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頁
「那皇上以為真正的死因是什麼?」李思還沒有看出不妥來,追問道。
「自然是西北的戰事。退一步來說,即便就算先皇祖父的駕崩跟凌姑娘有那麼一點牽強的因果關係,可凌姑娘那會也是無辜的,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她也希望自己的生母祖父能活著。可是逝者已矣,生者能做的便是繼承死者的遺志,完成死者的遺願,凌姑娘在得知自己身世後的第一件事,便是不顧自己九歲的幼齡,千里迢迢前往西北尋找生父,替自己的生母照顧從未謀面的父親,因為那是她生母的遺願。在西北一年多時間,凌姑娘不遺餘力地幫助自己的父親鎮守西北,趕走外侮,最後為平定西北立下大功,因為這是她父親的心愿。一個九歲的小姑娘都能做到的事,兩位王叔怎麼就做不到呢?」
「這,這人各有所長,凌姑娘是趕巧了。」李思有些結巴了。
「好一個各有所長,請問,一個十歲能助父平定西北;一個十一歲能從西域引進棉花和各種瓜果菜蔬造福百姓;一個十二歲便能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便被逼的遠走高飛也不忘囑咐下人收養鰥寡孤獨;一個十五歲便能在京城天花肆虐時不計自己安危趕回來挽救全城百姓;一個十六歲能創建慈善會和慈善堂的人,就這樣一個女孩子,如果她還不能母儀天下,你們說,誰還配母儀天下?」
李錦的話鏗鏘有力,把大家問住了。
朝堂靜了片刻,有人互相交換了眼神。
「回皇上,微臣承認凌姑娘的確是對國家對社稷有功,可凌姑娘是庶出的,自古庶不能勝嫡,如果凌姑娘為後,試問,後宮其他女人如何能臣服?」有人站了出來。
「好一個庶不能勝嫡,朕也是庶出的,還是最低賤的侍妾生的,那你們的意思,這個皇位,朕也不能坐?」
「回皇上,微臣該死,微臣絕對沒有詆毀皇上的意思,微臣,微臣…」這人滿臉憋的通紅,大冷的天卻後背全濕了。
「回皇上,皇上是順應天命。」旁邊有人替他解難了。
「對對,皇上是順應天命。」
「既然朕是順應天命,那麼朕的決定也是順應天命。」
☆、第五十三章、補償
李錦在朝會上昭告群臣的時候,萱娘正陪著阿憶在院子裡看著冰雪消融的花草樹木。
雖然真正的春天還沒有到來,但是站在太陽下,已經能感到一絲絲暖意了。
「北方的春天來得真晚,一點綠色也沒有,往年這個時候在姑蘇,應該是花紅柳綠了吧?」阿憶看著光禿禿的的大樹,說道。
萱娘從阿憶的話里聽出了幾分惆悵,不由得看向了她。
阿憶的頭微微仰著,眉毛微微蹙著,眼波清澈宛轉,令萱娘想起了兩句詩,「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
好一個江南美女。
「阿憶,你不喜歡北邊?」
「也說不上,就是有些擔心,你說,他會不會看不上我?聽說他是一位大才子,我,我什麼也不會。」
越是臨近出嫁的日子,阿憶越跟做夢一般,一個小小的秀才都敢看不上她,沒想到卻嫁了一個進士。
「胡說,你別妄自菲薄了,誰說你什麼也不會,你繡的屏風栩栩如生,連沈婆婆和曾媽媽都夸呢,還有你繡的嫁衣,我看得都眼花繚亂,虧你是怎麼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我也只會做這一樣。」阿憶低下了頭。
「呵呵,聽說他也只會一樣,念書,這樣不正好嗎?還有,二舅在城裡買了新房,表妹夫也不是迂腐的性子,男方家也同意等成親了就讓你們在城裡單過,你還怕什麼?」
去年秋天,殷之毓殷之緐在接到京城的來信,知道阿憶跟今科的一等進士議了親,忙把阿趲的親事辦了,早早便帶著阿憶的嫁妝回了京城。兩邊親家見了面,殷之緐主動提出了給兩個孩子在城裡買一處宅院,把男方父母哥嫂接到城裡來孝敬。可對方說已經在鄉下習慣了,就讓兩個孩子在城裡安家。
「倒也不是怕。是覺得有些世事無常,萱娘,謝謝你。」阿憶抓住了萱娘的手。
「謝我什麼,好好過日子才是真的。」萱娘笑了笑。
「你們姐妹兩個說什麼呢?這半天,還沒有把體己話說完,也不嫌冷,快進來吧,凍著了可不是玩的。」宋氏掀了門帘喊道。
萱娘拉著阿憶的手。剛要進屋,只見春風飛快地跑了進來,氣喘吁吁地說:「小姐,小姐,老爺回來了,說是皇上昭告天下了,小姐是皇后,是皇后,過兩天就要來提親呢,老太太正打發人找你回去呢。」
春風這一連聲沒頭沒尾的話。屋子裡的人全都跑了出來。
「什麼,我這外甥女是皇后?」殷之毓殷之緐最先跑了出來,尤其是殷之緐。瞪大了眼睛,嘴巴都沒有合上。
宋氏和殷老爺子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可那會畢竟石頭沒有落地,中間會有什麼變故誰也說不清,可這會卻是不一樣了。
昭告天下了,要提親了。
宋氏的眼淚是擦了又擦。
「娘,我沒有聽錯吧,妹妹生的孩子做了皇后?我妹妹生的孩子做了皇后?」殷之毓扶著宋氏走到了萱娘面前。
萱娘點點頭。
