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就是說,他們要是考不上四夷館編制這輩子就算是到頭了!

  按照劉吉的說法,這是要他們專心學外語,不要三心兩意,浪費朝廷每個月給他們分發的糧食。

  四夷館這邊也只許他們考三次三試不中就滾回家老老實實種地去吧!

  這劉吉有點狠啊。

  不愧是曾經提議讓讀書人們考科舉三次還考不中就不許再考的人。

  不得不說自從當今聖上登基劉吉做事可謂是處處站在朝廷角度著想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曾經的「劉棉花」。

  難怪「紙糊三閣老」就剩他還牢牢紮根內閣。

  文哥兒邊跟著李東陽前往四夷館,邊聽李東陽介紹這地方的情況。

  這地方說是歸翰林院管其實翰林院也只是走走流程經手下相關文書而已。

  像這次擴招還是英國公張懋提的主要是軍事方面需要了解各國情況所以這次擴招一百三十多人,其中三十人進韃靼館學韃靼語、二十二人進女直館學女直語。

  可以說這批翻譯人才將近一半是針對北方遊牧民族準備的!

  文哥兒聽李東陽說四夷館設有八館,等同於有八國語言可以學,頓時驚嘆不已。他好奇地問李東陽:「有人學通八館嗎?」

  李東陽道:「世上哪有這樣的人?別說學通八館了,連學通一兩館的人都不多。要不是老師和學生都不夠,英國公也不會為此事上書朝廷了。」

  文哥兒得知大明沒有精通八國外語的人,頓時鬆了口氣。

  主要是吧,李東陽他們個個都過目不忘,弄得他提心弔膽的,生怕京師一腳一個神人,這可真是叫人沒法混了!

  李東陽瞥見文哥兒那副如釋重負的模樣,不由樂道:「怎麼?真要遇上能學通八館的人,你還想和他們比一比不成?」

  文哥兒連連搖頭,表示自己一點都不想。

  太累了太累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定要愛惜自己!

  不過結交點翻譯人才,以後肯定大有用處。

  比如老丘賣力鼓吹海運什麼的,要是真有成效不就需要很多懂外語的翻譯官?

  文哥兒一想到宏偉的未來藍圖,立刻就幹勁十足地跟著李東陽往四夷館跑,好好認識一下這群大明這群年輕的翻譯官們。

  年輕的四夷館生員們此時有點忐忑。

  本來四夷館是個挺不錯的去處,平日裡可以遠離朝堂紛爭,安安心心在館內搞翻譯工作。

  可現在朝廷規定他們考不上四夷館也不能去考科舉,直接便絕了他們的退路,簡直讓他們心裡直打鼓。

  要是他們最後沒通過考核,那就是讓家裡蒙羞啊!

  年輕生員們還在彷徨中,就聽人說翰林院派人過來了,來的還是聲名在外的李西涯李學士,不少人便把手頭正在忙活的事放下了,紛紛出去迎接李東陽的到來。

  結果出去一看,大夥才發現李東陽身邊還跟著個小豆丁。

  那么小一點,瞧著約莫才兩三歲吧?

  生員們心裡疑惑得很,還是有知情人和他們說起王家小神童的種種事跡,他們才恍然了悟:原來是李學士那個年紀特別小的學生!

  這位小神童才三歲就被特許入翰林院讀書,際遇自然是不一般的,李東陽來四夷館帶上他也很正常。

  有個十六七歲的生員大著膽子對文哥兒道:「走得累不累?要不接下來我抱著你走?好讓我沾點我們小神童的靈氣,學起韃靼話來輕鬆一點。」

  文哥兒走了一路確實有點累了,自然沒有拒絕對方提供的抱抱服務。

  其他人見有人搶了先,立刻說道:「那可得讓我們也抱抱,不能只讓他一個人沾光了。」

  文哥兒還想著多認識些翻譯人才呢,非常大方地說道:「都抱,都抱!」

  於是八館生員邊領著李東陽在四夷館裡轉悠邊輪流換著抱文哥兒這個實心的小神童。

  至於是因為友愛同窗讓大家都能沾沾神童靈氣,還是因為文哥兒抱起來太沉才找人換手,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麼說,文哥兒都如願把這批四夷館生員認了個遍。

  他還跟著李東陽去翻看了四夷館藏書,見識了一大堆各國文字。

  只是他根本沒看懂就是了。

  這可真是隔行如隔山,沒有專業人才就是兩眼抓瞎。

  文哥兒拉住那個最開始抱他的生員,好奇地問他現在會不會。

  那生員名叫徐富,祖上本就出過四夷館譯字官,還真懂那麼一點。他耐心地蹲下給文哥兒介紹起幾個簡單的韃靼文字,既滿足了文哥兒的好奇心,又展示了自己的家學淵源。

  文哥兒聽得津津有味。

  看來大明朝廷也挺注意外語人才的培養!

  文哥兒暗暗覷了李東陽一眼,偷偷摸摸地和徐富做約定:「你以後要是翻譯到韃靼菜譜什麼的,記得捎給我看看啊!」

  還有什麼回回菜譜、西番菜譜、緬甸菜譜,他都很感興趣,吃貨就是該海納百川!

  徐富沒想到文哥兒還會提這樣的要求,一琢磨便知曉這是小孩子的貪吃天性。他笑道:「好,我會叫其他館的同窗也幫你留意一下,碰上了一定給你抄一份。」

  文哥兒聽徐富這麼應承,頓時感覺這趟四夷館之行收穫巨大。

  他,王小文,四夷館有人!

  假以時日,肯定能嘗遍海內外美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