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倒是也有不少胡商想從嘉峪關進來賺錢,不過朝廷對此是有限制的,每六年才允許七十二位胡商進入大明進行貿易。

  胡商想要得到這個進入資格得走不少關係、找不少門路,麻煩得很!

  朱祐樘聽著兒子「沒人走啦」的天真回答,心裡不知怎地突突直跳。他對朱厚照說道:「父皇再跟你玩一次。」

  有人陪著玩,朱厚照自然很高興,興致勃勃地繼續當起了西域大魔王。

  經過谷大用他們一下午的輪流陪玩,他已經有豐富的為難客商的先進經驗了,事件卡用得那叫一個爐火純青,有人能活著走到西域算他輸!

  父子倆對坐玩了幾輪絲綢之路,不僅朱厚照把「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錢」之類的台詞講得滾瓜爛熟,連朱祐樘都把河西走廊的種種問題倒背如流了。

  甚至還聯想到這幾年西北的大旱。

  ……所以很可能真的是「純屬真實,毫無虛構」。

  朱祐樘好奇地問:「你小先生有沒有跟你講,沒客商肯走了怎麼辦?」

  朱厚照一下子被問住了。

  他就是個三歲小孩,記住的全是好玩的事,至於那些比較複雜的內容他都是聽聽就算了。

  朱厚照想了半天,才想起這個問題的答案來,跟朱祐樘夸道:「我們太祖皇帝,棒!開中法,特別棒!」

  朱祐樘微訝。

  沒想到朱厚照連開中法都記住了。

  開中法確實是他們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年間敲定下來的國策沒錯。

  既然提到了開中法,朱厚照一下子又想起文哥兒給他講的「用不久啦」,馬上拉著他爹的手說道:「不賜,誰都不賜!」

  朱祐樘看著兒子眼巴巴地看著自己,有些納悶話題怎麼從「開中法」變成「不賜」了。他疑惑地問:「不賜什麼?」

  「不賜鹽引!」朱厚照擲地有聲地回答,「誰都不賜!父皇,誰都不賜!」

  朱祐樘聽朱厚照連鹽引都說出來了,更覺他們的小神童果然神異非常,連開中法都能給一個三歲小娃娃講清楚。

  這要是沒弄明白,哪裡知道這裡頭還有鹽引的事?

  他給他們皇兒挑的這個小先生,確實沒有選錯啊!

  朱祐樘隨口答應下來:「好,不賜,誰都不賜。」

  朱厚照頓時得意起來。

  現在父皇都說了誰都不賜,他小先生可不能再質疑他只是嘴上講講了!

  他,朱三歲,說到做到!

  他超棒的!

  作者有話說:

  朱三歲:誇我,誇我,快誇我!

  文哥兒:不知為啥,這豬崽看起來有一咪咪眼熟

  你的好友王華,丘濬,謝遷,李東陽等點讚了你的回覆

  文哥兒:?????

  註:

  ①六年放七十二個胡商進入:也是參考《河西走廊》的說法

  -

  ②老丘關於開中法的觀點:參考《大學衍義補》

  【竊惟召商中鹽之法,惟可行於邊方無粟之地,蓋其地素無儲蓄而所產之谷粟不多,不能不資他方輸運以給者,故須待商賈以中納焉,若夫其地之粟自足以供其地之用,不假輦運於他方者,官府可行臣向所陳邊地設立常平司市糴之策(見「市糴之令」修)。蓋客商以數斗之谷而易吾一引之鹽,是本一而息七八也,今吾預於未用之先,自行市糴所得之粟,比所中納者豈不倍蓰哉?】

  【給券之時,每引先取舉火錢若干,量天時之晴潦、菹薪之貴賤、市價之多寡以定其數,聽其自煮自賣,煮而不聞官者有罪,若夫商賈赴場買鹽之後,令其具數以告官司,官給鈔引付之執照,俾於各該行鹽地方發賣,過界者沒入之。給鈔之際,每引取工墨錢百文(或三十、五十)以為公費,所得鹽錢貯於運司,每歲具數申戶部,以待分派各邊轉運常平司收糴米粟,以實邊儲。此法既行,不必追征於灶戶也,不必中納於商賈也,不必官自賣也,不必官自煮也,非惟國家得今日自然之利,亦可以銷他日未然之害矣。】

  【儻以臣言為可采,乞先行於兩淮,俟其果有徵驗,以漸推行於兩浙、山東、河間焉,若夫河東之池鹽、川滇之井鹽、福建之曬鹽,或仍其舊,或別為處置,又在隨時斟酌雲。】

  -

  老丘,什麼玩意都要嗶嗶一下!

  -

  其實所有的方法和政策都有利有弊,還是得有靠譜的人操盤……

  怎麼保證操盤的人都靠譜呢……

  這個誰都沒有辦法保證(開始躺平

  第222章

  朱祐樘這個皇帝也沒什麼夜生活早早躺到床上輾轉反側良久,第二天天還沒亮就起來去上朝。

  下朝後他又喊閣老們坐下聊聊天,主要是討論一個老問題:西北連年大旱,陝西行都司年年缺糧諸愛卿有何良策?

  丘濬:「…………」

  真箇開場白好生耳熟怎麼感覺好像在哪兒聽過?

  西北不止現在大旱以前也經常大旱。天不下雨,他們能怎麼辦?還不是意思意思地派人去求個雨算是努力過了!

  像通政司的元守直就曾經代表朝廷去祈雨。

  這勉強也算朝廷努力過了吧!

  丘濬看了眼王恕他們王恕他們對這個問題也同樣茫然。

  這種人力根本無法解決的天災,他們能有什麼法,年年缺糧就年年運糧過去把缺補上。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