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頁
鈕祜祿氏連忙道:「別,別!」
她的父母年邁,若是讓她的兄弟們上戰場,父母還不得擔心死了。
弘曆繼續道:「好,不上戰場,那麼便從文,滿人可以進士身份入仕,讓他們考進士吧。」
鈕祜祿氏:……
八旗子弟自有國家養著,吃喝不愁,她的兄弟侄子們都不是做文章的料。
弘曆譏笑一聲,「還有最後一條路,朝廷優待滿人,設侍衛、筆帖式等職位,好好干,有真本事自會得到提拔。」
鈕祜祿氏再一次被扎心了。
她的阿瑪做了一輩子的筆帖式,沒升過官,直到女兒當了太后,才得到了一等承恩公的爵位,其他兄弟們就更加不必說了。
「好了,該說的朕都已經說了,額娘您自己好好想想吧。」
說完這句話,弘曆自顧離開了壽康宮。
回到養心殿後,他直接下了一道命令,「壽康宮宮人伺候皇太后不夠用心,宮女由內務府遣送出宮,嬤嬤與太監等人遣送至泰陵,為先帝守陵,再重新派人服侍太后。」
輕輕鬆鬆的一句話就將皇太后這麼多年身邊親信的宮女太監等全部換掉。
乾小四毫不留情地削媽了。
他果真是康熙的孫子,雍正的兒子啊,犯我權力者,就不要再提什麼親情。
一代一代的皇帝皆是如此,婆媳戰爭不過是表面的掩飾而已,大家爭得都是權力。
紫檀很唏噓,「皇上說換人就換人了,寧壽宮其中有一個老嬤嬤伺候了皇太后近三十年,聽說太后去哪兒都離不開她……」
樂盈卻覺得有些奇怪,撫養永璉這樣的損招到底是誰幫皇太后想的啊,就算是她自己想的,難道就沒人阻止她嗎,永璉身份特殊,實際上的太子,這樣一位皇子是絕不會給太后養啊。
當然也有可能是鈕祜祿氏自信自己與皇帝兒子的感情夠好,兒子一定會同意,沒想到踩了一個大坑。
不過不用太擔心她,她與弘曆的母子感情是有的,只要她不要想著前朝那些權力了,她還是乾小四的親親額娘,只是從此在鈕祜祿氏心裡,兒子不再是兒子,而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皇帝了。
宮廷里是真沒有新鮮事,以前發生的事,現在一樣重新發生,重複又重複,不可避免。
想想怪沒意思的,樂盈將這件事丟到腦後,準備著過幾日隨同弘曆之前圓明園度夏。
長春宮。
富察皇后正在做針線活,是一個繡著小紅馬的荷包。
貼身宮女勸道:「主子,您歇一歇吧。」
皇后搖搖頭,「我不累,已經快做完了。」
這是給皇上做的荷包,她一針一線繡的格外認真,從不假手於人。
她喜歡安安靜靜地做針線活,手裡忙活著,腦子裡也在不停地思考。
皇太后對她的不滿,她早已察覺,可那又怎麼樣呢,皇上是個意志堅定的人,太后影響不了他。皇后不怕太后做什麼,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太后給她臉色瞧,再到扶植貴妃、嫻妃分她的權勢,以至於撫養永璉,一步一步踩進了皇上的底線內,結果是怎麼樣不用提了吧。
富察氏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她做的是皇上的賢后,只要皇上認定她「賢」,她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她不是一個輕易出手的人,皇上的後宮也沒人能壓過她,無須做什麼,唯獨只有一個皇太后,需要稍微動動腦子。
