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丘濬:「…………」

  真不想看懂這小子的眼神兒。

  作者有話說:

  王華:不想懂,不想懂

  老丘:不想懂,不想懂

  文哥兒:你們懂!!

  註:

  ①司馬垔,上章作話出現過的,那個說莊昶太俗的愳庵先生就是他了,當學官時誇誇過祝枝山,讓祝枝山名揚文化圈(?),書法據說目前還有存世的。

  ②進實錄和修實錄獎賞、升遷:參考《明孝宗實錄》

  ③司馬垔作為按察副使去剿賊,有相關記載,時間稍作調整

  《安溪縣誌》:弘治四年,漳平盜溫文進寇縣,攻陷縣治,副使司馬垔督兵平之。

  第131章

  這又升職又加薪又發獎金的文哥兒覺得老丘不給他做個餅說不過去。

  丘濬道:「這與你又有什麼關係?」

  文哥兒唉聲嘆氣地說道:「您成一品大員啦,就看不上我這個小孩兒了!唉,可憐我還當我們和以前一樣要好,卻不知您如今飛黃騰達了合該交別的朋友去了!想想也是您現在可是太子太保老多人上門來巴結您了,哪裡還稀罕和我做朋友!」

  丘濬聽他張嘴就來還沒完沒了的腦仁開始隱隱作痛。

  這說的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話!

  文哥兒還覺得沒說夠呢,下衙後跟著丘濬回家去,說要跟吳氏告丘濬的狀、叫吳氏給他評評理。別人都說苟富貴勿相忘老丘怎麼能一升官就變了心!

  丘濬:「…………」

  丘濬覺得再叫他說下去,別人都以為這裡有個負心漢了。

  才四歲的小子從哪學來這一套一套的說辭?莫不是錢福他們給他看了什麼亂七八糟的話本子?!

  果然,那錢福怎麼看都是會帶壞小孩的傢伙!

  錢福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又莫名其妙地被丘濬給記了一筆。

  最終丘濬到底還是沒抵過文哥兒的軟磨硬泡,動手給他做「升職餅」去了。文哥兒幫不上忙就在旁邊邊看丘濬怎麼做餅邊給丘濬講靳貴他們都教了他什麼公文寫作技巧。

  倒不是他想提前過當官的癮而是這也屬於科舉考試範圍想當官得先將這些公文模板融會貫通來著。

  丘濬邊剁餅餡邊說道:「又不是多難的東西多寫兩遍就會了。」

  作為當年二十出頭就考了個全省第一(鄉試解元)的人,丘濬覺得這些東西根本不用費太多心思。

  文哥兒感受到了來學霸的輕蔑。他轉移了話題趴在旁邊問道:「聽說您還寫過戲文你寫的是什麼樣的戲文?」

  聽文哥兒問到自己的得意之作丘濬就給他講了講自己精心創作的《五倫全備記》。

  簡單來說就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范氏啊年紀輕輕死了丈夫,含辛茹苦養大三個兒子。

  三個兒子裡面一個是前妻生的,一個是收養的,只有一個是范氏自己親生的,但是他們親如一家,遇事爭相赴死!

  他們不慕名利,不求功名,甘於平淡,事母至孝。還是他們娘勸他們不僅要盡孝還要盡忠,他們才隨便去考個狀元和探花!

  既然考了狀元和探花,丞相肯定要把女兒嫁給他們啦。他們家裡已經定了親,肯定是不答應的,丞相就把他們攆去邊境打仗!

  打仗這點小事哪裡難得倒忠孝兩全的兄弟倆呢!

  雖然他們守城過程中時運不濟被胡人擄走了,但是!他們用不屈的氣節感動了胡人!胡人紛紛歸順朝廷!

  多麼了不起的一家人!

  他們一家子的忠孝事跡把上天都感動了,全家好幾口人一起飛升成仙去了!

  文哥兒:?????

  您的戲文寫得很好,下次可別再寫了!

  丘濬瞧見文哥兒那皺成一團的臉蛋兒,不高興地道:「這難道不是很有移風易俗的效果?」

  他也是當初出去走了一趟,看了看地方上的風土人情,發現百姓們都愛看戲,這才操刀寫出了這麼一齣戲本子。

  既然老百姓愛看戲,那就用戲去教化他們,這想法有什麼不對?

  就王恕那傢伙,還說他不該碰這東西!

  文哥兒想到自己餅還沒吃到嘴,決定先對此保持沉默!

  老丘這個想法倒是很正常,這不就是封建社會的樣板戲嘛!

  演是能演的,就是不知道誰愛看!

  丘濬一看文哥兒那表情,就知道他對自己的《五倫全備記》不感興趣。

  要是換成別人,別說蹭餅吃了,說不準被丘濬給直接攆出門去了。

  可文哥兒還這么小,哪裡懂什麼忠孝仁義?既然文哥兒不愛聽,丘濬也就專心做餅不和他講《五倫全備記》的內容了。

  文哥兒見老丘明顯有些落寞,不由說道:「等您以後過八十大壽,我肯定攢下好多私房錢了,到時我叫人排一齣戲給您祝壽!」

  不就是酸腐了點嘛,老人家愛看就讓他看去,犯不著攔著!

  丘濬道:「小小年紀就存起私房錢來了,你現在存了多少?」

  提到這個,文哥兒就忍不住嘆了口氣。

  「一文都沒有。」

  私房錢袋子裡空空如也!

  這不是六月那會為了發檄文直接把錢全花完了嗎?

  「這段時間我聽外頭有人叫賣栗子都沒錢買,也不知今年的栗子香不香。」文哥兒嘀咕道。

  瞅著文哥兒那為窮犯愁的模樣,丘濬沒說什麼,繼續專心做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