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昊笑著抱文哥兒進了欽天監,朝文哥兒介紹起監生們暫且擺在庭院中的大傢伙:「這是剛做好的簡儀木樣,我們搬回來先試著用上幾天,要是準確的話就比照著這木樣來造新簡儀。」

  他放文哥兒下地,走到簡儀前給文哥兒講解這東西到底有什麼用處。

  原來這是元代郭守敬從渾儀改進而來的天文觀測儀器。

  因為儀器上使用的圓環大量減少,觀測起來比滿身圈環的渾儀清晰且方便,所以大夥都喊它「簡儀」。

  不管簡儀還是渾儀,都有一根拿來瞄準和定位的窺管,方便欽天監官員藉助它精細地觀測天體高度以及方位。

  聽著就像沒有鏡的天文望遠鏡。

  文哥兒圍著那簡儀木樣轉了一圈,還興致勃勃地跑到窺管底下左瞅右瞅。

  結果瞅了半天沒搞明白怎麼能靠這玩意仰望天穹。

  都說術業有專攻,看來這玩意還是得專業人士才玩得轉。

  「真厲害!」文哥兒朝吳昊夸道。

  吳昊聽著文哥兒由衷的誇讚,不由老臉一紅。

  這還是有次他上報自己預測的天象沒測准,被人彈劾水平不到家,他才上書打了個新儀器申請報告:「朝廷用的渾儀和簡儀是南京搬來的,兩都相隔兩千七百多里,京師哪能用南京的儀器呢?我們需要新儀器!」

  要不然他們還一直得過且過將就著用來著。

  文哥兒屁顛屁顛跟著吳昊轉了一圈,在欽天監裡頭過足了參觀癮,才想起自己跑出來半天了。

  這都快到飯點了,再不回去他爹要發現他溜號了!

  得趕在午飯前回去!

  他趕忙謝過吳昊這位免費導遊溜回翰林院去。

  文哥兒偷偷摸摸地跑回王華他們的直舍外,沒敢直接進去,而是先探出顆小腦袋瞅瞅裡頭是什麼情況。

  他先看到的是他爹的官靴和袍角,再抬頭往上看去,赫然發現他爹雖然背對著他,李東陽幾人卻是面向他的。

  文哥兒一下子接收到來自好幾位長輩的凝視。

  文哥兒:「…………」

  文哥兒咻地把腦袋縮回門外。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探頭探腦.jpg

  文哥兒:暗中觀察.jpg

  *

  更新!怎麼又!六點半了!

  全勤每天都危!

  *

  註:

  ①渾儀:漢代就出現的天文觀測儀器

  簡儀: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改進的天文觀測儀器

  老祖宗一直都沒放棄過仰望星空(?

  ②吳昊申請新儀器:出自《明孝宗實錄》

  「欽天監監正吳昊言五事,……一觀象台所用渾儀簡儀俱南京舊制,今兩京相去二千七百餘里,去極高下不同,又歲久推驗漸差,欲修改或別造,以正一代之制……」

  ③天文生強制從業:出自《明會典》

  「洪武六年令,永遠不許遷動,子孫只習學天文歷算,不許習他業。其不習學者,發海南充軍。」

  不學習要去海南島充軍!

  ④王文素寫書:前面就提到過的,他的數學專注寫了區區五十萬字!

  第86章

  王華見李東陽他們神色不對馬上知道是文哥兒回來了,轉身走到門口把人拎出來。他蹲下盤問:「去哪了?」

  文哥兒道:「看簡儀!」

  簡儀這玩意,一般人可不知道是什麼。不過翰林院和欽天監比鄰而建,王華對這些東西還是有所耳聞的。

  王華說道:「下次要出去那麼久一定要先和我們說。」

  要不是有金生跟著這邊又全是官署王華可不放心他一個人東跑西跑。

  文哥兒見他爹沒生氣,馬上又活了過來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己在欽天監的見聞以及那熱心導遊欽天監監正吳昊。

  人好好一五品官,好心給他介紹兩句,經他這張嘴一說倒成了個當嚮導的。

  正好到了飯點大夥一起去工作餐吃,文哥兒便給大夥講起了自己在隔壁的所見所聞供大夥聽著下飯。

  李東陽等人也給他貢獻了點隔壁欽天監的八卦。

  比如吳昊這個監正上任後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監生們消極怠工,連點卯都不去,真是叫吳昊束手無策。

  文哥兒沒想到繼國子監學生、光祿寺官員擺爛之後還有個擺爛的欽天監。

  想想也是欽天監整天不是觀天象就是算日子看著就像是搞封建迷信的。

  可皇帝搞起封建迷信來吧一般又不走欽天監流程。

  比如宮中太后和太皇太后一個信佛一個信道皇宮裡頭就分別給佛道都設了場地,作為被後世稱為「孝宗」的朱祐樘時常陪著這個禮佛又陪著那個嗑丹藥弄得自己也有點封建迷信一個月裡頭有半個月都是茹素的,完全不補充優質蛋白質!

  像欽天監這麼個略微有那麼點科學的卜算觀測部門,地位可不就不尷不尬嗎?

  偏偏欽天監這些專業人士還得世代都搞這個,哪怕有的選,也只是在天文生、陰陽生、回回生(一種掌握回回曆法搞推算的科目)這些天文歷算專業里選,子孫後代只能轉專業,不能換部門!

  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好教也很正常。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別人都沒興趣學,你還摁頭讓人學,那就不能怪強擰下來的瓜不甜了。

  人也沒想著讓你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