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門外人群再度哄然。公孫兆仍紋絲不動。
王硯接著道:「你祖父沒把兩個孩子都抱走,你的同黨下手殺了姚叢,都只因一個緣故——爾等蠻夷竟將雙生兒視為不祥,且把先出世的那個孩子當做妖,須殺之。蒲離離與你祖父先後身死,世上唯獨蒲離離之母、你父親和剩下的那個孩子知道雙胞胎之事。你自你父處得知這個秘密,而後便告訴你的同夥,姚叢及其子是妖子之後,可利用完而後殺之。然而,你的同夥卻怎麼也想不到,他們都一直被蒙蔽,你的父親才是那個先出生的孩子。」
公孫兆瞳孔一縮,繼而又一聲輕笑:「汝真會講故事。」
王硯仍不緊不慢繼續道:「你的祖父當真是個聰明人。蒲氏女之身份,相當於爾等夷孽的世仇。你祖父偏偏與她相戀,這女子還生下了你們最最忌諱的雙胞胎,若當時被爾等孽黨所知,必會將她與先出生的那個孩子挫骨揚灰。你的祖父為保全一家四口之命,只能用上一個最不得已的方法——他帶走了那個在爾等夷孽眼中是該殺掉的,先出生的孩子,而把那個後出生的,可繼首領之位的孩子留在了蒲離離身邊。」
這樣,一旦秘密被發現,長子在東真遺族中長大,那些老夷賊或許會對其有感情,網開一面。蒲離離撫養著真正的繼承人,孩子最親的人定然是母親,不會允許東真人傷害蒲氏女。
若秘密一直未被發現,長子繼承首領之位,肯定更不會說出自己身世秘密。
公孫兆淡淡道:「好個跌宕的故事。汝說了這許多,門外之人,耳朵真能這般好使,一句句聽的分明?若當真能聞汝言,豈能不聞汝之他意?」
王硯從旁側抽出一本書。
「公堂之上,本部院豈會說無據之言?姚府中,藏有一部《抱朴子》,其中卷目,暗藏姚叢父子身份,且只有外篇而無內篇。眾所周知,《抱朴子》內篇在先,外篇在後。其涵義昭昭然。」
張屏看向王硯,嘴唇動了動,馮邰側身一瞥他:「張知縣,你站立不穩,神色有異,是否身體難以支持?可先退下。」
張屏低頭:「下官尚可支持,謝大人關愛。」
馮邰頷首,視線充滿威壓:「那就暫且待著罷,謝縣丞,留神看著張知縣。」
謝賦施禮領命,張屏默默站回自己的位置。
退堂後,王硯將張屏喚到面前:「方才在堂上,你想說什麼?」
張屏躬身:「回稟大人,而今《抱朴子》一書,確實是內篇為上,外篇為下,然據考證,外篇其實成文在內篇之前。」
王硯負手:「不錯,內外篇哪先哪後都可有說法,但本部院之推論,更合理。你斷案甚有天分,但還是太嫩了,也沒娶妻生子,許多本部院看得到想得到的事情,你看不到想不到,情有可原。」
一旁馮邰緩聲開口:「王侍郎之推論,有據可證,在無法確鑿之下,如此道之,雖不算對,亦不算錯。但本案特殊,你之後斷案,萬不可以此為例。」
張屏看著地面:「下官明白。」
王硯呵呵一笑:「難得老馮這麼讚嘆我,多謝多謝。這些蠻夷餘孽殘存至今,類同邪教,欲毀之,必摧其念。張小子你能領悟便可。」
公孫兆隻身犯險,然東真餘黨仍存。此族不可能無首,且公孫兆已年近五旬,他定然有後人。
看公孫兆堂上表現,圍觀人群中,肯定混有他的同黨,那麼那些人心中,現在已種下了懷疑的種子。
