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姚姑姑笑道:「你是越來越沒出息了,這有啥好羨慕的,你還怕你將來抱不上小外孫?」
櫻娘倒不好意思起來,她覺得自己才三十多歲,還真不習慣當姥姥。
姚姑姑忽然心生一個念頭,「楊先生的兩個兒子確實都不錯,聽念兒說,當年楊先生給他們上課,他的兩個兒子從來不以自己的爹是先生而逞驕,為人謙遜且功課也甚好。聽說楊先生的小兒子頗中意清兒,不如讓清兒和小慧由一對堂姐妹做成一對妯……」
姚姑姑話來未說完,清兒就從屋裡跑了出來,她生怕她娘和乾娘合夥將她嫁給楊先生的小兒子,急道:「乾娘,那個姓楊的比他爹楊先生和三姐夫差遠了,我才不要嫁給他呢。」
姚姑姑駁道:「哪裡比他爹和他大哥差遠了,聽說他的功課可不比你哥差,待開了春,他就要和你哥一起去參加殿試的。」
清兒坐了下來,撐著腦袋說:「不比我哥差難道就算是好的了?我哥也不算是極優秀的。」
姚姑姑覷著她笑道:「喲,咱們永鎮,還有鄰近幾個鎮,有哪個男子比得上你哥的才華與容貌,又有哪個比得上他的談吐及氣度。你連你哥都敢小瞧,這世上怕是真沒有哪位男子入得了你的眼了。」
清兒臉兒微紅,眨了眨眼睛,「乾娘,我哥是你的乾兒子,你自然認為天下的男子都沒有他好了。依我所見,咱們永鎮就有一人比他強。」
櫻娘與姚姑姑頓時一怔,齊聲問道:「誰?」
清兒突然站了起來,「乾娘,大路北面來了一群騎馬的人,他們是幹嘛的?」
姚姑姑與櫻娘皆站起來瞧,只見北面有二十匹健馬向這邊跑來,騎馬的人穿著統一裝扮的官服。馬匹後面揚起一陣塵土,路邊還有不少人站立圍觀。
姚姑姑瞧後神色一凜,「這好像是為皇上辦差的輕騎隊。」
「啊?」櫻娘與清兒同時驚叫,「皇上?」
皇上是個那麼遙不可及的尊貴人物,他的輕騎隊來永鎮作甚?更讓她們驚恐的是,這個輕騎隊居然停在了女子學堂院前。
櫻娘叫清兒趕緊回自己的閨房,她跟著姚姑姑出了自家院子,來到女子學堂前。
輕騎隊的領頭見姚姑姑來了,便問道:「請問這是李長安的宅府麼?」
姚姑姑向他施了個禮,「這位官爺,這正是我夫君李長安的所居之地,不知您找他有何貴幹?」
領頭雖然也在宮裡混了多年,但並不識得姚姑姑,畢竟姚姑姑已經離宮二十年了。
他滿臉喜色地跳下馬,「你就是李長安的夫人?還請你快快帶本將進去,本將帶來了皇上的聖旨,要向李長安宣讀。」
聖旨?十幾年前,李府接到了一道聖旨,結果李家敗落,父子斷義。今日又來了一道聖旨,姚姑姑心裡有些忐忑不安,但仍極其端莊地向那位領頭點了點頭,帶他進去了。
人家是要宣讀聖旨的,櫻娘做為一個外人不能進去。這時只見婠婠飛快地從金鈴家跑了出來,她是李長安的女兒,自然是能進去跪聽聖旨的。
櫻娘就一直在外等著,焦慮不安,心裡暗忖道,這個皇上到底是怎麼了,他如今已是一個糟老頭子了吧,怎麼總惦記著李長安呢?
