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就和他分享起馬鈴薯的特性:一顆馬鈴薯種下去,可以結出一串馬鈴薯,加起來可能有足足好幾斤!關鍵是,它對降雨量要求不高,西北連年大旱,別的糧食可能都長不起來了,可以拿這馬鈴薯去試試。

  要是真種成了,那可就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元思永聽得心潮澎湃,拿著文哥兒給出來的長芽「土蛋蛋」翻來覆去地看了又看,才不舍地把它還給文哥兒。他認真說道:「我回去和我爹商量商量,年後一定跟你哥一起出發去西北走一趟!」

  文哥兒見說動了元思永,麻溜把長芽的馬鈴薯收回小福袋裡。

  這小福袋可是天然的儲藏空間,這些馬鈴薯苗苗放在裡面可以始終保持原貌!

  等到開春種下去,必然可以長出無數串馬鈴薯!

  文哥兒和元思永心情都很激動,又湊一起暢想了一下把馬鈴薯種遍河西走廊的盛景才分別。

  元思永是個直接人,回到家馬上就去找他爹,慷慨激昂地說道:「爹,我要去河西走廊!」

  元守直:?????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王華發現元守直頻頻看著自己。

  眼神很是不善。

  王華有點納悶。

  他好像沒得罪通政司的人吧?!

  第229章

  得罪不得罪這事兒並不以王華的意志為轉移。

  目前他已經不知上了多少人的記仇本,要是哪天把《大運河》也發行了,得罪的人說不準就更多了。

  畢竟比起《絲綢之路》上遭遇的外寇和天災,《大運河》上的關卡更多的還是「人禍」。你再怎麼說你講的是隋唐時期也得別人信才是啊!

  王華接收了元守直一早上的不善目光思來想去總覺得是兒子在作妖。

  他回到翰林院後先找大兒子聊了聊王守仁對此表示自己一無所知,自己正專心籌備敦煌之行只等過完年人齊了就去陝西投奔楊一清。

  提到這個王華又開始肝疼了。

  兒子大了,教不了了,他就算攔著兒子也會偷偷往外跑還不如讓他跟著楊一清出關去。

  更可氣的是,這個出關的事一定程度上還是文哥兒給搞出來的。

  小兒子提議大兒子干簡直讓他想找人負責都找不著!

  王守仁見王華一臉「要不再打兒子一頓」的危險表情,福至心靈地想到了最有可能的罪魁禍首:「如果是元通政的話,我覺得可能跟文哥兒有關。昨兒他托我替他留意河西走廊的耕地情況,估摸著是他覺得只找我不太夠跑去慫恿思永跟我一起去。」

  要知道去年元思永就很想出去考察各地農事來著這次知道有這麼個公費出遊的機會還不馬上收拾包裹跟他一起出發?

  王華也想起文哥兒兄弟倆早就禍害過別人家兒子的事。

  這是覺得過了一年元思永長了一歲可以再禍害一茬?

  王華哪還不明白元守直為什麼對自己有意見。

  換成自己早就捋起袖子打上門了:你們家怎麼回事,淨逮著我家禍害是吧?!

  王華轉頭去逮文哥兒。

  王守仁優哉游哉地揣著本書溜到不遠不近的絕佳圍觀位置看看王華怎麼找文哥兒算帳。

  文哥兒還不知道他哥禍水東引的險惡行徑正在那兒埋頭肝功課。等瞧見他爹氣勢洶洶地過來了他才發現大事不妙趕忙乖巧喊爹。

  王華就問他是不是跑去元家慫恿人兒子去敦煌。

  文哥兒矢口否認:「沒有的事!」他振振有詞地為自己辯解了一番,「我只是讓思永哥去河西走廊看看,絕對沒有慫恿他去敦煌。」

  王華:「………………」

  你還不如讓他跟著大隊伍走,人生地不熟的自己在河西走廊晃蕩就很安全嗎?!

  文哥兒道:「身體棒的時候多出去走走又不是壞事,一年到頭悶在京師有什麼意思呢!我要不是太小了,我也跟著哥他們去!這麼多人一起走,肯定不會出事兒的。」

  王華罵道:「真出了事兒就把你賠給人家當兒子。」

  這糟心兒子早早送人算球。

  文哥兒還教育起他爹來:「好端端的,您怎麼能盼著別人出事?使不得,這可使不得!」

  王華懶得搭理他了。

  得虧這小子才六歲,要不然王守仁剛說要往外跑,他又鬧著要出去,他都不知該先揍哪個兒子好!

  到時怕是頭髮都給愁白了。

  「哪天別人親爹要來打你,我是不會攔著的。」

  王華扔下這麼一句話便無奈地回去幹活。

  王守仁沒看到他弟挨揍,也大失所望地上庶吉士課程去了。

  文哥兒一開始不知道王華怎麼精準地找上自己。

  要知道元守直可是有名的「上班我們只聊公事」「下班後誰都別找我」,怎麼可能會跟王華閒聊呢!

  等瞅見他哥遠遠看完熱鬧後溜溜達達地走了,他一下子就明白到底是誰在背後搗鬼。

  可惡,別人家哥哥愛護弟弟,他家哥哥專門坑害弟弟!!!

  怎麼會這樣!!!

  文哥兒憤憤地去找他哥算帳。

  搶他出去玩的藉口就算了,居然還想看他挨揍,真是豈有此理!

  文哥兒跑過去對著他哥一通輸出,中心思想是「這個哥哥不能要了」「有什麼辦法換個哥哥」。

  王守仁不僅不對自己出賣弟弟的行為進行反省,還不時還掏掏耳朵作洗耳恭聽狀表示「你多講點,再多講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