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頁
但這支部曲就不一樣了,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只知有她,不知有劉備。
……她左右看看,很想拿起個什麼東西,砸向那顆聰明靈活得有點過分的腦袋。
第481章
司馬懿的理由是很多種的,當然其中無論如何都沒有攛掇她背主的那一條。
這是一個很聰明伶俐的年輕人,看到她眼睛四處掃來掃去,好像在找什麼東西的樣子,他就立刻把話頭轉了一個小彎。
「將軍領的都是青州兵,豈不思鄉呢?他們不思鄉,難道太史將軍也是如此嗎?」
「我領了部曲出門,難道就不思鄉了?」
司馬懿擺擺手,「將軍想想,兵卒在外,家中只有老幼婦孺,平時又皆是由里吏管理的,他們的生活如何,不看將軍,而看鄉野小吏,對不對?」
她愣愣地點頭。
「但如果是將軍的部曲,那管理他們的可就不是小吏了!」他笑眯眯地說道,「該怎麼納稅,是稅官與將軍府中家令的事,與部曲們無關,也輪不到小吏來頤指氣使,將軍自會派親隨來管理。」
她還是聽得一愣一愣的。
「那些親隨戰時也要隨將軍一同出戰,也是那些部曲的同袍,難道他們便能狠下心欺凌自己鄉鄰同袍的親眷嗎?」
「你說得好像有點道理,」她聽完之後,立刻問了一個問題,「但為什麼你覺得小吏就理所應當會欺負他們呢?」
司馬懿挑挑眉,「將軍,此亂世也,鄉野間能尋到識字的寒門士人已屬不易,就算將軍察覺到他們為吏不清不正,又如之奈何呢?」
「我在青州舉薦了很多女吏,」她說道,「你要鄉吏,我有很多。」
這回輪到他一愣一愣了。
「將軍欲令那些女吏來豫州?」他問道,「來潁川?」
「是啊。」
「將軍可知自世祖定都雒陽至今,潁川舉了多少個孝廉?」
「不知道,然後呢?」
司馬懿不吭聲了。
潁川是人口大郡,頂級世家裡自然有許多人很有才華,比如說荀家那一串兒美男,比如說郭嘉那種病秧子,比如在長安忽悠馬騰韓遂的大書法家鍾繇,再比如說平時跟簡雍先生很合得來,可以一起躺在蓆子上拍肚皮,但打仗時又能帶頭衝鋒的徐庶。
有才華的人肯定是有的,問題是這個才華有沒有用在正處。
短暫的沉默之後,司馬懿終於又拐了一個彎。
……她就很佩服這個哥,他每次被噎住之後,過個幾秒都會跟沒事人一樣,平和又無害,誠懇又深情。
「將軍不為自己想,也該為那些不知如何過冬的流民想一想,」他雙眉緊蹙,一臉憂愁,「將軍何妨去問一問他們呢?」
天氣越來越冷,城外的窩棚就越來越多。
窩棚里嘀嘀咕咕的,有婦人在忙著縫補,不一定是自己的活,也可能是別人的,說不定是哪位造士的呢。
城中有兵馬,自然就帶動了商業發展,士兵們會穿著短褐在客舍里吃吃喝喝,羨慕死那些士人,兵營附近也會有人湊過來做些生意。城中百姓家境殷實的,就做些有本的生意,家境貧寒的可以來點小本買賣,至於流民,到底還有挑水縫補這些活計可以賺幾升米,不至於餓死。
城外的人交不起入城的錢,但他們也還能幹點活,一無所有的也會去附近拾柴,蹲在城門口等人來買;攢夠錢可以買點針線,婦人也就能跟著幹活了。
……城裡要是兩個大錢縫補一次,她這裡就只要一個半;
……城裡要是做一套衣服的手工費要十錢,她這裡就二十;
……城裡要是做完衣服還負責繡個花,她這裡也能咬牙再加兩片葉;
窩棚里光線有點暗,其實不適合做活,但外面更冷。
待在外面久了,就有可能凍壞了身體,染了時疫,看看附近這一片窩棚,哪天早上沒有城中的民夫推著空蕩蕩的板車過來,再滿滿當當地推走呢?
那兩個婦人正嘀咕著,外面忽然傳來了腳步聲。
——不是阿狗吧?阿狗?
——可不是阿狗!那是靴子的聲音!
——是貴人!