確不確信無所謂,不確信,更好。人心,越不確定,就會越揣測,越懷疑。
懷疑愈生,信任愈淺。心離則人散。
張屏道:「可姚氏……」
王硯再一笑:「而今,公出姚氏身份,比隱而不言強。越瞞著掖著,越容易被某些雜碎趁機搞事,懂麼?」
張屏再低頭。
馮邰面無表情道:「速謝過王侍郎的教誨。看你木木僵僵,怕再站一時連儀態也不知了,先回去睡罷。好好反省所犯過錯!」
張屏施禮:「下官告退。」
王硯卻一抬手:「且慢。公孫兆所說的什麼帝玉,你當真沒在和王墓里見過?」
張屏緩緩抬起脖子,馮邰皺眉:「罷了,囫圇話都說不出,你還是先下去睡罷。」
王硯挑起一邊的眉毛一瞥馮邰,嗤了一聲。
張屏再一揖:「下官,告退,去睡了。」
第173章
「那所謂帝玉,或許是……」
「是什麼,蘭卿?」懷王端著茶盞,目光灼灼。陪坐旁側的王硯、馮邰,杵在下首的張屏,亦都一副屏息聆聽的神情。
蘭珏打疊精神,畢恭畢敬道:「回稟殿下,夷賊妄稱公孫氏,所言帝玉,可能是傳聞中的黃帝玉。嫘祖為黃帝生二子,相傳黃帝將一塊寶玉賜予長子玄囂。黃帝崩,次子昌意之子高陽即位,為帝顓頊。顓頊有六子,長子窮蟬為奪位謀害其弟魍魎,魍魎避居雷澤。顓頊崩,六子皆未繼位,帝位由玄囂之孫高辛襲,即帝嚳。帝嚳有五子,伊祁侯陳鋒氏女慶都為帝嚳生子放勛。放勛誕時,帝嚳母逝,放勛隨母在外祖家長至十歲才回帝嚳膝下,姓亦隨外祖為伊祁。傳聞曰放勛回歸時,帝嚳憐此子自幼不在身邊長大,便將隨身佩戴的黃帝寶玉相賜。帝嚳崩,長子摯即位,放勛為唐侯。然摯治國不善,在帝位九年後被眾諸侯廢,諸侯擁立放勛為帝,即帝堯。」
王硯接著道:「你祖父沒把兩個孩子都抱走,你的同黨下手殺了姚叢,都只因一個緣故——爾等蠻夷竟將雙生兒視為不祥,且把先出世的那個孩子當做妖,須殺之。蒲離離與你祖父先後身死,世上唯獨蒲離離之母、你父親和剩下的那個孩子知道雙胞胎之事。你自你父處得知這個秘密,而後便告訴你的同夥,姚叢及其子是妖子之後,可利用完而後殺之。然而,你的同夥卻怎麼也想不到,他們都一直被蒙蔽,你的父親才是那個先出生的孩子。」
公孫兆瞳孔一縮,繼而又一聲輕笑:「汝真會講故事。」
王硯仍不緊不慢繼續道:「你的祖父當真是個聰明人。蒲氏女之身份,相當於爾等夷孽的世仇。你祖父偏偏與她相戀,這女子還生下了你們最最忌諱的雙胞胎,若當時被爾等孽黨所知,必會將她與先出生的那個孩子挫骨揚灰。你的祖父為保全一家四口之命,只能用上一個最不得已的方法——他帶走了那個在爾等夷孽眼中是該殺掉的,先出生的孩子,而把那個後出生的,可繼首領之位的孩子留在了蒲離離身邊。」
這樣,一旦秘密被發現,長子在東真遺族中長大,那些老夷賊或許會對其有感情,網開一面。蒲離離撫養著真正的繼承人,孩子最親的人定然是母親,不會允許東真人傷害蒲氏女。
若秘密一直未被發現,長子繼承首領之位,肯定更不會說出自己身世秘密。
公孫兆淡淡道:「好個跌宕的故事。汝說了這許多,門外之人,耳朵真能這般好使,一句句聽的分明?若當真能聞汝言,豈能不聞汝之他意?」
王硯從旁側抽出一本書。