莫非皇上是來還錢的?櫻娘搖了搖頭,覺得不太可能,因為這些人可是連一個銀箱都沒有帶來。難道是帶了銀票?櫻娘又顧自搖了搖頭,雖然這十多年來朝廷沒有戰事了,但各地災害不少,收上來的賦稅能夠養活皇家、軍隊及天下這麼多官吏就已經很不錯了。
正在櫻娘絞盡腦汁尋思著皇上到底會下什麼聖旨時,婠婠突然哭著跑了出來,「我不要去京城,不要去!」
櫻娘拉住她,「婠婠,你這是怎麼了?誰要你去京城了?」
「聖旨里說要我和爹娘都去,說是騰出了一個府邸給我們李家,還讓我……讓我……」婠婠說不下去了,哭著跑到金鈴家去了,可能是想跟蘊兒和笙兒他們哭訴去。
這時李長安和姚姑姑送著那位領頭出來。
那位領頭抱拳向李長安微微一拜,「本將還得去金陵宣聖旨,就此告辭!」
這位領頭躍上了馬,帶著他的手下急奔而去。
櫻娘跟著姚姑姑和李長安一起進了女子學堂的後院,坐下來聽姚姑姑細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長安坐在旁邊不說話,神色凝重。
姚姑姑悠長地嘆了一聲,「皇上肯定是已到遲暮之年,也就變得仁慈了,覺得曾經虧欠李家,可朝廷又無力償還,便尋思著賞賜一座府邸給李家。聖旨上還說,待我們去了京城,另外還會給十萬兩銀讓我們得以頤養天年,至於那四百萬兩銀,已不再提了。皇上肯定還以為我們會感恩戴德,其實我和長安都不想去京城,婠婠也不想去。可這畢竟是聖旨,不得違抗的。」
櫻娘聽說姚姑姑得去京城了,眼淚頓時涌了出來,很是不舍。她們幾乎是一輩子的交情了,眼見著要分別了,彼此哪裡捨得?
李長安見姚姑姑與櫻娘過於傷感,故作釋懷道:「在哪裡生活都一樣,京城就京城吧,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即便生時不分開,死了不也得各赴黃泉麼?」
姚姑姑眼裡閃著淚,啞著嗓子道:「你說得倒是輕巧,我們分開即便沒什麼,可是婠婠呢,她壓根不想去京城的。何況聖旨上還說已定下婠婠是秀女了,說是三年後要為太子選妃,希望咱家好好教養她。難道你還指望著婠婠被選為太子妃,將來母儀天下?」
櫻娘倒不好意思起來,她覺得自己才三十多歲,還真不習慣當姥姥。
姚姑姑忽然心生一個念頭,「楊先生的兩個兒子確實都不錯,聽念兒說,當年楊先生給他們上課,他的兩個兒子從來不以自己的爹是先生而逞驕,為人謙遜且功課也甚好。聽說楊先生的小兒子頗中意清兒,不如讓清兒和小慧由一對堂姐妹做成一對妯……」
姚姑姑話來未說完,清兒就從屋裡跑了出來,她生怕她娘和乾娘合夥將她嫁給楊先生的小兒子,急道:「乾娘,那個姓楊的比他爹楊先生和三姐夫差遠了,我才不要嫁給他呢。」
姚姑姑駁道:「哪裡比他爹和他大哥差遠了,聽說他的功課可不比你哥差,待開了春,他就要和你哥一起去參加殿試的。」
清兒坐了下來,撐著腦袋說:「不比我哥差難道就算是好的了?我哥也不算是極優秀的。」
姚姑姑覷著她笑道:「喲,咱們永鎮,還有鄰近幾個鎮,有哪個男子比得上你哥的才華與容貌,又有哪個比得上他的談吐及氣度。你連你哥都敢小瞧,這世上怕是真沒有哪位男子入得了你的眼了。」
清兒臉兒微紅,眨了眨眼睛,「乾娘,我哥是你的乾兒子,你自然認為天下的男子都沒有他好了。依我所見,咱們永鎮就有一人比他強。」
櫻娘與姚姑姑頓時一怔,齊聲問道:「誰?」
清兒突然站了起來,「乾娘,大路北面來了一群騎馬的人,他們是幹嘛的?」
姚姑姑與櫻娘皆站起來瞧,只見北面有二十匹健馬向這邊跑來,騎馬的人穿著統一裝扮的官服。馬匹後面揚起一陣塵土,路邊還有不少人站立圍觀。
