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唯一比較受傷的,可能就是他祖父了!

  文哥兒在旁邊給他祖父一個「勇敢爺爺不怕困難」的鼓勵眼神。

  王老爺子:「…………」

  本來還沒什麼感覺的,對上這小子這眼神就有點憋屈了。

  相比於給他們看診,汪醫士給女眷看診就比較講究了。

  時人都說「女病難醫」,不是說女人生病的病情更複雜,而是世情太複雜。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家天下」思想很濃的人,也是個小農思想很濃的人,他規定男女大防必須嚴防死守,不能縱容破壞家庭安穩行為的事情發生。

  女人看病這個問題,也衍生出許多複雜的條條框框,有些人因為從小受到的洗腦教育甚至寧死也不看醫生。

  面對這種棘手問題,醫者們有著默認要遵守的規定:隔帷診之,亦必以薄紗罩手。

  也就是說,你要隔著帷帳來望診,看不看得出問題端看你水平如何。

  診脈也得隔著薄紗來把脈,摸不摸得准也全看你水平如何。

  帷帳和薄紗再薄再透明都成,反正就是要有,絕對不能直接看直接摸。

  文哥兒看得瞠目結舌。

  女眷看醫生居然有這麼多講究!

  難怪會有人覺得這破病不看也罷。

  多這麼一重薄紗到底有什麼意義?

  汪醫士輪流給趙氏、楊氏兩人看診,摸到楊氏的脈象時沉吟了一會,笑著恭賀道:「府上有喜。」

  岑老太太沒想到有喜的是楊氏,把楊氏打發去休息後又寬慰了趙氏兩句,才去張羅人手給王老爺子煎藥。

  汪醫士已被人客客氣氣地送出門去。

  新客人走了,文哥兒便去看人給王老爺子煎藥,不時還搶過扇子幫忙扇風,妥妥是孝順孫子的作派。

  只是他力氣小,又沒恆心,扇了幾下便沒什麼意思,又把扇子還了回去,坐在一邊嗅嗅他祖父要喝的藥苦不苦。

  王華回府去尋二老時,看見的便是文哥兒站在旁邊的矮墩上給他祖父加油鼓勁:「不苦,喝光光!」

  這小子第一次看家裡人喝藥,那興致勃勃的模樣兒明顯正在興頭上,看向他祖父的眼睛直冒光。

  甚至還大逆不道地威脅上了——

  「不喝,捏鼻子!」

  王老爺子:「…………」

  這混帳小子到底是誰教出來的?!

  瞥見王華從外頭進來了,王老爺子立刻瞪了兒子一眼,意思是「看看你生的好兒子」。看文哥兒那躍躍欲試的架勢,絕對是在期待捏他鼻子灌藥!

  王華掏出包蜜餞放在桌上打開,對王老爺子說道:「回來路上給您買的,您把藥喝了吃上一兩塊,壓壓嘴裡的苦味。」

  文哥兒一看到蜜餞,頓時忘了當孝順孫子勸祖父喝藥,改為趴到桌沿眼巴巴地望著那包散發著清甜果香的蜜餞。

  瞅一眼。

  想吃。

  再瞅一眼。

  還是想吃。

  他還沒吃過明朝的蜜餞!

  這還是弘治元年最後幾天出品來著,再過小半個月就沒啦,成弘治二年了!

  王老爺子本來想說自己不稀罕這玩意,瞧見文哥兒那模樣又改了主意,一口氣把藥喝完,抬手取了塊蜜餞送進嘴裡。

  他在文哥兒期待的目光之中嚼巴幾下,還真品出點兒十分怡人的甜意來,把嘴巴里的藥味全被驅散了。

  王老爺子見文哥兒目光又轉回到剩下的蜜餞上,慢條斯理地伸手把它們重新包了起來,嘴裡還慢悠悠地誇了一句:「這蜜餞不錯,我留著送藥。」

  文哥兒:「…………」

  可惡!!!

  太可惡了!!!

  作者有話說:

  王小文日記:

  弘治元年冬天,特別冷。

  祖父,特別壞。

  註:

  ①齊桓公與九九乘法表:出自《韓詩外傳》

  齊桓公設庭燎,為便人慾造見者。朞年而士不至,於是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桓公使戲之曰:「九九足以見乎?」鄙人曰:「臣聞君設庭燎以待士,朞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賢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猶禮之,況賢於九九者乎?夫太山不讓礫石,江海不辭小流,所以成其大也。」

  ②隔帷診之,亦必以薄紗罩手:出自明朝的《習醫規格》

  第15章

  文哥兒被王華抱著往回走的時候,人還是蔫的。他長長地「唉」了一聲,還特意往他爹耳朵邊唉,務求讓他爹關注到兒子吃不到蜜餞的傷心。

  早有人去翰林院那邊報信,提及王老爺子的病情以及文哥兒的表現。

  名醫果然不一般,一出手就能發現問題,王華覺得自己耐心等了三日果然是值得的。

  對於全程都興致勃勃的文哥兒,王華也覺得很值得嘉獎。

  只不過小孩子年紀小,雜七雜八的玩意還是不能多吃,所以王華把人抱回住處,才取出包蜜餞打開給文哥兒遞了一顆嘗嘗味兒,剩下的交由趙氏拿著,平時給文哥兒泡水喝。

  明朝也很流行花茶和果茶,有什麼咸櫻桃茶、蜜餞金橙茶,甚至還有聽起來奇奇怪怪的芫荽芝麻茶。

  文哥兒還小,茶不能多喝,蜜餞泡出點甜味兒給他嘗嘗倒是可以。

  文哥兒沒想到他爹還藏了另一包,目光不由落到他爹的官袍袖子上。這大大的袖子可真夠方便的,什麼都能藏在裡面不被發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