「娘,這準是妹妹在天有靈。保佑咱們的萱娘呢。」殷之緐也想到了可憐的妹妹。
「自然是西北的戰事。退一步來說,即便就算先皇祖父的駕崩跟凌姑娘有那麼一點牽強的因果關係,可凌姑娘那會也是無辜的,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她也希望自己的生母祖父能活著。可是逝者已矣,生者能做的便是繼承死者的遺志,完成死者的遺願,凌姑娘在得知自己身世後的第一件事,便是不顧自己九歲的幼齡,千里迢迢前往西北尋找生父,替自己的生母照顧從未謀面的父親,因為那是她生母的遺願。在西北一年多時間,凌姑娘不遺餘力地幫助自己的父親鎮守西北,趕走外侮,最後為平定西北立下大功,因為這是她父親的心愿。一個九歲的小姑娘都能做到的事,兩位王叔怎麼就做不到呢?」
「這,這人各有所長,凌姑娘是趕巧了。」李思有些結巴了。
「好一個各有所長,請問,一個十歲能助父平定西北;一個十一歲能從西域引進棉花和各種瓜果菜蔬造福百姓;一個十二歲便能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便被逼的遠走高飛也不忘囑咐下人收養鰥寡孤獨;一個十五歲便能在京城天花肆虐時不計自己安危趕回來挽救全城百姓;一個十六歲能創建慈善會和慈善堂的人,就這樣一個女孩子,如果她還不能母儀天下,你們說,誰還配母儀天下?」
李錦的話鏗鏘有力,把大家問住了。
朝堂靜了片刻,有人互相交換了眼神。
「回皇上,微臣承認凌姑娘的確是對國家對社稷有功,可凌姑娘是庶出的,自古庶不能勝嫡,如果凌姑娘為後,試問,後宮其他女人如何能臣服?」有人站了出來。
「好一個庶不能勝嫡,朕也是庶出的,還是最低賤的侍妾生的,那你們的意思,這個皇位,朕也不能坐?」
「回皇上,微臣該死,微臣絕對沒有詆毀皇上的意思,微臣,微臣…」這人滿臉憋的通紅,大冷的天卻後背全濕了。
「回皇上,皇上是順應天命。」旁邊有人替他解難了。
「對對,皇上是順應天命。」
「既然朕是順應天命,那麼朕的決定也是順應天命。」
☆、第五十三章、補償
李錦在朝會上昭告群臣的時候,萱娘正陪著阿憶在院子裡看著冰雪消融的花草樹木。
雖然真正的春天還沒有到來,但是站在太陽下,已經能感到一絲絲暖意了。
「北方的春天來得真晚,一點綠色也沒有,往年這個時候在姑蘇,應該是花紅柳綠了吧?」阿憶看著光禿禿的的大樹,說道。
萱娘從阿憶的話里聽出了幾分惆悵,不由得看向了她。
阿憶的頭微微仰著,眉毛微微蹙著,眼波清澈宛轉,令萱娘想起了兩句詩,「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
好一個江南美女。
「阿憶,你不喜歡北邊?」
「也說不上,就是有些擔心,你說,他會不會看不上我?聽說他是一位大才子,我,我什麼也不會。」
越是臨近出嫁的日子,阿憶越跟做夢一般,一個小小的秀才都敢看不上她,沒想到卻嫁了一個進士。
「胡說,你別妄自菲薄了,誰說你什麼也不會,你繡的屏風栩栩如生,連沈婆婆和曾媽媽都夸呢,還有你繡的嫁衣,我看得都眼花繚亂,虧你是怎麼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我也只會做這一樣。」阿憶低下了頭。
「呵呵,聽說他也只會一樣,念書,這樣不正好嗎?還有,二舅在城裡買了新房,表妹夫也不是迂腐的性子,男方家也同意等成親了就讓你們在城裡單過,你還怕什麼?」
去年秋天,殷之毓殷之緐在接到京城的來信,知道阿憶跟今科的一等進士議了親,忙把阿趲的親事辦了,早早便帶著阿憶的嫁妝回了京城。兩邊親家見了面,殷之緐主動提出了給兩個孩子在城裡買一處宅院,把男方父母哥嫂接到城裡來孝敬。可對方說已經在鄉下習慣了,就讓兩個孩子在城裡安家。
「倒也不是怕。是覺得有些世事無常,萱娘,謝謝你。」阿憶抓住了萱娘的手。
「謝我什麼,好好過日子才是真的。」萱娘笑了笑。
「你們姐妹兩個說什麼呢?這半天,還沒有把體己話說完,也不嫌冷,快進來吧,凍著了可不是玩的。」宋氏掀了門帘喊道。
萱娘拉著阿憶的手。剛要進屋,只見春風飛快地跑了進來,氣喘吁吁地說:「小姐,小姐,老爺回來了,說是皇上昭告天下了,小姐是皇后,是皇后,過兩天就要來提親呢,老太太正打發人找你回去呢。」
春風這一連聲沒頭沒尾的話。屋子裡的人全都跑了出來。
「什麼,我這外甥女是皇后?」殷之毓殷之緐最先跑了出來,尤其是殷之緐。瞪大了眼睛,嘴巴都沒有合上。
宋氏和殷老爺子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可那會畢竟石頭沒有落地,中間會有什麼變故誰也說不清,可這會卻是不一樣了。
昭告天下了,要提親了。
宋氏的眼淚是擦了又擦。
「娘,我沒有聽錯吧,妹妹生的孩子做了皇后?我妹妹生的孩子做了皇后?」殷之毓扶著宋氏走到了萱娘面前。
萱娘點點頭。
「娘,這準是妹妹在天有靈。保佑咱們的萱娘呢。」殷之緐也想到了可憐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