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孩子的記性其實挺好就是邏輯思維和表達思維還沒培養出來,給人講自己遇到的事情時都是迫不及待地把覺得最有趣的部分講出來。

  有時候聆聽的人沒有耐心去理解和引導他們下次便不那麼想和人分享了。

  文哥兒是和誰都能嘮上半天的性格,小孩兒們都愛跟他交流,朱厚照也不例外。當成功的交流經驗足夠多了,朱厚照也越來越愛跟朱祐樘他們講話了見著人就小嘴叭叭個不停。

  還講得特別起勁。

  比如現在這小子講到興起處直接就爬到坐塌上站得高高的奶乎乎地喊起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朱祐樘:「…………」

  一時也不知該不該誇讚這孩子的好記性。

  要是老王家的人在這裡就會發現這一幕實在眼熟,簡直跟文哥兒每次「登高疾呼」時一模一樣。

  可惜朱祐樘根本不知道文哥兒他爹平時過的到底是什麼日子呆愣片刻以後還是笑著誇了朱厚照一通說他講得很棒記得也很清楚。

  朱厚照挨了親爹的誇誇瞬間得到了莫大的鼓勵,高興地決定以後還要給朱祐樘講更多!

  於是到用晚膳的時候,朱厚照就一個勁勸他爹,這個好吃,多吃點!那個好吃,多吃點!吃米麵,長高高!吃肉肉,長肉肉!吃菜菜,便便不愁!

  朱祐樘:?????

  雖然不是很想吃,但還是拒絕不了兒子的熱情推薦。

  還有,為什麼吃飯你要提便便,到底哪學來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說法?!

  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是用腳趾頭想都能想出來的。

  朱祐樘享受著親兒子無微不至的關照,心中很是熨帖。

  張皇后卻是有些吃味了。她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兒子,怎地只關心他父皇吃什麼,都不關心一下她?

  張皇后忍不住問道:「怎麼照兒你一個勁讓你父皇多吃點?」

  這可就問到點子上了,朱厚照馬上給出答案:「父皇好好吃飯,身體棒棒,國庫滿滿,兵馬壯壯!以後我領兵打仗,打得韃子嗷嗷叫!」

  朱祐樘:「…………」

  怕朱祐樘理解得不夠透徹,朱厚照絞盡腦汁地想了一會,學著文哥兒引經據典起來:「文……文景之治!國庫滿滿,兵馬壯壯!漢武帝,打得匈奴嗷嗷叫!」

  朱祐樘:「………………」

  好的,他明白了。

  這小子這麼積極地督促他多吃點,無非就是想他像漢文帝、漢景帝那樣勵精圖治,好叫他能像漢武帝那樣繼承滿滿的國庫、壯壯的兵馬!

  剛才他簡直白感動了。

  不過漢文帝、漢景帝都是史書中備受讚譽的出色帝王,要不然他們這兩代帝王統治的時期也不會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因著平時文臣們講學時也時不時會拿他們來舉例勉勵他,朱祐樘對於朱厚照讓他向文景二帝學習的說法倒也沒有生氣。

  他摸著朱厚照的腦袋說道:「你是我們大明的太子,可不能學窮兵黷武那一套。」

  朱厚照道:「韃子不壞嗎?」

  文哥兒說的,只要有這麼一大片草原,他們的生活習性就不會變,不管是秦漢時期的匈奴、隋唐時期的突厥,還是後來的契丹、蒙古,他們都是被草原的水土養得兵壯馬肥、勇武好戰。

  不管換了多少撥遊牧民族,基本都不會改變南下劫掠農耕民族的習俗——許多野心勃勃的草原人窺見農耕民族的繁華安定後,還會對這片廣袤而美好的土地生出覬覦之心。

  像蒙古鐵蹄踏破南方,就把人分為了四等,其中北邊的漢人屬第三等,南邊的漢人屬於第四等。

  不管屬於第三等還是第四等,都是被蒙古人、色目人踩在腳下肆意欺凌的對象!

  草原上壞蛋老多了,都壞!

  朱祐樘陷入沉默。

  事實上草原人犯邊的事一直沒少過,只是對朝廷來說損失不算太大而已。

  這些草原人吧,你派人去打他,他們跑得飛快;你不派人去打他,他們又跟蒼蠅似的時不時跑過來嗡嗡叫,著實難搞得很。

  所以自從洪武年間起,朝廷就一直致力於在北方修築沿山海關到嘉峪關的長城,也致力於落實對北邊的屯兵安排,最大程度上保證北地的安穩。

  要知道長城的存在意義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阻擋遊牧民族南下,它還有著迅速傳遞消息、調集兵力、運送物資的功能。

  哪兒有敵來犯,馬上就可以通過墩堡烽燧往其他地方傳遞消息,第一時間召集周圍的士卒過去擊退對方,極大地減少百姓遭遇重大損失的可能性,讓北地的百姓不至於像宋朝那樣大量流失。

  所以小孩子都能想到的事,大人當然不會想不到。

  朱祐樘把還是小小一隻的太子抱到自己膝上,耐心地給朱厚照解釋道:「壞是壞的,只是打仗這事兒不管大仗小仗都會勞民傷財,太平無事的時候我們絕不能輕言戰事。不過若是他們南下進犯,我們肯定是要打回去的!」

  有人仔細地把事情給他講清楚了,朱厚照是能聽得進去的。他哼哼兩聲,氣勢十足地說道:「打回去!打得他們嗷嗷叫!」

  另一邊,文哥兒傍晚下衙後去找老丘玩兒,順便給他看李東陽寫了序的《河西走廊》稿子。

  丘濬是看過文哥兒新講章的,瞧見文哥兒和庶吉士們細化出來的河西走廊從漢到唐的發展歷程,覺得還算不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