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瓜爾佳氏卻更關心樂盈,「姐姐向皇上提一嘴就可以了,至於皇上答不答應,那不關姐姐的事。」

  寧壽宮皇太后的事眾人都看在眼裡,當今聖上對生母尚且無情,對其他人就更不必說了。

  樂盈道:「我心裡有數。」

  皇帝每隔一日便會來寧壽宮給太皇太后請安。

  樂盈在他有一回來請安時,提到密妃、勤妃之事,道:「這是聖祖皇帝遺詔中清楚寫明的,皇上為何不遵循?」

  弘曆連忙道:「皇祖母請聽朕說,朕並非不遵循聖祖之命,而是時機不對啊。妃嬪有侍奉主母之責,皇瑪法雖然不在,但她們得服侍皇祖母您呀。」

  樂盈被他這套理由搞得哭笑不得,是,按照封建禮法,只要她在一天,其他的嬪妃就得侍奉她,可是禮法不外乎人情,大家都是老人了,讓人出宮與兒子一家團聚享享天倫之樂不好嗎?她一點也不相信乾小四這套理由。

  「密妃、勤妃都是六旬老人了,我哪裡用得上她們侍奉,皇上您就遵遺詔,讓她們出宮吧。」

  弘曆頓了一秒,才道:「謹遵皇祖母之命。」

  密妃、勤妃二人到底是出了宮,只是打了個九折,每逢年節時須得進宮侍奉太皇太后。

  乾小四真真將集權做到了極致,樂盈嘆息,日後的嬪妃們大概就只有終老紫禁城這一條路了。

  五月,皇帝侍奉太皇太后、皇太后駕臨圓明園。

  令樂盈納悶的是她居然被安排住進了長春仙館,額,傳說中這裡不是富察皇后所住的地方嘛。

  紫檀則笑道:「主子,這裡可不是皇后的居所,長春長春,長壽永春,這是對尊長者的一種祝福,整個後宮也只有您與皇太后才能住在這裡。現在您住了這裡,皇太后就住在壽萱堂,萱指的是母親,這樣安排很妥當。」

  樂盈道:「好吧。」

  野史傳聞真不可信,弘曆確實看重元後富察氏,可他兩在歷史上還真沒那麼多糖,後人杜撰成分太多,皇帝哪有那麼愛情啊。

  瓜爾佳氏與樂盈同住,通妃住了麗景軒,熙嬪、襄嬪等人住了麗景軒、春好軒。

  圓明園的日子悠然平靜,每日釣魚、摸牌、看戲,偶爾再打打羽毛球。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羽毛球成了一項風靡京城的運動,從權貴到平民人人喜歡,最喜歡的當屬弘曆,他每個幾日都會同人打羽毛球,據說有宮人因為打球好得以調到皇帝身邊伺候。

  乾隆時期是清朝發展最巔峰的時候,國朝昌盛,再無雍正時期的緊迫感與壓抑感。從乾隆元年至乾隆五年出巡並不多,乾隆六年是一個分水嶺,邊境平定,國泰民安,弘曆開始頻頻出巡。

  他出巡的目的地樂盈一點也不陌生,幾乎是遵循著玄燁巡幸的路線來的。

  一年一度的木蘭秋獮活動;五台山禮佛;北巡盛京,拜祭先祖;東巡山東。

  每每巡幸至一處,樂盈都覺得熟悉親切,以前她陪著玄燁走遍過這些地方。

  游幸到濟南趵突泉時,樂盈瞧著泉邊的石碑發呆,瓜爾佳氏喊了她一聲:「姐姐!」

  樂盈回過神,道:「這首詩是聖祖皇帝寫的。」

  瓜爾佳氏瞟了一眼詩,再看一眼前面正在興致勃勃揮筆寫詩的現任皇帝,湊到樂盈耳邊,壓低聲音說:「都不咋樣嘛。」

  寫了也就算了,還篆刻在此處,豈不是惹得後世之人笑話!

  樂盈笑著回她:「興趣、興趣。」

  她能改變乾小四亂蓋章的惡習,但不能改變他愛寫打油詩的愛好呀,以前還有克制,自從他當了皇帝,一年比一年寫的詩多,到目前為止樂盈已經收到他???寫的近十來首詩了,瓜爾佳氏也收到過一首祝壽詩。

  他的詩真的永遠不缺題材哈哈。

  乾小四詩興大發,一口氣寫了兩首詩,可謂是買一贈一。

  嗯,比起他的聖祖爺爺來說,不夠矜持呀。樂盈可是記得當年遊覽趵突泉時,玄燁寫詩就如同上古帝王禪讓一樣,非要人請三遍,他才勉為其難屈尊降貴地答應,還說其實朕一點都不想寫,是你們再三求著朕,朕特別特別勉強答應的。

  乾小四上趕著寫詩的模樣不太值錢呀。

  清朝的版圖大,皇帝巡幸的地方有限,真正能夠引起全國轟動的只有南巡。

  乾隆九年,弘曆終於開始了第一次南巡。

  南巡依舊是走水路,乘坐御舟自大運河南巡,沿途經過山東江蘇等省。

  時隔多年,再度南巡,樂盈不是不感嘆的,她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再難經得住長途跋涉,這次隨駕出巡大概是她人生中最後一次出巡了。

  三月御駕抵達杭州,入駐孤山行宮。

  又是一個西湖美景三月天的好日子,樂盈與瓜爾佳氏漫步白堤,桃紅柳綠,鶯歌燕舞,景色美不勝收。

  瓜爾佳氏掐指算了半天,「好多好多年沒來了,我還以為這輩子再沒這個機會再看一眼西湖。」

  真說起弘曆對她們是很厚道的,物質供奉,遊玩出巡,絕不會落下,瓜爾佳氏真心誠意地說:「現在的日子真算是很不錯了。」

  樂盈隨口「嗯」了一聲回應她,故地重遊,她有太多的景色要看。

  走了一路兩人累了,找了一處小亭子,瓜爾佳氏捶捶膝蓋,感嘆道:「老嘍,當年姐姐,我,還有密妃等人天天逛西湖,也不乘車,全靠兩條腿,幾乎把西湖的角角落落都跑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