可那也是很簡單的事情,她帶著永璉去寧壽宮探病,稍加言語幾句,太后的心思便起了變化,提出了要撫養永璉,真是蠢得夠可以。
夫妻近十年,富察氏自問對皇上的性格了解非常透徹,可惜啊,太后卻沒能看清她的皇帝兒子。
富察氏繡完最後一針,擱下了荷包,又吩咐宮女,「你去庫房取柔軟的羊皮,皇上明年巡幸塞外,我現在提前給他把皮手套備起來,預備著騎馬射箭時用。」
宮女恭聲道:「奴婢遵命。」
壽康宮皇太后又病了。
這回沒像上次那樣折騰,只皇帝去請過一次安,皇后和其他嬪妃們去侍奉,她誰都不見。
最終,原來在雍親王府時與太后相處如同姐妹一般的皇考裕貴妃耿氏上門探望了她。
裕貴妃乍一見到皇太后,嚇了一跳,「太后,好好的您這是怎麼了?」
兩人自進了雍王府,都是小透明,失寵二人組,便互相扶持,以姐妹相稱,鈕祜祿氏見到耿氏跟見到了親人沒兩樣,哭著訴說委屈。
給娘家討官,試圖撫養實際上的太子永璉……
裕貴妃瞠目,她這好姐姐莫不是糊塗了吧,好好的福不享,居然想著跟皇帝作對。
也罷,人家是親母子來著,裕貴妃想著若是自己敢跟皇帝說這些,她的貴妃不用做了,弘晝親王的位置估計也保不住。
鈕祜祿氏一點也不認為自己有錯,「我不要求我娘家能像佟家一樣風光,有佟家的一半總行吧,還有富察家又算什麼呢?」
裕貴妃在心裡感嘆一聲,親兒子當了皇帝果真就不一樣了,罷了,她今日是帶了任務來的,於是好言勸道:「皇后的祖父輩就做著大官,她的伯父馬齊歷經三朝,康熙爺與先帝都信重的肱骨大臣,馬齊的女兒嫁給履親王做嫡福晉,能與皇家聯姻,這樣的家世原就沒什麼好說的。至於佟佳氏,康熙爺待佟佳氏確實足夠好,可那也是因為康熙爺生母孝康章皇后早逝之故,不能盡母孝,便只能補償給佟家了。太后,您這情況不同呀。」
她的父母年邁,若是讓她的兄弟們上戰場,父母還不得擔心死了。
弘曆繼續道:「好,不上戰場,那麼便從文,滿人可以進士身份入仕,讓他們考進士吧。」
鈕祜祿氏:……
八旗子弟自有國家養著,吃喝不愁,她的兄弟侄子們都不是做文章的料。
弘曆譏笑一聲,「還有最後一條路,朝廷優待滿人,設侍衛、筆帖式等職位,好好干,有真本事自會得到提拔。」
鈕祜祿氏再一次被扎心了。
她的阿瑪做了一輩子的筆帖式,沒升過官,直到女兒當了太后,才得到了一等承恩公的爵位,其他兄弟們就更加不必說了。
「好了,該說的朕都已經說了,額娘您自己好好想想吧。」
說完這句話,弘曆自顧離開了壽康宮。
回到養心殿後,他直接下了一道命令,「壽康宮宮人伺候皇太后不夠用心,宮女由內務府遣送出宮,嬤嬤與太監等人遣送至泰陵,為先帝守陵,再重新派人服侍太后。」
輕輕鬆鬆的一句話就將皇太后這麼多年身邊親信的宮女太監等全部換掉。
乾小四毫不留情地削媽了。
他果真是康熙的孫子,雍正的兒子啊,犯我權力者,就不要再提什麼親情。
一代一代的皇帝皆是如此,婆媳戰爭不過是表面的掩飾而已,大家爭得都是權力。
紫檀很唏噓,「皇上說換人就換人了,寧壽宮其中有一個老嬤嬤伺候了皇太后近三十年,聽說太后去哪兒都離不開她……」
樂盈卻覺得有些奇怪,撫養永璉這樣的損招到底是誰幫皇太后想的啊,就算是她自己想的,難道就沒人阻止她嗎,永璉身份特殊,實際上的太子,這樣一位皇子是絕不會給太后養啊。
當然也有可能是鈕祜祿氏自信自己與皇帝兒子的感情夠好,兒子一定會同意,沒想到踩了一個大坑。
