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丘濬是提議改建貢院,一步到位直接改成磚瓦房,朱祐樘覺得這事兒還算可行,至少不算太為難人,便把奏本轉到工部去,讓工部討論出個改建方案來。

  正好明年就要春闈了,趁著這個秋冬把貢院改一改,改出個氣象一新的貢院考場來,也叫天下士子覺得他這個皇帝對人才的看重。

  由於朝中沒多少人提出挽留,劉吉已經光榮退休了。

  現在的內閣首輔乃是徐溥,且閣老們的平均年齡都快七十了,平日裡相處起來還挺和氣的。對丘濬這個提議,大家都沒什麼意見,一致決定讓工部好好辦妥這事兒。

  只不過私底下徐溥他們還是有些犯嘀咕:怎地這老丘人到七十,文風倒像是變了個人似的,連奏章都寫得和平時不一樣了。

  瞧這奏章寫得,先是站在貧苦人家的角度上曉之以情,又站在愛惜人才的角度上動之以理,讓人感覺這事兒代價小小、效果大大,恨不能馬上就把新考場給修起來。

  明明考場裡頭也沒他家子弟啊!

  劉健和王恕倒是有點頭緒:莫不是又和王家那小子有關?

  雖然丘家今年沒人下場考試,可王家有啊,王家那小子的親哥王守仁不是正好在考鄉試嗎?現在修好貢院,明年說不準就是王守仁他們去考了!

  真要是這樣的話,劉健他們可真想知道王家那小子到底給丘濬下了什麼降頭。

  這降頭看起來可真好使!

  王華和李東陽也是少數猜到丘濬突然提出改建考場的人。

  王華的心情就挺複雜,真的挺複雜,甚至有點懷疑丘閣老是不是把他兒子當親孫子了。要不然怎麼文哥兒前兩天才感慨過考場太破,丘閣老今天就上了這麼一本?

  李東陽的心情也挺複雜,那天文哥兒來跟他說考場破,他就有點擔心考場裡的兒子。可作為那場大火的倖存者,他反而不好說什麼,省得聖上覺得他享受著朝廷的恩澤還埋怨朝廷。

  現在丘閣老上書懇請改建禮部貢院,李東陽感覺心頭的一塊大石被挪走了的同時,也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謹小慎微了。分明是只要提出來就有可能改變的事,他怎麼就一直瞻前顧後不敢說呢?

  是因為自己已經不需要遭那樣的苦,所以覺得沒必要特意再提出來嗎?

  李東陽知曉這事兒必然與文哥兒脫不了關係,便和文哥兒約好下衙後一起去一趟丘家。

  他自己去拜訪丘閣老可能進不了門,還是得借借學生的面子才行啊!

  文哥兒雖然不曉得自己的面子很大,卻覺得不是什麼大事,自然是一口答應下來。他還不知道朝堂上發生的事,不由好奇地追問:「您去丘閣老家做什麼?」

  李東陽瞅他一眼,說道:「你小子不知道嗎?」

  文哥兒茫然。

  有什麼事情是他應該知道的嗎?

  李東陽便把丘濬上的新奏本給文哥兒講了講,總而言之就是丘濬這個掛名的禮部尚書提出改建考場,朱祐樘也答應了。

  要是工部那邊不拖延的話,相信明年就開春士子們就可以用上磚瓦號舍了。

  以後來京師參加會試的考生們,說不準都要感念丘閣老的好。

  即使天順七年的大火早已經時過境遷,李東陽也想去感謝丘閣老一番,給丘閣老敬上一杯酒。

  李東陽道:「這事兒難道不是你給丘閣老提的?」

  以文哥兒那性子,看到什麼從前不知道的新鮮事肯定不止跟他講。

  不挨個給所有人講一遍就不是他王五歲了!

  文哥兒聽得愣住了。他是跟老丘聊起過考場失火的事沒錯,可他沒慫恿老丘針對這事兒上書啊!

  他爹可是說過的,上次提出改建考場的人都被抓進大牢里去了,他可不想老丘去蹲大牢。

  純粹就是和老丘講講自己的擔心、探討探討為啥不能改建而已。

  文哥兒道:「丘閣老明明說『考試就那麼幾天,忍忍就過去了』。」

  老丘還是那個老丘,嘴上是這麼說的,實際上卻直接上書!

  李東陽一聽就知道果然是文哥兒跑去和丘濬講的。

  下衙後李東陽便提著讓人備好的好酒和下酒菜去了丘家。

  敲門磚就是他學生文哥兒。

  丘濬本來不想接待李東陽,瞧見文哥兒已經把人領進來了,終究還是沒開口趕人。

  李東陽把帶來的酒菜擺了出來,親自給丘濬倒滿了酒。

  不管丘濬還是李東陽都不是奢靡的人,酒算是好酒,下酒菜卻是很尋常的幾樣涼拌菜,文哥兒在旁邊好奇地探頭探腦,也很想嘗嘗酒味。

  這要不是在丘濬家,李東陽說不準就要給文哥兒倒上一杯了。可現在不是在丘家嗎?他要是敢給文哥兒倒酒,丘濬絕對做得出當場把他趕出去的事。

  李東陽給文哥兒勻了個酒杯,讓文哥兒自己倒些茶進去以茶代酒送下酒菜。

  文哥兒也沒敢開口要酒,只能就著茶研究李東陽讓人備好的下酒菜到底好不好吃。

  李東陽張羅好了,便舉杯給丘濬敬酒。

  王華不讓文哥兒在他面前提起天順七年的舊事,這會兒他卻是自己說了出來,對丘濬這次奏請改建貢院的事表示感激。

  丘濬一直覺得李東陽這後輩不太靠譜,說話輕浮且愛寫詩文,動不動就呼朋喚友搞聚會,有點什麼事就嚷嚷得人盡皆知,堪稱是當代文壇風雲人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