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桃看他確實精神不錯,又看他有自己的主意,也就沒勸了。

  後頭她和黃氏、衛夫人一道喝茶小聚——黃氏是時不時就來找姜桃聊天說話的,但是姜家現在是最高警戒狀態,姜桃白日裡要麼在繡坊,要麼就在蘇宅,除了送飯絕對不會打擾姜楊的。

  黃氏知道後都多來蘇宅尋她,但衛茹還跟著蘇如是學繡藝,也是要清靜的,姜桃和黃氏就窩在蘇宅的偏廳里聚會,後來可能是衛茹回去和她娘說了,衛夫人把她們請到了自家花廳,也加入了他們的茶話會。

  三人本來就有交情,眼下又都是備考學子的家長,更是有聊不完的話。

  聽姜桃說擔心,黃氏和衛夫人都勸她來著。

  衛夫人說:「你起碼還日日都能見到你家阿楊。我家琅兒你們應該都沒怎麼見過,他一直跟著老太爺讀書的,雖然同住一個屋檐下,我一個月也見不了他幾回。如今是更別說了,老太爺直接把他那個院子封了。除了每天送吃穿用度的下人,我和我家老爺連想見他一面都困難。我都擔心死了。」

  衛琅一直是活在衛家人的嘴裡,外人都沒怎麼見過。

  但是聽說衛老太爺當年對兒子讀書都不怎麼上心的,卻對孫子親力親為地教導,想來是個天賦絕佳的少年了。

  姜桃只見在地龍翻身的那個夜裡和衛琅打過一個照面,當時衛琅站在衛老太爺身邊,看著也不過十六七的少年人,但面對那樣的天災卻八風不動的,有著超出年紀的沉穩。

  姜桃就笑道:「衛老太爺是過來人,您一家子都是讀書人,書香門第,令郎更是天賦異稟。您都要擔心,我們豈不是更要擔心地睡不著覺了?」

  衛夫人對兒子還是很自豪的,衛琅十三歲的時候就成了連中小三元的秀才公。

  那時候衛常謙也高興壞了,說衛琅怕是要成為第二個衛老太爺,來個連中六元。

  三代人里出了兩代連中六元的文曲星,這得是多大的榮光啊!翻遍史書都找不出幾家呢!

  但是後頭衛老太爺卻沒讓衛琅接著科考,說他還是太年輕,得壓一壓。

  沒多久他就辭官了,衛常謙支撐門庭,再後來就是去年他們一家子都回到了這小縣城。

  衛常謙和衛夫人都問過老太爺,說什麼時候讓衛琅再下場呢?

  衛家祖輩都是農家人,總不能好不容易改換了門庭,真的就這樣成了白身。

  衛老太爺一直說不是時候,且在等等。

  一直等到去年秋天皇帝下旨大開恩科了,衛老太爺才鬆了口,說是時候了。

  衛琅這才要下場了,他要準備的是今年八月的鄉試。

  衛夫人對兒子很自豪很有信心的,但還是謙虛地道:「話是這麼說,但是當父母的,哪有不操心兒女的?雖然知道他天資高,又有老太爺看顧著,但就還是忍不住擔心。擔心他有沒有累到,有沒有吃好,唉……」

  姜桃點頭說是的,「阿楊就在我隔壁住著,我一天都恨不能去看他八十回。但是又怕打擾他,所以才幹脆白日都待在外頭。」

  黃氏聽了她們聊了好一會兒,才搔頭道:「啊?原來你們都擔心這些啊,那咱們的情況還真不一樣。」

  他們問黃氏情況怎麼不一樣呢,黃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你們是不擔心孩子成績,只擔心他會累到自己。我是相反的,我不怕他累壞,我就怕他不肯學呢。」

  秦子玉也是早就鑽進書房裡了,不過他可沒有姜楊那麼高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加上秦知縣衙門的瑣事也多,沒工夫看過他,他就只是看起來學的很認真,但是後來黃氏偶然去了一趟他書房,發現他桌子上四書五經下居然壓著畫本子……

  十幾歲的少年看的畫本子,那內容真的是香艷過頭了。

  黃氏搶過來翻看了兩頁,老臉都羞紅了,秦子玉也害臊,但還是嘴硬說:「娘不懂,我學的困了靠這個提提神的。並不是玩物喪志了。」

  黃氏信他才有鬼!誰家學子念書靠看春宮圖來提神啊!

  她又摸出了那一捆竹板子,秦子玉一見竹板子就發怵,屁股挨了兩下,他立刻把書房裡藏其他玩樂東西的地方都供出來了,然後她再一搜,足足裝了兩籮筐。

  之後黃氏沒事兒就拿著竹板子進秦子玉書房晃悠,這才看著他的學習效率一點一點高起來。

  聽說黃氏又動手打了秦子玉,衛夫人都忍不住勸道:「我前頭和你說的不是那個意思,你家子玉雖然前頭做錯了事,但都十好幾的人了,你這樣打……有些不好。」

  衛夫人說的委婉,姜桃怕黃氏理解不了,就幫著勸道:「雖然現在沒有哪家的大人不打孩子的,但沒有打那麼大的孩子的。他也是要面子的,萬一真把他打急了,恐怕會傷了你們的母子情分。」

  黃氏點點頭說:「你們勸的我都明白。但是自家孩子我知道,他身子底子好,打屁股瓣兒打不壞……我以後不會和他動手了。」

  衛夫人和姜桃這才放下心來,又聽黃氏接著補充道:「除非他又不乖。」

  得,她這是嘗到了武力管教的甜頭了。

  其實黃氏還真是錯有錯著,秦子玉本質上是個欺軟怕硬的,不然之前他早就看不慣姜楊了,卻一直沒有搞小動作為難他——明明他是知縣公子,姜楊不過是個農家子。身份如此懸殊,他看不慣姜楊早就能發作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