姚姑姑瞧後神色一凜,「這好像是為皇上辦差的輕騎隊。」
「啊?」櫻娘與清兒同時驚叫,「皇上?」
皇上是個那麼遙不可及的尊貴人物,他的輕騎隊來永鎮作甚?更讓她們驚恐的是,這個輕騎隊居然停在了女子學堂院前。
櫻娘叫清兒趕緊回自己的閨房,她跟著姚姑姑出了自家院子,來到女子學堂前。
輕騎隊的領頭見姚姑姑來了,便問道:「請問這是李長安的宅府麼?」
姚姑姑向他施了個禮,「這位官爺,這正是我夫君李長安的所居之地,不知您找他有何貴幹?」
領頭雖然也在宮裡混了多年,但並不識得姚姑姑,畢竟姚姑姑已經離宮二十年了。
他滿臉喜色地跳下馬,「你就是李長安的夫人?還請你快快帶本將進去,本將帶來了皇上的聖旨,要向李長安宣讀。」
聖旨?十幾年前,李府接到了一道聖旨,結果李家敗落,父子斷義。今日又來了一道聖旨,姚姑姑心裡有些忐忑不安,但仍極其端莊地向那位領頭點了點頭,帶他進去了。
人家是要宣讀聖旨的,櫻娘做為一個外人不能進去。這時只見婠婠飛快地從金鈴家跑了出來,她是李長安的女兒,自然是能進去跪聽聖旨的。
櫻娘就一直在外等著,焦慮不安,心裡暗忖道,這個皇上到底是怎麼了,他如今已是一個糟老頭子了吧,怎麼總惦記著李長安呢?
莫非皇上是來還錢的?櫻娘搖了搖頭,覺得不太可能,因為這些人可是連一個銀箱都沒有帶來。難道是帶了銀票?櫻娘又顧自搖了搖頭,雖然這十多年來朝廷沒有戰事了,但各地災害不少,收上來的賦稅能夠養活皇家、軍隊及天下這麼多官吏就已經很不錯了。
正在櫻娘絞盡腦汁尋思著皇上到底會下什麼聖旨時,婠婠突然哭著跑了出來,「我不要去京城,不要去!」
櫻娘拉住她,「婠婠,你這是怎麼了?誰要你去京城了?」
「聖旨里說要我和爹娘都去,說是騰出了一個府邸給我們李家,還讓我……讓我……」婠婠說不下去了,哭著跑到金鈴家去了,可能是想跟蘊兒和笙兒他們哭訴去。
這時李長安和姚姑姑送著那位領頭出來。
那位領頭抱拳向李長安微微一拜,「本將還得去金陵宣聖旨,就此告辭!」
這位領頭躍上了馬,帶著他的手下急奔而去。
櫻娘跟著姚姑姑和李長安一起進了女子學堂的後院,坐下來聽姚姑姑細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長安坐在旁邊不說話,神色凝重。
姚姑姑悠長地嘆了一聲,「皇上肯定是已到遲暮之年,也就變得仁慈了,覺得曾經虧欠李家,可朝廷又無力償還,便尋思著賞賜一座府邸給李家。聖旨上還說,待我們去了京城,另外還會給十萬兩銀讓我們得以頤養天年,至於那四百萬兩銀,已不再提了。皇上肯定還以為我們會感恩戴德,其實我和長安都不想去京城,婠婠也不想去。可這畢竟是聖旨,不得違抗的。」
櫻娘聽說姚姑姑得去京城了,眼淚頓時涌了出來,很是不舍。她們幾乎是一輩子的交情了,眼見著要分別了,彼此哪裡捨得?
李長安見姚姑姑與櫻娘過於傷感,故作釋懷道:「在哪裡生活都一樣,京城就京城吧,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即便生時不分開,死了不也得各赴黃泉麼?」
姚姑姑眼裡閃著淚,啞著嗓子道:「你說得倒是輕巧,我們分開即便沒什麼,可是婠婠呢,她壓根不想去京城的。何況聖旨上還說已定下婠婠是秀女了,說是三年後要為太子選妃,希望咱家好好教養她。難道你還指望著婠婠被選為太子妃,將來母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