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動作,那神態,和他當初往茶里放枸杞時一模一樣!

  徐溥:「………」

  劉健:「………」

  王恕:「………」

  欲言又止,欲言又止。

  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

  作者有話說:

  閣老們:又來了,又來了,他帶著他的凡爾賽走來了!

  *

  註:

  ①宋朝科舉帶韻書:參考《宋會要輯稿》

  因為很多人借韻書入場為由夾帶小抄,所以宋朝官方決定印好直接放考場裡……

  【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詔:「今後省試、太學國子監公試、發解銓試並試刑法,令國子監印造《禮部韻略》、《刑統》律文、《紹興敕令》格式,並從官給。」上先諭宰執曰:「自來舉人許帶《禮部韻略》入試院,多緣此夾帶別文字,難以檢察。」故有是詔。】

  -

  ②明朝用《平水韻》:參考考題答案(bushi)

  第186章

  就丘濬那單調的愛好以及早就掏光去買書的家底大家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玩意不是他自己花錢買的。

  再一琢磨,不難想出這是誰搗鼓出來的新鮮事物。

  畢竟,當初丘濬開始往茶里放枸杞,還要特意捧著枸杞茶感慨幾句。

  枸杞那種遍地都是的便宜東西他都要說道半天現在得了副這一看就價格不菲的新眼鏡這廝不得炫耀個十天半個月?

  王恕當機立斷地起身去了文淵閣說是突然想起來要找本典籍瞅瞅。

  徐溥和劉健晚了一步,只得留下來聽丘濬講了一通「我說不要他非要瞎整」之類的話無比懷念平時那個沒事絕對不吭聲的老丘。

  都是一天到晚坐一起辦公的同僚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只能捏著鼻子夸上幾句,免得丘濬說起來沒完沒了。

  最難熬的還得是禮部官員來向丘濬匯報事務那會兒。

  禮部那些屬官都特別有眼色,看丘濬時不時抬手扶一下眼鏡匯報完後無一例外都要問兩句:丘閣老您戴的這是啥啊?下官孤陋寡聞,竟是不曾見過!

  丘濬便又裝模作樣的扶了扶並沒有下滑或者歪斜的眼鏡慢騰騰地給他們再講一遍眼鏡的來歷。

  由於這個場景發生得太頻繁,連早上去文淵閣找完「典籍」歸來的王恕都沒能閃躲過來自老丘的無差別傷害。

  知道了知道了,大家都知道你有最新樣式的眼鏡了,你個老丘到底要說到啥時候?

  說實話都進了內閣了他們想要什麼東西即便自己不去買別人也會得想辦法弄來獻上來還真不稀罕什麼貴重東西。

  純粹就是人比人容易比出問題來。看看人王小文,才五歲呢且還不是姓丘的就知道拿東西孝敬丘濬這小老頭兒對比之下就顯得自己孫兒既不機靈也不孝順!

  倒沒有人覺得文哥兒是挖空心思討好丘濬畢竟丘濬還沒入閣前這一老一少感情就頗不錯了,這小孩兒也算是從「尚書餅」吃到「閣老餅」的「丘黨」核心人物來著(因為丘濬著實沒啥黨只能拿王五歲湊數了)。

  反正,人比人,氣死人吶!

  經由丘濬這麼一炫耀,不少人開始留心打聽這種眼鏡上哪定製。

  水晶眼鏡本來就只有有錢且有需要的人才會去弄,走的一直是高端定製路線,而丘濬如今恰好就處於這個群體最頂端。

  有他這麼一帶動,一些本來就私藏著水晶眼鏡的官員頓時覺得自己書房裡那副手持式的眼鏡不香了。

  有閒錢的人已經去找眼鏡匠排期定製,沒閒錢的人只能摸著空空如也的荷包無奈嘆氣。

  十一月初,京師迎來了第一場小雪,文哥兒也從眼鏡匠手裡拿到了一筆不菲的「潤筆費」。

  以眼鏡匠自己是沒有辦法打開高層官員的市場的,靠的全是丘濬的廣告效應,所以他收到第一批定製尾款後馬上就過來送錢了。

  文哥兒送走眼鏡匠,拿起沉甸甸的錢袋子掂量來掂量去,跑去找老丘「分贓」,嘴裡還感慨「怪不得那麼多人想當官」。

  官位高了,錢銀真不算什麼,很多人想給他們送錢都得苦惱沒門路可送。

  丘濬罵道:「你若是為了這些好處才想當官,還是莫去科考了!」

  文哥兒趕忙閉了嘴。

  丘濬壓根不和文哥兒「分贓」,只叫文哥兒自己收著花,他是絕不會收這種錢的。

  還順道教誨文哥兒日後切記不可貪財誤事。

  這種確實能拿的小錢也就罷了,以後碰上更多變著法兒送錢的傢伙可不能搭理他們。

  文哥兒連連點頭。

  他本來也只有吃這一愛好,將來的環遊大明計劃他都是想謀劃著名走公費路線來著,應當費不了多少錢才是!至於什麼大宅子大園子、古玩雅玩之類的,他興趣不怎麼大。

  要是能順利謀個一官半職,像老丘這樣把朝廷賜下宅邸住個三四十年也不是多難熬的事兒。只要不漏雨、夠寬敞,晚上睡起覺來就老香了!

  兩個人都沒再討論這筆來自眼鏡匠的「潤筆費」。

  京師每天都有新鮮事,及至臘月,眼鏡就不再是大夥的話題中心了。

  文哥兒一到臘月就惦記著他的貓貓,他現在有錢了,從臘月初一開始給貓貓準備好吃的好玩的,還特地跑街上找具有明朝特色的逗貓棒。這東西連古畫裡都曾畫過,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