「公堂之上,本部院豈會說無據之言?姚府中,藏有一部《抱朴子》,其中卷目,暗藏姚叢父子身份,且只有外篇而無內篇。眾所周知,《抱朴子》內篇在先,外篇在後。其涵義昭昭然。」
張屏看向王硯,嘴唇動了動,馮邰側身一瞥他:「張知縣,你站立不穩,神色有異,是否身體難以支持?可先退下。」
張屏低頭:「下官尚可支持,謝大人關愛。」
馮邰頷首,視線充滿威壓:「那就暫且待著罷,謝縣丞,留神看著張知縣。」
謝賦施禮領命,張屏默默站回自己的位置。
退堂後,王硯將張屏喚到面前:「方才在堂上,你想說什麼?」
張屏躬身:「回稟大人,而今《抱朴子》一書,確實是內篇為上,外篇為下,然據考證,外篇其實成文在內篇之前。」
王硯負手:「不錯,內外篇哪先哪後都可有說法,但本部院之推論,更合理。你斷案甚有天分,但還是太嫩了,也沒娶妻生子,許多本部院看得到想得到的事情,你看不到想不到,情有可原。」
一旁馮邰緩聲開口:「王侍郎之推論,有據可證,在無法確鑿之下,如此道之,雖不算對,亦不算錯。但本案特殊,你之後斷案,萬不可以此為例。」
張屏看著地面:「下官明白。」
王硯呵呵一笑:「難得老馮這麼讚嘆我,多謝多謝。這些蠻夷餘孽殘存至今,類同邪教,欲毀之,必摧其念。張小子你能領悟便可。」
公孫兆隻身犯險,然東真餘黨仍存。此族不可能無首,且公孫兆已年近五旬,他定然有後人。
看公孫兆堂上表現,圍觀人群中,肯定混有他的同黨,那麼那些人心中,現在已種下了懷疑的種子。
確不確信無所謂,不確信,更好。人心,越不確定,就會越揣測,越懷疑。
懷疑愈生,信任愈淺。心離則人散。
張屏道:「可姚氏……」
王硯再一笑:「而今,公出姚氏身份,比隱而不言強。越瞞著掖著,越容易被某些雜碎趁機搞事,懂麼?」
張屏再低頭。
馮邰面無表情道:「速謝過王侍郎的教誨。看你木木僵僵,怕再站一時連儀態也不知了,先回去睡罷。好好反省所犯過錯!」
張屏施禮:「下官告退。」
王硯卻一抬手:「且慢。公孫兆所說的什麼帝玉,你當真沒在和王墓里見過?」
張屏緩緩抬起脖子,馮邰皺眉:「罷了,囫圇話都說不出,你還是先下去睡罷。」
王硯挑起一邊的眉毛一瞥馮邰,嗤了一聲。
張屏再一揖:「下官,告退,去睡了。」
第173章
「那所謂帝玉,或許是……」
「是什麼,蘭卿?」懷王端著茶盞,目光灼灼。陪坐旁側的王硯、馮邰,杵在下首的張屏,亦都一副屏息聆聽的神情。
蘭珏打疊精神,畢恭畢敬道:「回稟殿下,夷賊妄稱公孫氏,所言帝玉,可能是傳聞中的黃帝玉。嫘祖為黃帝生二子,相傳黃帝將一塊寶玉賜予長子玄囂。黃帝崩,次子昌意之子高陽即位,為帝顓頊。顓頊有六子,長子窮蟬為奪位謀害其弟魍魎,魍魎避居雷澤。顓頊崩,六子皆未繼位,帝位由玄囂之孫高辛襲,即帝嚳。帝嚳有五子,伊祁侯陳鋒氏女慶都為帝嚳生子放勛。放勛誕時,帝嚳母逝,放勛隨母在外祖家長至十歲才回帝嚳膝下,姓亦隨外祖為伊祁。傳聞曰放勛回歸時,帝嚳憐此子自幼不在身邊長大,便將隨身佩戴的黃帝寶玉相賜。帝嚳崩,長子摯即位,放勛為唐侯。然摯治國不善,在帝位九年後被眾諸侯廢,諸侯擁立放勛為帝,即帝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