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都是在家吃過晚飯才出來的,本來不太餓,看文哥兒這麼一吃,又覺得肚裡空空,立刻齊齊拿起湯匙品嘗這元宵佳節才吃的小小吃食。

  他們身上本來還有點來時的余寒,這一口熱乎乎的湯圓入了肚,便覺渾身都暖洋洋的。

  舒服!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吃播一哥,再次上線!

  *

  六一啦!上章的滿150章小紅包已經發啦,大家六一快樂!

  今天這麼早會努力加更的!【開始擺碗

  *

  註:

  ①不如憐取眼前人:出自晏殊的《浣溪沙》

  ②摸無常:出自魯迅的《無常》

  【凡有進去燒香的人們,必須摩一摩他的脊樑,據說可以擺脫了晦氣;我小時也曾摩過這脊樑來,然而晦氣似乎終於沒有脫,——也許那時不摩,現在的晦氣還要重罷。】

  第152章

  文哥兒碰到吃的就高興差點忘了他哥還替他約了個元思永。

  還是王守仁瞅了他一眼,再瞅他第二眼,再瞅他第三眼,他才從不同口味的湯圓里回過神來。

  這「百家爭鳴」吃起來跟開盲盒似的有甜有咸有素有葷可謂是五味俱全,得虧他從小不挑嘴才能每一個都吃得特別歡。

  換成那些個有忌口的人怕是吃到個不愛吃的就整碗都不太想吃了!

  這也是為什麼「福祿雙全」和「三元及第」更受歡迎的原因。

  多不一定好!

  文哥兒不一樣,對他來說多就是好,他特別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

  嘗了這麼多種他最喜歡還是桂花湯圓,去年曬乾的桂花仍有深秋的余香澆上甜滋滋的蜂蜜,一個接一個往粉里來來回回滾許多遍,團得圓圓滾滾,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

  文哥兒吃得有點快眼睜睜看著小小的桂花湯圓兩口就沒頗有些遺憾沒有單獨叫一碗。他沒忘記剛才王守仁給他的暗示眼神轉頭和旁邊的元思永分享:「桂花的最好吃!我單獨叫兩碗大家一起嘗嘗!」

  請客的人是文哥兒元思永自是不會有意見,幫文哥兒喊來夥計加了兩碗桂花湯圓。

  「好嘞貴客們請稍等我這就去給你們取來。」夥計臨走前還不忘誇了一句說他們真是有眼光桂花湯圓可是他們店裡的鐵招牌,年年都有許多人惦念著它,特意過來吃上兩碗!

  王守仁道:「我怎麼覺得你不是想大家一起嘗鮮,是你自己沒吃夠還想吃?」他瞅了眼文哥兒有點鼓起來的肚肚,「可別一會吃撐了走不動路,要我抱你回去。」

  文哥兒注意到他哥的眼神,立刻把肚肚收了收,矢口否認道:「我是那樣的人嗎?我就是覺得桂花湯圓最好吃,想讓大家都吃吃看。」

  頂多只是他自己多吃兩顆罷了!

  只多吃兩顆,絕不過三!

  新鮮滾成的桂花湯圓很快上桌,騰騰熱氣撲面而來,夾雜著淡淡的桂花香,著實叫人心神一振。

  元思永夸道:「光是聞著就感覺很好吃。」

  文哥兒道:「那當然了,我舌頭最靈了!」

  他雖不挑食,舌頭卻挺刁,好吃不好吃他一嘗就知道,且不管吃多少種食物進去,他都能把各種味道分得清清楚楚,不像很多人那樣吃了味重的就嘗不了味淡的來。

  他以前還曾因為這超級靈的舌頭和超級靈的鼻子,被邀請去稻米評比大賽當評委呢!

  對於許多人來說,大米就是大米,種出花來也是大米,煮出來都是大白飯,差別可能是有的,可那點差別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

  飯嘛,能填飽肚子就行了,要好吃主要還是吃菜!

  當時他被邀請過去時也覺得很驚奇,米不就是米,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米嗎?他好奇地答應下來,到那兒一嘗才發現米和米的差別大著呢,真正的好米煮起來能香得他多吃兩大碗!

  當時那位邀請他去品嘗的老先生對他說:「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好吃的品種多得很,我們育種時要產量品質兩手抓,既要注重提高糧食產糧,也要注重提高糧食品質。」

  他說著說著頗有些悵然。

  「早些年日本大米進口過來,一公斤賣一百塊的天價,還是有不少人趨之若鶩,恨不得全搬回自己家去。可見經濟漸漸好起來了,大家都捨得在吃上花錢了。」

  「現在不是一味講究艱苦奮鬥的時代了,我們也應該重視起來,不能把這個市場全讓給外國人。我們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種一年地,辛辛苦苦種出幾百斤糧食,賺的錢還不夠外國人賣個十斤的,你說難受不難受?」

  「我們不攛掇國內米商去學外國人的黑心定價,只求一點點把國產稻的品質提高上去,這樣種地的農民可以多賺點錢,咱也可以不花那麼多錢就吃上咱自己種出來的好米。」

  文哥兒微微一愣,仔細回憶著腦海里冒出來的新鮮記憶。

  那時候他年紀似乎也不大,對老先生的話聽得半懂不懂,卻是莫名地把它原封不動記了下來。

  到後來……

  文哥兒想仔細再想想,結果什麼都想不起來。他沒太鬱悶,只覺得又撿回了一點很棒的記憶。

  可見他一直都是很討人喜歡的!

  不知道明朝的米是不是也各有各的不同?

  文哥兒躍躍欲試地問元思永等人:「你們家鄉有很特別的米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