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都知曉老頭兒還有個女兒,當年嫁給了她哥哥的袍澤。那邊離京師有點遠,軍戶又不能隨便走動,想見上一面格外不易。

  想來他是想寫信給他女兒吧?

  老頭兒人為和善,鄰里都挺喜歡他,哪怕是周圍這些幫閒也對他頗為同情,自是主動騰出位置領他落座。

  文哥兒好奇地看了眼老頭兒脖頸上的肉瘤子,照例先問了稱呼、內容、署名,說是得把家書里要寫的話逐句逐句溝通好了才好提筆寫。

  眾人都覺得這對老夫妻過得苦,老頭兒給女兒的信卻不是訴說日子多辛苦的,只說家中一切都好,且近來她母親眼睛能看到些許光亮了,張醫士說只要不斷藥,將來指不定還可以復明。藥錢他們有的,衣食也都不缺,她在夫家安心相夫教子就好,不必總牽掛家裡。末了,他才表示希望她也能寫封回信說說近況,叫她母親高興高興……

  老頭兒顯然想好了要寫什麼才過來的,洋洋灑灑地講完了自己想給女兒寫的話,才吶吶地說道:「會不會太多了?要是不行的話,可以少寫幾句……」

  文哥兒一聽就知道這是封報喜不報憂的家書,他在心裡輕輕嘆了口氣,麻溜說道:「不多的,我這就幫您寫!」

  趁著文哥兒認真幫著寫信的當口,其他人就在旁邊勸起那老頭兒來。

  有的勸他以後少跑幾趟,不然跑出病來他家老婆子怎麼辦?

  有的勸他在信里向女兒要點錢,聽說他女婿現在挺有出息的,女婿孝敬岳父不是應該的嗎?

  老頭兒一概回道:「我有數的,我心裡有數的。」

  文哥兒聽了一耳朵,竟也把老頭兒家裡的情況了解了個七七八八。他耐心地把整封信寫好了,遞給了那在對面等著的老頭兒。

  一下午下來,文哥兒認真負責地給好幾個真正有需要的人寫了信。眼看翰林院那邊快下衙了,他也該收攤了!

  有人還沒來得及下定決心坐過去呢,見文哥兒要走了,便追問道:「明兒小官人還來嗎?」

  文哥兒今天寫出點興頭來了,忙活了半天也一點都不覺得累,只覺擺這麼個代寫攤子又能練字又能了解到不少平時不知曉的事,果然是個好主意!

  聽到有人問起明天來不來,文哥兒開心地答道:「來的,還是跟今兒一樣下午過來,你們身邊若有人當真需要幫忙寫信的,可以叫他們明兒過來找我。」

  眾人這才高高興興地散去,準備回去跟人講講今天遇到的這麼件新鮮事。

  這小孩兒可是京師赫赫有名的小神童,聽說人家這個年紀都已經見過聖上幾回了!

  就這麼個平時他們連見都見不上面的金貴小娃娃,今兒不僅和他們講了許多話,還要免費幫他們寫家書!

  許多人這天傍晚在飯桌上的頭一句話就是這樣的——

  「『免費』這詞兒什麼意思你知道不?」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可惡,我這麼認真練字,你們卻只討論免費!

  群眾:那可是新詞誒!

  *

  更新!

  今天特別粗長!

  *

  註:

  ①窩脖兒:參考百科解釋

  【解放前,在北京的馬路上,常見有人窩著脖子,背著東西健步疾走。這是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妝的。這種行業在老北京七十二行中叫「窩脖兒」,也叫「扛肩」的。這個行業干久了,窩脖人都留下殘疾。一般從業者脖子上都會留下一個大包(肉墊子)。有人還被壓成駝背(北京人叫「羅鍋子」)。】

  人力時代真辛苦,解放生產力真是人類偉大事業(?)

  -

  ②免費:

  沒找著這個詞的出處,古代記錄提到「免費」都是說「未免費力」「未免費財」「作文字不免費思」「自殺其女,以免費奩飾」等等,單獨指「不花錢」似乎是到清朝才陸續出現的。

  不排除歷史上有單獨使用的可能性。

  文里姑且當做還沒有單獨使用處理!

  第146章

  見文哥兒只帶著金生一個祥叔讓夥計送文哥兒回翰林院去,以免他路上遇到什麼意外。

  文哥兒趕在下衙前跑回翰林院。

  王華瞧見文哥兒那副精神奕奕的模樣,不由問:「你莫不是回家去睡了一覺?」

  文哥兒說道:「才不是!」他不搭理他爹了,興沖沖揣著書稿去找他二先生楊廷和看看楊廷和願不願意寫個序。

  楊廷和沒立刻回答只收下書稿說道:「我回去看看倘若真的寫得不錯,寫個序自然不算什麼。」

  文哥兒信誓旦旦地道:「保證不錯!」

  楊廷和笑了笑沒多說什麼。

  下衙後文哥兒徑直跟著楊廷和往丘濬家那邊走,儼然不打算馬上回家去。

  王華把自家兒子拎了回來,問道:「你去哪兒?」

  文哥兒道:「我有事要去尋丘閣老說。」

  王華道:「下午跑出去一下午還不夠這會兒還要跑丘閣老家去,我是再沒有見過你這麼忙的小孩兒。」

  文哥兒連連點頭非常贊同他爹的話:「那當然是見不到的,世上就只有一個我!」他驕傲地講完了,又想起老丘說他不可以狂妄自大,又麻溜補充道「世上也只有一個您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王華都不知說他什麼才好只能說道:「早些回來別又到夜禁的點才跑回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