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

  好氣!

  怎麼會有這樣的爹!

  謝遷在旁邊瞧著王華逗兒子,心裡有些樂。

  這小孩兒的表情和眼神兒著實有趣,不能怪王華這個當爹的愛捉弄他,看得多了他這個當老師的有時候也挺想學學他爹。

  兩家人一起和和樂樂地做好湯圓,又開始分吃王華他們從午門帶回來的糰子。

  原來這天正逢元宵佳節,當今聖上宴請京官於午門之中吃頓飯,還給文武百官都賜了糰子。

  這是永樂年間傳下來的定例了,主要就是許多大節朝廷會給京官們賜點吃食,比如立春賜春餅、元宵賜糰子等等。

  算不得多值錢的東西,不過出自御廚之手,又由皇帝親賜,意義自然不一般。

  許多敬老憐幼的官員會把這御賜的食物帶回家給家中老小嘗嘗鮮、沾沾皇家貴氣。

  所謂的糰子,個頭比湯圓略大些,用雪白雪白的米漿做成皮,包上各種各樣的餡料,蒸出來就是粉白粉白的一團團,王華他們的一位同僚吳寬就寫過詩夸它「淨淘細碾玉霏霏,萬顆完成素手稀」。

  宮宴時間長,糰子都放涼了,王華叫人拿去烤一烤再拿上來,味道頓時就香起來了。

  文哥兒本來特意留著肚子吃湯圓,聞著烤糰子的香味,又饞了。

  唉,肚肚太小,好吃的太多,根本嘗不過來!

  文哥兒只在心裡感慨了一下下,就開開心心拿起一顆烤熱了的糰子吃了起來。

  鄒氏她們也洗了手過來嘗嘗謝遷兩人特意為她們帶回來的御賜吃食。

  兩家人其樂融融地吃過烤糰子,湯圓也上桌了。

  文哥兒還記恨剛才王華說他的湯圓丑,特意讓人把自己做的那碗分出來,叫金生端到王華面前給親爹吃。他還噠噠噠地跑到王華身邊,很自豪地自誇起來:「我做的!爹吃!孝順!」

  王華睨他一眼,又瞅了瞅碗裡不成形狀的湯圓,倒也沒在意兒子的小小報復,笑著勺起兩顆送到嘴裡。

  小孩子做的都是沒餡的彩色小圓子,吃著滋味頗一般,好在這些小圓子個頭不大,三兩口就能吃完一碗。

  文哥兒見他爹一點都沒被他的傑作丑到,只能哼哼唧唧地坐回去吃自己那碗湯圓。

  可惡,這個爹太難搞了!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可惡,這些詭計多端的大人

  *

  註:

  ①淨淘細碾玉霏霏,萬顆完成素手稀:出自吳寬的《粉丸》

  這種糰子具體的做法我也不曉得,借了個網上比較常見的說法。

  ②明朝節慶賜食物,參考《明史》

  「立春日賜春餅,元宵日糰子,四月八日不落莢,(嘉靖中,改不落莢為麥餅。)端午日涼糕粽,重陽日糕,臘八日面,俱設午門外,以官品序坐。」

  ③明朝元宵節放假:參考《皇明典故紀聞》

  永樂七年春,成祖諭禮部臣曰:「……自正月十一日為始,其賜元宵節假十日,百官朝參不奏事,聽軍民張燈飲酒為樂,弛夜禁,著為令。」元宵放假始此。

  第22章

  吃過湯圓和糰子外頭月色正好。

  元宵這十日假期,京師街道上處處張燈結彩,乃是賞燈的好日子,既然都出來了謝遷便邀王華他們一同出去街上走走感受一下節日的熱鬧。

  文哥兒早就想出去了一聽這個提議立刻舉手贊成。他怕王華他們看不見他的小圓手,還積極發言:「看燈看燈!」

  王華想想文哥兒這段時間有好好讀書識字也沒拘著他,領著他出門賞燈去。

  元宵節張燈十日,正是沿街商鋪招攬客人的好時機抬眼望去,但凡有商鋪的地方都張燈結彩整條街道都快被他們照亮了。

  這還不是正經燈市。

  正經燈市在東華門外,燈花綿延二里,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盡頭。

  文哥兒一路被他爹抱著,沿著西長安街穿過西長安門。

  一行人出了時雍坊再往前走了一盞茶的功夫文哥兒眼前便豁然一亮。

  燈到處都是燈!

  沒見過世面的小孩子們本來眼睛就黑得發亮如今映著燈市的煌煌燈火自然更是熠熠發亮。

  只是燈市里人實在太多了,文哥兒沒機會下地走兩步連王守儉這個三歲小子都被從人抱了起來生怕他們在這種人擠人的情況下被擠丟了。

  謝遷也把謝豆抱了起來微笑著與幾個小孩講起了拐子拐小孩去賣掉的案例說的兩個真小孩下意識地抱緊大人脖子,害怕自己真被人拐了去。

  文哥兒倒是不慌,畢竟他一路都被他爹抱著呢,沒人敢明晃晃搶人。他平時也不會自個兒出門,奶娘和金生都跟著他的!

  文哥兒的注意力很快被滿街的花燈和貨物吸引過去。

  京師燈市號稱「九市開場」,大街小巷都滿是貨物攤子,不僅花燈多得叫人眼花繚亂,貨物也琳琅滿目。

  其中一列攤子囊括三代八朝的古玩,是真是假誰也不知道,反正一整排擺得滿滿當當,你賣你的王羲之,我賣我的吳道子,還有什麼唐代的古錢,宋代的官窯瓷器,反正叫賣聲跟較勁似的一聲比一聲響亮。

  文哥兒本以為自己挺有錢了,見著這目不暇接的貨攤和商鋪,深刻意識到自己是個窮人。

  唉,他就看看,他一點不想買,私房錢豈能隨便動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