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老爺子道:「城裡就是這個不好,鄰里一點都不親,親戚也都不在身邊,遇著紅白事還得去僱人。要是回我們餘姚去,自家兄弟吆喝幾聲就把東西抬過去了。」

  文哥兒本來也覺得「窩脖兒」特別辛苦,聽他祖父這麼說又想到個新問題:「要是沒人去雇他們了,他們不是沒了生計嗎?」

  王老爺子被文哥兒問住了。

  倘使他們能幹別的,肯定早去干別的了。他們沒換別的活干,要麼是他們只能找到這個活,要麼是別的活兒比這還苦。

  反正就是得靠這個活著。

  要不然誰會去自討苦吃?難道還能是因為喜歡當苦力嗎?

  王老爺子思來想去,只能說出自己過去耕種半輩子尋摸出來的老經驗:「我們這些老百姓還是得有地,只要有地在總是餓不死的。咱離了地,就是沒了根……」

  這麼說著,他又有點想念自己在餘姚種的竹子了。

  他上次回去的時候,那竹子還長得老茂盛了,一眼看去屋前屋後都翠油油的,老好看了。京師什麼都好,就是宅子太秀氣了,庭院裡種不了幾株竹子。

  文哥兒哪曉得他祖父怎麼突然靜了下去,他還在琢磨著他祖父說的「離了地就是沒了根」。

  他以前也在書上讀到過這事兒,只是轉眼就給忘了。現在聽他祖父一提,再比照著「窩脖兒」老頭的處境,才勉勉強強能理解這話是什麼意思。

  若是沒了地,百姓們也有別的活路,那麼他們也不是非綁在一塊塊小小的田地上不可。可眼下還沒有那麼多的機會、沒有那麼多別的路子供他們走,所以田地於他們而言還是一家老小賴以生存的存在。

  可是要怎麼樣做才是對的?

  是要想辦法幫他們牢牢地把田地握在手裡,還是要開拓更多的路子、給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

  文哥兒皺著小眉頭想了半天,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他還太小了,既沒辦法改變朝廷政策不叫他們被逼得賣田賣地或者拿土地去投獻鄉紳,也沒辦法開創些新行當為他們找出新的活路。

  他這歲數能做什麼?

  就連他說的話有沒有人聽,也是看他老師願不願意幫忙往外傳。

  何況他也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困擾著許多人乃至於許多時代的巨大難題。

  一老一小都沒有心思再下棋,文哥兒也不再吹噓自己有多了不起。

  吃過飯後文哥兒便跑去王華書房,問王華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王華耐心地聽文哥兒講完了整個問題,一時也沉默下來。

  這哪裡是小孩子該想的問題,這是他們該想的問題。

  可他們不太願意想。

  都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他們全都一門心思考科舉,不就是因為考了功名能占到這麼多好處嗎?

  攤給百姓的繁重徭役,是他們這些不用服役的讀書人以及諸多勛貴們身上挪過去的;百姓們走投無路投獻田地,也是往他們這些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以及諸多勛貴們家裡投。

  他們要是不要這好處,兒孫後代就得吃苦頭,誰樂意站出去說「我覺得該改改」?真要有人敢這麼振臂高呼,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回老家當個田舍郎去了。

  你不是清高嗎?你不是不要占這些好處嗎?你自己回家去就是了。

  你不願意?

  你捨不得?

  那你說什麼呢?

  王華把文哥兒拎了起來,讓他坐到自己的膝上,摸著文哥兒的小腦瓜子說道:「這不是你該想的事。」

  這么小的娃娃,合該每天想想吃點啥、喝點啥、玩點啥,而不是想這種連大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文哥兒一聽就明白了,直接戳破他爹的含糊其辭大法:「爹你也沒辦法解決是吧?」

  王華:「…………」

  有點手癢。

  「你還小,不用太著急,」王華忍著揍兒子的衝動,耐著性子說道,「現在多看看、多想想,等你長大了,興許就想出辦法來了。你的主意不是一直挺多的嗎?實在不行,等你以後真當了御史再多罵那些個勛貴外戚幾句就是了。」

  文官罵勛貴罵外戚,可是天經地義的事!

  雖說治標不治本,好歹也是有點效果的。

  至少他們會意思意思地把吞進去的好處吐出來點。

  文哥兒聽他爹這麼說,覺得也對。這麼大的命題不是他一個五歲小孩能解決的,還是得慢慢想!

  等他長大了,一定會有辦法的!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長大後一定能想出辦法的對不對!

  王華:不,長大後你就不會這麼天真了。

  文哥兒:?

  *

  更新!

  最近不知為啥沒啥精神……肯定是天氣忽冷忽熱!我昨晚坐書桌邊看書,一晚上把空調開了又關關了又開三四次……(躺平

  *

  註:

  ①幾何:古代算書出題確實很多以幾何結尾的

  比如這樣:「今有田廣七分步之四,從五分步之三。問為田幾何?」

  「今有稻一十二斗六升、一十五分升之一十四,欲為粟。問得幾何?」

  -

  ②土地的問題,前面文哥兒和李兆先討論蓄奴時提到過的

  勛貴外戚是土地兼併大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