不過不用太擔心她,她與弘曆的母子感情是有的,只要她不要想著前朝那些權力了,她還是乾小四的親親額娘,只是從此在鈕祜祿氏心裡,兒子不再是兒子,而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皇帝了。
宮廷里是真沒有新鮮事,以前發生的事,現在一樣重新發生,重複又重複,不可避免。
想想怪沒意思的,樂盈將這件事丟到腦後,準備著過幾日隨同弘曆之前圓明園度夏。
長春宮。
富察皇后正在做針線活,是一個繡著小紅馬的荷包。
貼身宮女勸道:「主子,您歇一歇吧。」
皇后搖搖頭,「我不累,已經快做完了。」
這是給皇上做的荷包,她一針一線繡的格外認真,從不假手於人。
她喜歡安安靜靜地做針線活,手裡忙活著,腦子裡也在不停地思考。
皇太后對她的不滿,她早已察覺,可那又怎麼樣呢,皇上是個意志堅定的人,太后影響不了他。皇后不怕太后做什麼,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太后給她臉色瞧,再到扶植貴妃、嫻妃分她的權勢,以至於撫養永璉,一步一步踩進了皇上的底線內,結果是怎麼樣不用提了吧。
富察氏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她做的是皇上的賢后,只要皇上認定她「賢」,她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她不是一個輕易出手的人,皇上的後宮也沒人能壓過她,無須做什麼,唯獨只有一個皇太后,需要稍微動動腦子。
可那也是很簡單的事情,她帶著永璉去寧壽宮探病,稍加言語幾句,太后的心思便起了變化,提出了要撫養永璉,真是蠢得夠可以。
夫妻近十年,富察氏自問對皇上的性格了解非常透徹,可惜啊,太后卻沒能看清她的皇帝兒子。
富察氏繡完最後一針,擱下了荷包,又吩咐宮女,「你去庫房取柔軟的羊皮,皇上明年巡幸塞外,我現在提前給他把皮手套備起來,預備著騎馬射箭時用。」
宮女恭聲道:「奴婢遵命。」
壽康宮皇太后又病了。
這回沒像上次那樣折騰,只皇帝去請過一次安,皇后和其他嬪妃們去侍奉,她誰都不見。
最終,原來在雍親王府時與太后相處如同姐妹一般的皇考裕貴妃耿氏上門探望了她。
裕貴妃乍一見到皇太后,嚇了一跳,「太后,好好的您這是怎麼了?」
兩人自進了雍王府,都是小透明,失寵二人組,便互相扶持,以姐妹相稱,鈕祜祿氏見到耿氏跟見到了親人沒兩樣,哭著訴說委屈。
給娘家討官,試圖撫養實際上的太子永璉……
裕貴妃瞠目,她這好姐姐莫不是糊塗了吧,好好的福不享,居然想著跟皇帝作對。
也罷,人家是親母子來著,裕貴妃想著若是自己敢跟皇帝說這些,她的貴妃不用做了,弘晝親王的位置估計也保不住。
鈕祜祿氏一點也不認為自己有錯,「我不要求我娘家能像佟家一樣風光,有佟家的一半總行吧,還有富察家又算什麼呢?」
裕貴妃在心裡感嘆一聲,親兒子當了皇帝果真就不一樣了,罷了,她今日是帶了任務來的,於是好言勸道:「皇后的祖父輩就做著大官,她的伯父馬齊歷經三朝,康熙爺與先帝都信重的肱骨大臣,馬齊的女兒嫁給履親王做嫡福晉,能與皇家聯姻,這樣的家世原就沒什麼好說的。至於佟佳氏,康熙爺待佟佳氏確實足夠好,可那也是因為康熙爺生母孝康章皇后早逝之故,不能盡母孝,便只能補償給佟家了。太后,您這情況不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