這兩年來搜羅的書籍就有挺多裝幀十分漂亮的新書。

  線裝書是比較柔軟的,很難立起來擺放,所以平時都是平放在書架上,書名和冊數自然也是寫在底部的書根上而非書脊上。

  文哥兒拿起幾本新書一看,發現書根上頭果然大多寫上了書名和卷數,可見書籍設計方面是越來越人性化了。

  只怪他平時鮮少關注這些細節,所以都沒注意到這些微小的改變。

  文哥兒興致勃勃地道:「等我的《飲食詩話》寫出來了,我得親自跟進一下裝幀的事!」

  他都是有過兩次二作經驗的人了,怎麼能連這些事都不了解!

  自己親自去跟進一輪,保準會摸清所有細節!

  丘濬道:「別淨想些亂七八糟的事,你這年紀多讀些書才是正理。」

  文哥兒連連點頭,很是敷衍地說道:「曉得嘞,曉得嘞!」

  丘濬:「…………」

  這小子是越來越像沒臉沒皮的滾刀肉了。

  提到借書看這事兒,丘濬就忍不住多勸幾句:「你既然有機會去文淵閣便多去幾趟,那裡頭有許多外面沒有的藏書,世上不知多少人想看都看不了。」

  文哥兒自是一口答應下來。

  不就是慫恿太子多去幾趟文淵閣嗎?這個他可在行了!

  一老一少就著文淵閣的藏書聊了一會,文哥兒便溜達回家吃飯去了。

  回到家以後,文哥兒自然又要分享一下他暢遊皇家圖書館的全新經歷,表示自己帶著太子徜徉書海十分快樂!

  甚至繪聲繪色地給大夥講起了《顛人傳》。

  王守仁忍不住道:「你這是不是跟說書先生學過?」

  文哥兒一臉驕傲:「對,學過!」

  他去擺攤的時候瞧見什麼行當都要去了解一二,後來要給朱厚照繪製名為「一天」的時間軸,更是時不時跑去跟人聊上半天,說書這行當他也是接觸過的!

  王守仁:「…………」

  行吧,以後還多一樣謀生技能傍身。

  翌日就是元宵假期,從當晚開始不搞宵禁,文哥兒自然是開開心心地從早浪到晚。

  他現在每天不是讀書就是講學,著實忙碌得很,只能靠假期和小夥伴們盡情玩耍。

  他約上謝豆他們一起帶著許多材料去養濟院學做花燈,老師是那位瞎子手藝人蔡先生,一起學習的還有養濟院的小朋友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