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聽元思永這個通政司二把手的兒子現身說法,立刻把通政司從自己的理想名單上劃拉掉。

  果然,他的老師們常年騙小孩!

  多虧他聰明絕頂,要不然還真會被他們騙了去。

  這左看右看,還是十三道巡按御史最威風!

  兩個人湊角落裡嘀嘀咕咕,趕巧被從外頭回來的元守直瞧見了。

  元守直看到還敢跑來找自己兒子的王家小神童,額角青筋跳了跳。他索性加快腳步走進家門,來個眼不看為淨!

  文哥兒對此一無所知。

  他和元思永聊完職業規劃後就跑了。

  元思永也回了家。

  得知他爹回來了,元思永過去找他爹誠懇認錯,表示自己最近心思太浮躁了,想法也太天真了,接下來他會靜下心來好好讀書(順便做好外出遊歷的一系列準備),爭取能考上功名。

  元守直沒想到一夜之間兒子的想法就被擰過來了。

  他奇道:「你昨天不是還梗著脖子說『就是要去』嗎?」

  元思永便把文哥兒勸自己的話囫圇著給他爹講了。

  大家一聽他的打算都是直接勸他別去,王守仁這唯二同意的人也只是說「咱想去就去」,只有文哥兒這麼認真仔細地給他分析規劃。

  元思永覺得文哥兒這些考慮都很有道理。

  文哥兒可是四歲起就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哼哧哼哧努力了,他現在才發現自己想做什麼已經太晚了,可不能再耽擱下去!

  馬上開始讀書鍛鍊,每一天都不能浪費!

  換個人到處嚷嚷說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官,早就天天被人逮著嘲笑,文哥兒卻沒被人取笑過,不就是因為他不只是嘴上嚷嚷,還踏踏實實地付諸行動嗎?

  元思永覺得自己即便沒有文哥兒的神童天賦,學學文哥兒的腳踏實地還是可以的。

  什麼都不做只嘴上說說的話,他爹又怎麼可能會同意?

  元守直看著兒子認真的臉龐,只覺這孩子一下子少了幾分稚氣。

  看來他錯怪王家那位小神童了。

  比起王守仁這個不靠譜的親哥,人小神童還是靠得住的。

  至少還知道一大早過來勸下元思永的棄考想法,不會像王守仁那樣鼓勵元思永先斬後奏直接離家出走。

  即使自己只是在心裡對文哥兒生出過諸多意見,從來沒有表露在臉上,元守直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太妥當。

  元守直道:「你能想明白就最好。都快二十的人了,怎麼還沒一個五歲小孩想得明白?得虧你還聽得進文哥兒的勸。」

  元思永不敢分辨。

  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最容易上頭,一旦生出某個想法就終日輾轉反側,恨不得馬上就付諸行動,根本沒法好好思考。

  何況王五歲難道是普通的五歲娃兒?他做的那些事,很多人五十歲都不一定能做到!

  元思永正在心裡暗自嘀咕,就聽元守直又開了口:「下次國子監休沐時你邀他過來吃頓便飯吧。」

  元思永:?????

  元思永不由自主地往外面看了眼。

  太陽既沒有打西邊出來,天上也沒有下紅雨的跡象,怎麼他會從他爹嘴裡聽到請客吃飯這種事?!

  作者有話說:

  元思永:震驚!我爹居然做出這樣的事……

  文哥兒:震驚!一頓飯主動向我走來!

  第172章

  文哥兒壓根不知道有一頓他心心念念的飯將會在下個休沐日從天而降。

  他遛彎溜到老丘家又跑進去和丘濬感慨了一番。他哥怎麼這麼不靠譜,要是給人元守直知道了,怕不是會直接在門口立個牌子,上書「姓王的禁止靠近」。

  丘濬聽著這小子對他哥指指點點只覺他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他說道:「要不是你喊人去玩兒別人也不會有那樣的想法還不是得怪你?」

  文哥兒覺得自己老冤枉了:「那麼多人去了,獨獨他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怎麼能怪我?」

  想他王小文今年才五歲就得替不靠譜的親哥擦屁股,怎麼感覺這和他想像中不太一樣呢?

  難道牛逼大佬的成長階段和牛逼大佬的成熟階段會有天差地別的改變?

  有點愁人啊!

  什麼時候他這不靠譜的大佬哥哥,才能成長成可供他依靠的參天大樹呢?

  文哥兒愁了一會瞧見丘濬桌上擺著正在寫的奏章,好奇地湊過去探頭探腦瞅瞅丘濬又在寫點什麼。

  丘濬瞧見他那模樣就眉頭直皺,沒好氣地教訓道:「你小子坐沒坐相的,像什麼樣子?」

  文哥兒便不探頭探腦了,直接問:「您在寫什麼奏本?是有什麼要緊的事要上書嗎?」

  丘濬道:「也沒什麼就是一些關於朝廷藏書的意見。我想請陛下廣搜天下遺書充盈館閣藏書同時找出兩份副本分別送到兩京國子監這樣一來就算失火也不至於把書全毀了。」

  他生平最愛讀書如今進了內閣自然便向借著這個職位做點有益於後世愛書之人的事。

  自古以來藏書家最怕失火,書可全都是易燃之物一把火燒起來就什麼都沒了。

  像以前起了戰亂書往往是頭一個遭殃不是亡國之君把它們付之一炬就是叛軍入城把它們付之一炬。

  書做錯了什麼?它不過是安安靜靜地記載一些與這個時代有關的故事與學問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