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華看完後一陣沉默。

  「你準備一個詞兒講一旬?」

  王華問道。

  文哥兒連連點頭,和王華掰扯了一通,說是考慮到他與太子的熟悉程度以及太子對新知識的接受度,這一旬他們得細細講、慢慢講,不可操之過急!

  他要想講的話,當然可以講個三天三夜不帶重樣的,可教學的重點難道不是該讓學生學會嗎?學生學不會——甚至不樂意聽你講了,你就算磨破嘴皮子也沒用!

  所以這事咱不能急,一旬能讓一個三歲小孩掌握這個詞的前世今生難道是容易的事嗎?這還是因為發現太子天資聰穎,他才做出這麼樂觀的教學計劃來著!

  王華:「…………」

  你講得很有道理,但你得說服劉閣老他們。

  文哥兒是一點不虛的,第二天就跟著他爹跑去交了講章,又如此這般如此這般地給劉健他們說了一通。

  劉健幾人知道以太子這個年紀,想要教他太多東西純屬痴人說夢。要不然東宮各官署又何必等到太子出閣讀書才正式就位?

  就是因為大家都知曉這么小的孩子學不到什麼。

  劉健等人翻了翻文哥兒的講章,覺得沒什麼問題,便打發文哥兒先回翰林院等消息,他們會把講章呈給朱祐樘御覽,確定沒問題的話他明兒就可以入宮為太子講這個《成語故事》了。

  文哥兒一點都不著急,溜達回翰林院讀自己的書去。

  只可惜入東宮講學占了半天,下午他還得回翰林院讀書做功課,擺攤那邊是暫且沒法去了,只能改成不定時出攤。

  對於文哥兒不能經常擺攤這事兒,大家都接受得很快。

  文哥兒這可算是去東宮給太子當老師啊!

  比起這麼要緊的事兒來,不能給他們寫家書又算得了什麼?要知道最開始大家都覺得文哥兒可能堅持不了幾天,結果這小孩兒愣是擺了一年多的攤,每天幫人寫信或者帶著大夥一起讀書!

  全程都沒要過他們一分錢。

  如今他們這位小先生要去辦大事了,他們難道不該為他高興嗎?

  那些個不高興的一準是狼心狗肺的傢伙!

  內閣那邊很快讓人把講章還了回來,說文哥兒選的內容沒什麼問題,明日可以去東宮講學。

  翌日一早,文哥兒出門就不是去翰林院了,而是準備跟著他爹一起走上早朝。

  他,王六歲,以後的工作地點在紫禁城!

  等他老了,可以寫一本關於王六歲的回憶錄《我在故宮養豬豬》!

  哦不,應該是《我在故宮教太子》,現在是君權至上的封建社會,不能對皇太子胡咧咧!

  文哥兒出門時還抱了盆草莓盆栽。

  王華問:「你帶這個是做什麼?」

  文哥兒一本正經地答:「這是教具!」

  王華道:「宮門那邊不一定讓你帶進去。」

  文哥兒對此沒什麼所謂,說道:「要是帶不進去我就讓金生帶回來。」

  王華看了眼盆栽里的草莓茬,不知道這玩意和文哥兒說的「教具」有什麼關係。

  怎麼感覺這小子要搞的不是正經教學?

  他們父子倆邊說著話邊走出大門,不料旁邊突然齊刷刷冒出好多壯漢來,把王華都嚇了一跳。

  發現自己一行人出現得太突然,為首的漢子憨憨地搔著後腦勺解釋道:「往後小先生就只在長安街走動,用不著我們接送了,所以我們想最後來送小先生一次。」

  王華:「…………」

  聽到「小先生」三個字就腦殼痛。

  他懷疑陛下就是通過錦衣衛得知文哥兒這小子從小「好為人師」,所以才把他安排去東宮給太子講什麼成語故事。

  這說明平時孩子作妖不去管,遲早會出大事!

  見文哥兒已經很熟稔地和那群漢子聊了起來,王華只能默不作聲地走在前頭,當做沒看見這些個跑來護送文哥兒到西長安門前的傢伙。

  就這麼一小段路,著實不用怎麼送!

  文哥兒開開心心地揮別那群不要月錢的「護衛」,與他爹一同等待宮門開啟。

  左右全是熟人。

  李東陽笑道:「你可得好好講。」

  他和謝遷算是朱祐樘在東宮時的老師,如今文哥兒去教太子,輩分算下來居然沒錯。

  就是文哥兒這老師和太子這學生實在太小了,叫人想起來這事兒就有些忍俊不禁。

  明明是給太子講故事開蒙的正經事兒,怎麼感覺這般逗趣呢?

  只可惜太子如今還沒正式移居東宮,目前仍住在坤寧宮附近,方便帝後二人就近看望。若是太子已經挪到東宮去了,他們還可以慫恿陛下帶他們過去瞅瞅文哥兒到底是怎麼展開教學的!

  這是宮門開了,文哥兒抱著盆栽跟著他爹往裡走,遇到守衛還積極發問:「這是我為太子殿下準備的教具,可以帶進去嗎?」

  那守衛早得了消息,知道要放文哥兒入內。聽文哥兒主動跑上來發問,那守衛接過盆栽檢查了一番,發現就是很普通的一盆植物。

  他揪了一小片草莓葉下來嘗了嘗,確定沒毒性也沒什麼古怪氣味後便沒攔著文哥兒往裡帶。

  文哥兒跟他爹一起入了端門,就見一位早早侯在那兒的內侍迎了上來。

  恰好是那位有過兩面之緣的谷大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