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六歲:胡說八道,我王六歲說話從來不止三句!

  *

  註:

  ①活切頭、蜂采蜜這些舞弊手段介紹:參考論文《明代科舉防範與懲治作弊制度研究》

  ②解縉關照同鄉:參考《萬曆野獲編》

  【劉本省癸未解元聯捷,解愛其才,面許以必得狀元,劉直任不讓,解心薄之,以題密示江西永豐人曾棨得狀元。其題以禮樂制度為問,上意必欲得淵博之士,然非夙構,不能詳對,故子欽竟絀,猶得選庶吉士。然則曾襄敏重名高第,亦不免以關節得大魁矣。】

  -

  這段是野史記載,我查了查劉子欽確實拿了解元會元,就順手用上了

  -

  ③還看到論文裡引用老王被關照的事hhh

  《七類修稿》:【成化辛丑科,閣老山東劉珝,西席乃餘姚王珣也。一日,使其子送柬於王,曰:「三宗七制十一事,亦可出乎?」王答曰:「但刻本常有之。」他日,西席鄉里王華來訪,見案間此柬,意或為殿試之舉乎?回即操筆。過日,果問此也,遂為首選,不知劉為西席,故先賣之,豈意為他人所得?吁,觀此,則東坡之與李方叔,正為切對,豈非其數耶。】

  -

  老王啊老王,你居然偷看閣老泄露給老鄉的考題!

  這裡還提到蘇東坡想提攜看好的學生李方叔,結果給的題目讓章惇兩個兒子拿去了,李方叔反而落第。

  看起來也是野史編的段子!hhhh

  畢竟蘇軾和章惇的關係錯綜複雜,章惇兒子科舉又被蘇軾錄取,算是蘇軾的門生,這裡面一看就值得寫一百個大文豪和大奸臣(南宋人罵的)的小故事!

  不錯,一個段子黑了好幾個人(bushi

  第210章

  朝堂上的事當然和文哥兒沒什麼關係就文哥兒這年紀,丘濬也沒讓他摻和整治科場舞弊的事。

  當初他們偶然討論起這事兒時這小子都洋洋灑灑講好多了,沒必要再讓他卷進來。

  就像文哥兒擔憂的那樣,要是叫人知道是他提起來的說不準會被人暗中恨上。哪怕文哥兒肯定不會與這樣的人有太大的交集可還是得擔心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

  就文哥兒這么小一娃娃旁人有心要害他的話辦法那不是多得很?

  文哥兒給丘濬讀了本新書,見丘濬似乎惦記著怎麼寫整治方案的事便也不再多留踱著步子溜達回家。

  秋日傍晚的天穹澄明透亮,只有天邊染著緋色的霞光。

  文哥兒邊往回走邊琢磨著今天發生的事兒。

  本來他是打算在這兩年找機會把科場舞弊諸事拎出來說道說道的,畢竟他都見著唐寅了自然也記得唐寅應試時會發生的科舉舞弊案。

  雖說以唐寅瀟灑疏狂的性格,不一定適合混官場可到底是他記憶中那位老師惦記著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同時也是他老師吳寬看重的後輩,既然有那麼一點印象,他總還是要做點什麼的。

  只要唐寅以及主考官都注意一點應該還是有機會避免那場科舉舞弊案發生的。

  畢竟要是按照約定俗成的習慣主考官「提點」一下後進是很正常的事。

  自己難得主持一次會試想要預定幾個厲害的年輕人當門生多正常的想法對不?

  既然雙方都有意那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這種事你不說我不說,皇帝也沒意見一切都好好的。

  像解縉主持科舉選出了幾個同鄉連頭名都是就光明正大地拿著名單去問朱棣:「臣選出了不少人才但是第一名和其中好幾人都是咱江西的,陛下您看這樣成不?要不要避嫌一下?」朱棣大手一揮,直接說:「沒問題!是人才就行!」

  於是皆大歡喜。

  偏偏唐寅他們參加科舉不管是程敏政這個主考官,還是唐寅、徐經這兩個十分高調的考生,看起來都非常惹人恨。

  本來程敏政就被彈劾過一次,直接回老家種了好幾年田,由他來主持會試時自然不少人盯著他。

  徐經和唐寅考前大搖大擺地去拜訪他們不說,考後大夥又發現有道特別難的題目只有他倆寫了出來,便有人瞅准機會給了程敏政一記猛擊!

  這就過不去了,當考官的、當考生的全被關進大牢去了。

  其實每屆科舉會試都有兩個主考官。唐寅應試那一年的主考官除了程敏政,還有另一個老熟人:李東陽。

  這場舞弊案還是李東陽出面收的尾。

  李東陽眼看要出大問題了,當場來了個糊弄大法,拿了個全新的名單去找朱祐樘,對朱祐樘說:「陛下您瞧瞧,唐寅、徐經根本沒考中,程敏政預定他們當門生的事純屬子虛烏有!要不這事咱就這麼算了?」

  朱祐樘對李東陽是很信重的,聽後就含含糊糊地把程敏政從大牢里放了出來,再把唐寅、徐經打發去當個小吏,整場科舉舞弊案就這麼匆匆落幕了。

  這個過程的來龍去脈,文哥兒並不算太清楚,他只知道唐寅應該是因為和同鄉拜訪過主考官才出的事。

  看來科舉考試拜山頭這件事從唐朝開始就從未斷絕,堪稱讀書人千年不變的古老傳統。

  事實上要是能少些考前拜訪其實挺好的。

  一來這種事對沒有門路的人其實並不公平。他們可能是從嶺南、雲南、遼東那些偏遠無比的地方跋山涉水來到京師應試,祖祖輩輩都沒機會接觸幾個京官,更無從踏入考官的家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