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玘拜在了李東陽門下,寫起詩文來自然也是崇漢尊唐的,不過文哥兒年紀尚小,要他寫史論之類的文章不太相宜,這種諧趣小品讀來倒是頗為有趣,也更符合他如今的年紀。

  羅玘道:「小師弟這文章渾然天成,我卻是沒什麼可點評的,就是想吃燒鵝了,還得是撒足了花椒的那種。」

  李東陽聽後又是大笑不止,樂過以後還真叫人去備只燒鵝一會他們師徒幾個一起吃。

  鵝鵝不可能一下子燒好,文哥兒便留在李東陽家邊烤火邊聽李東陽和羅玘聊唐宋詩之爭。

  歐陽修、蘇軾他們是推崇宋詩的,一群人意氣風發,很有開創一代新風的勢頭。到了後來又有人覺得他們的品味不咋樣,再次推崇唐詩。

  推崇唐詩的人裡頭還可以分為盛唐派和晚唐派,兩邊也是掐得昏天暗地。

  別說這種分時期的掐了,連李杜之間也要分個高低。

  所以如果無聊想看人吵架,只需要問他們幾個簡單問題就可以了:你們覺得李白詩牛逼還是杜甫詩牛逼?你們覺得盛唐詩牛逼還是晚唐詩牛逼?你們覺得唐詩牛逼還是宋詩牛逼?

  每一個問題,背後都已經有無數讀書人為之瘋狂過!

  詩壇里的水著實很深!

  文哥兒聽得瞠目結舌。

  幸好,他都沒有和人討論過這些問題。

  李東陽和羅玘聊得興起,還不忘教育文哥兒幾句,讓文哥兒多讀盛唐詩。

  宋詩不少佳作也可以品讀一二,只是到底少了些味道,要學詩還是得多看看李杜。

  文哥兒連連點頭。

  唐代本來就是詩的主場,多學唐詩也是應當的。

  這邊還在等燒鵝,外面就有人來報說有位陝西來的考生想給李東陽拜個年,自稱姓李,名夢陽,還帶來一封陝西督學楊一清的信。

  李東陽一聽,頓時來了興趣,叫人把李夢陽引進來見一見。

  趁著李夢陽還沒入內,李東陽轉頭向文哥兒兩人介紹:「這位可是你們楊師叔整天在信里夸個沒完的學生,你們一會機靈點,可別被人比下去了。」

  羅玘自己就是考過解元的人,自然不會在一個準考生面前怯場。他笑著調侃:「聽這名字,這位師弟與您倒是有些緣分。」

  李東陽道:「自是有緣的,要不你們楊師叔怎麼總在給我的信里提他?」

  楊一清作為陝西督學,平時得管著整個陝西路的教育,等閒學生自然不會讓他印象太深刻。

  估摸著就是李夢陽這名字讓他記住了,再一讀李夢陽的詩更生出了幾分愛才之心,才直接在信里誇起了這麼個學生。

  正說笑間,李夢陽就被人引了進來。李夢陽今年才二十出頭,正是青春正茂的年紀,整個人透著股蓬勃朝氣。

  他才思卓然、下筆成文,相貌也很是清俊不凡,且年僅二十就考了陝西解元,瞧著自是銳氣逼人。

  不過見了李東陽,李夢陽的態度倒是很恭敬。

  這份恭敬是出於對前輩的敬仰,也是因為他們的督學楊一清時常提及李東陽這位文壇巨擘。李夢陽在陝西時受了楊一清的點撥,對李東陽自然也有著天然的親近。

  哪怕這位前輩的相貌與他想像中不大相同,李夢陽依然恭謹地上前行了晚輩禮。

  李東陽卻是越看這位晚輩越喜歡,笑呵呵地招呼他落座,口中說道:「你倒是來的巧了,我們正準備吃『放翁燒鵝』解解饞。」

  李夢陽奇道:「何謂『放翁燒鵝』?晚輩孤陋寡聞,不曾聽說過這種說法。」

  李東陽哈哈一笑,說道:「不是你孤陋寡聞,我們其實也是今天才聽說的。」他順勢把文哥兒的文章拿給李夢陽看,介紹道,「這是文哥兒新寫的文章,你看過以後就懂了。」

  李夢陽便接過文章看了起來。

  李東陽也拆開了楊一清的信。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完了,李東陽李夢陽傻傻分不清

  *

  註:

  ①「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秦無經,漢無騷,唐無賦,宋無詩」:引自論文《楊慎論唐宋詩之爭》

  沒錯就是探討楊小師弟《升庵詩話》唐宋詩觀點的論文

  -

  ②拆洗少陵生吞子美:這句前面好像提到過,出自《明詩話》,也是楊慎和朋友討論的觀點

  楊慎對唐詩宋詩的評價是比較辯證的,既尊唐也不絀宋,據說自他以後大家的觀點都慢慢客觀起來,不再單方面拉踩(bushi)

  -

  ③《楊慎論唐宋詩之爭》裡面還有個小故事

  何景明曾說「宋人詩不必觀」

  楊慎找機會挑了幾首宋詩佳作寄給何景明,問他這是啥時候的詩

  何景明看完後:這是唐詩

  楊慎說:這其實是你說堅決不看的宋人之詩

  何景明聽後沉默良久,才憋出一句話來:細看也不咋樣(細看亦不佳)

  前七子,倔強!

  第190章

  楊一清既然讓學生給帶信信中自然少不了誇讚學生的話,

  李東陽讀完後便對眼前的後生更為喜愛。他收起信,瞅了眼剛才一直湊在自己邊上探頭探腦的文哥兒,抬手薅了把他的腦袋笑道:「往後可不能隨便偷看旁人的信。」

  文哥兒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要是換成旁人他自然不會膽大包天地偷看李東陽不同,李東陽和許多人的往來信件都屬於半公開狀態遇到特別有趣的還會帶到文會上傳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