婦人欣喜地掀開帘子,「貴人可要縫——」
貴人彎腰皺眉,看了看她。
兩平米大小的一個小窩棚,裡面坐著兩個婦人,其中一個腳邊還放了個正在滿地爬的嬰孩。
她們其中一個在編個藤碗,手藝不太好,看起來不是用來賣的,而是自用的,另一個人腳邊的針線就放在藤碗裡。
兩個人都打赤膊,但也完全不會像後世那樣讓異性看了之後就心蕩神馳。
兩條胳膊都很瘦,且很黑,髒兮兮的有許多泥,不知道多久沒洗澡,黑泥下面還有一道道擦傷。
見她的目光落在胳膊上,那婦人不安地向後縮了一下,「貴人,貴人若是……」
「哦,我確實要縫點什麼,」她想想將身上那件半舊的氅衣脫下來給她,「就這個。」
小婦人翻來覆去地看,另一個年紀比她小些的也停下了手中活計,探頭探腦。
「這樣齊整的衣服,不知貴人慾在何處縫補?」
她一邊想一邊比劃一下,「在袖子這兩邊,兩邊,幫我縫幾個花紋當記號。」
兵荒馬亂,大家都在被這世道苦一苦,住的地方不理想不說,衣服丟了是常事,因此她這個理由特別合理,繡個記號,杜絕「你家的蘿蔔,你叫它它映麼」的尷尬。
……她左右看看,很想拿起個什麼東西,砸向那顆聰明靈活得有點過分的腦袋。
第481章
司馬懿的理由是很多種的,當然其中無論如何都沒有攛掇她背主的那一條。
這是一個很聰明伶俐的年輕人,看到她眼睛四處掃來掃去,好像在找什麼東西的樣子,他就立刻把話頭轉了一個小彎。
「將軍領的都是青州兵,豈不思鄉呢?他們不思鄉,難道太史將軍也是如此嗎?」
「我領了部曲出門,難道就不思鄉了?」
司馬懿擺擺手,「將軍想想,兵卒在外,家中只有老幼婦孺,平時又皆是由里吏管理的,他們的生活如何,不看將軍,而看鄉野小吏,對不對?」
她愣愣地點頭。
「但如果是將軍的部曲,那管理他們的可就不是小吏了!」他笑眯眯地說道,「該怎麼納稅,是稅官與將軍府中家令的事,與部曲們無關,也輪不到小吏來頤指氣使,將軍自會派親隨來管理。」
她還是聽得一愣一愣的。
「那些親隨戰時也要隨將軍一同出戰,也是那些部曲的同袍,難道他們便能狠下心欺凌自己鄉鄰同袍的親眷嗎?」
「你說得好像有點道理,」她聽完之後,立刻問了一個問題,「但為什麼你覺得小吏就理所應當會欺負他們呢?」
司馬懿挑挑眉,「將軍,此亂世也,鄉野間能尋到識字的寒門士人已屬不易,就算將軍察覺到他們為吏不清不正,又如之奈何呢?」
「我在青州舉薦了很多女吏,」她說道,「你要鄉吏,我有很多。」
這回輪到他一愣一愣了。
「將軍欲令那些女吏來豫州?」他問道,「來潁川?」
「是啊。」
「將軍可知自世祖定都雒陽至今,潁川舉了多少個孝廉?」
「不知道,然後呢?」
司馬懿不吭聲了。
潁川是人口大郡,頂級世家裡自然有許多人很有才華,比如說荀家那一串兒美男,比如說郭嘉那種病秧子,比如在長安忽悠馬騰韓遂的大書法家鍾繇,再比如說平時跟簡雍先生很合得來,可以一起躺在蓆子上拍肚皮,但打仗時又能帶頭衝鋒的徐庶。
有才華的人肯定是有的,問題是這個才華有沒有用在正處。
短暫的沉默之後,司馬懿終於又拐了一個彎。
……她就很佩服這個哥,他每次被噎住之後,過個幾秒都會跟沒事人一樣,平和又無害,誠懇又深情。
「將軍不為自己想,也該為那些不知如何過冬的流民想一想,」他雙眉緊蹙,一臉憂愁,「將軍何妨去問一問他們呢?」
天氣越來越冷,城外的窩棚就越來越多。
窩棚里嘀嘀咕咕的,有婦人在忙著縫補,不一定是自己的活,也可能是別人的,說不定是哪位造士的呢。
城中有兵馬,自然就帶動了商業發展,士兵們會穿著短褐在客舍里吃吃喝喝,羨慕死那些士人,兵營附近也會有人湊過來做些生意。城中百姓家境殷實的,就做些有本的生意,家境貧寒的可以來點小本買賣,至於流民,到底還有挑水縫補這些活計可以賺幾升米,不至於餓死。
城外的人交不起入城的錢,但他們也還能幹點活,一無所有的也會去附近拾柴,蹲在城門口等人來買;攢夠錢可以買點針線,婦人也就能跟著幹活了。
……城裡要是兩個大錢縫補一次,她這裡就只要一個半;
……城裡要是做一套衣服的手工費要十錢,她這裡就二十;
……城裡要是做完衣服還負責繡個花,她這裡也能咬牙再加兩片葉;
窩棚里光線有點暗,其實不適合做活,但外面更冷。
待在外面久了,就有可能凍壞了身體,染了時疫,看看附近這一片窩棚,哪天早上沒有城中的民夫推著空蕩蕩的板車過來,再滿滿當當地推走呢?
那兩個婦人正嘀咕著,外面忽然傳來了腳步聲。
——不是阿狗吧?阿狗?
——可不是阿狗!那是靴子的聲音!
——是貴人!
婦人欣喜地掀開帘子,「貴人可要縫——」
貴人彎腰皺眉,看了看她。
兩平米大小的一個小窩棚,裡面坐著兩個婦人,其中一個腳邊還放了個正在滿地爬的嬰孩。
她們其中一個在編個藤碗,手藝不太好,看起來不是用來賣的,而是自用的,另一個人腳邊的針線就放在藤碗裡。
兩個人都打赤膊,但也完全不會像後世那樣讓異性看了之後就心蕩神馳。
兩條胳膊都很瘦,且很黑,髒兮兮的有許多泥,不知道多久沒洗澡,黑泥下面還有一道道擦傷。
見她的目光落在胳膊上,那婦人不安地向後縮了一下,「貴人,貴人若是……」
「哦,我確實要縫點什麼,」她想想將身上那件半舊的氅衣脫下來給她,「就這個。」
小婦人翻來覆去地看,另一個年紀比她小些的也停下了手中活計,探頭探腦。
「這樣齊整的衣服,不知貴人慾在何處縫補?」
她一邊想一邊比劃一下,「在袖子這兩邊,兩邊,幫我縫幾個花紋當記號。」
兵荒馬亂,大家都在被這世道苦一苦,住的地方不理想不說,衣服丟了是常事,因此她這個理由特別合理,繡個記號,杜絕「你家的蘿蔔,你叫它它映麼」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