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敏若啞聲道:「能與你們相逢、相識、相知,又何嘗不是我的幸運?」

  阿娜日深深凝望著她,輕聲道:「那便請你,帶著這份幸運一直走下去,不要急著來找我。你們要一直福壽安康,我看著才能放心。」

  敏若唯有點頭。

  阿娜日方又笑了,又小聲道:「我也願你能夠如願——雖然我沒能看出,你所求究竟是什麼。但無論什麼,我都盼你如願以償,順遂歡悅。」

  敏若心口堵得厲害,低低應著,道:「我已要如願了,你就不能再賞臉,真真正正地看到我如願嗎?」

  阿娜日已經不剩什麼力氣了,她感覺很疲倦,想要長長地睡一覺,半睜著眼望著敏若,低喃道:「我會看到的。」

  敏若鬆開扣著她脈的手,注視著她睡去,為她掖了掖輩子,起身走出寢間。

  侍從連忙迎過來,敏若囑咐:「喚醫生來候著吧。」

  說完這句話,好像有什麼東西堵在了她的喉嚨里,不上不下的。敏若用力呼吸,緩了半晌,才吩咐出下一句,「叫他們也都過來吧。」

  阿娜日身邊服侍的人瞬間都紅了眼眶,敏若擺手沒叫她們攙扶,緩步走到了炕上,倚著憑几緩了半晌,眼中終於落下兩行淚來。

  她閉目無聲落淚,久久無法張口。

  阿娜日到底是沒能看到今年草原的夏日,沒能再看到綠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

  她的身後事由容慈操持,敏若送了她最後一程,便再也無法支撐,徹徹底底地大病了一場。

  黛瀾也倒下了,她的底子就不好,又奔波傷身,大悲傷情,再加上一個書芳,她們仨都倒下了,倒叫孩子們好不慌亂。

  幸而敏若還是很堅強的,她在園子裡躺了半個多月,終於再次爬起來。

  身體好轉之後,她帶著護衛,牽著馬,在草原上溜達了半日,春風拂過面龐時,終於是溫暖的了。

  她精心挑選出一捧野花,用好不容易覓得的柳條紮好,送到了阿娜日的墳前。

  阿娜日的靈柩並未歸葬皇陵,按理說,這是很不規矩的,但如今,整個大清也沒幾個人還能顧及得上這點規矩了。

  阿娜日臨去前說想要葬在父母身邊,瑞初自然讓她如願。

  四月,瑞初正式與靜彤會談。

  會談地點選在準噶爾部——畢竟是商量內附事宜,以準噶爾部外無強敵、內無憂患的情況,靜彤願意歸附,別說在準噶爾部談判了,就算靜彤說要到奉先殿前擺酒,朝臣們沒準都能考慮考慮——這當然是有些誇張的說法了。

  但這也是實話,畢竟不是誰都知道,靜彤和瑞初早八百年就一個鼻孔出氣了。

  在朝中大多數人看來,這位端靜公主還是想要執掌準噶爾部大權不願歸附的,聖祖與先帝努力多少年也沒能令她心甘情願歸附,一直都在打太極,如今她鬆口願意歸附,自然是怎麼都成。

  彼時敏若身體已經好轉,也來到了準噶爾部。

  靜彤已不年輕了,一頭髮絲銀白,倒是精氣神還很好,目光明亮,炯炯有神,準噶爾部內臣民對她都萬分信服,仰她若神明。

  但其實如今準噶爾部內事宜,已經多半由卓琅操持了。

  卓琅也已為人母,她膝下有一雙女兒,雙胞胎,已七八歲大,一個沉穩持重,一個活潑伶俐,瑞初很喜歡她們,一人給出一塊玉佩去。

  內附是早就做好準備的,一切事宜有條不紊地進行,明面上是火星四濺的磋商,私底下是和樂親密的聚會敘話。

  雙方正式達成一致那日,瑞初、靜彤與卓琅在最高處三張桌案並立飲酒,卓琅在母親與姨母跟前,態度十分恭順,但執掌大權多年的她,身上早已有了不一般的威勢,不笑時眉目俱沉,令人下意識想要順從她,心中生不出反抗、反駁之意。

  可轉頭望向遠方的草地與氈帳時,她的目光溫柔極了。

  她輕聲道:「他們是這片土地上的子民,我是他們選出的汗王,亦是他們的臣,是這片土地的臣。姨母,卓琅敬您。」

  瑞初眉眼間難得有幾分笑意,看看遠方,又看看卓琅,舉手與她碰杯,「咱們俱是他們的臣、俱是足下土地的臣。能為他們拼搏一生、為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是我的榮幸。」

  敏若立在不遠處,輕輕笑了一下。

  蘭芳在她耳邊喚她:「起風了。」

  「那就回吧,今年的好春景過去了,不過日後年年歲歲,都會有再美不過的春景的,咱們且可,一一賞過 。」

  —番外·清朝篇完—

  第二百三十二章

  得益於多年精心保養,這一世到了晚年,敏若的身子還是頗康健,她親眼看著二十年裡山河日月迅速變幻,看著這片中華大地重新冠上人民共和國之名,看著瑞初重新規划行省。

  她看到律法嚴明,不偏不私,公正待人;看到愛新覺羅氏與高門著姓不再高人一等,中華之民不分高低貴賤自由平等;看到鐵路鋪遍全國、芽芽領銜科學院、舒窈與知遠兩代領銜火器研發院,這片土地的發展足可傲視世界群雄。

  瑞初一生未曾生育,卻精心培養許多晚輩,並在她中晚年加以歷練。敏若閉眼前,瑞初已近七十歲,她的一輩子,才真真正正是仰俯無愧天地,所以無論大清舊貴在心中如何罵她、恨她,天下間還是有更多的人敬仰她、信賴她,誠心祈禱她身體康健享百年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