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楊看了一眼她的臉色而後便拉了一下老太太的手,道:「二月就是縣試了,時間緊迫就睡得少。不過奶也別擔心,姐姐每天都給我燉補湯來著,我身體沒有什麼不舒服的。」

  老太太看他精神很好才放心下來,但還是三句不離讓他好好休息,身體才是頭等大事。

  旁邊姜老太爺都聽不下去了,說:「這念書哪有不辛苦的?更別說楊哥兒馬上就要下場了,刻苦一些也是應該的。」

  後頭酒樓夥計送來飯菜,一家子坐在一起吃了。

  姜楊還要回衛家接著上課,姜老太爺和老太太也沒多待,還把他們背進城的菜和米麵、雞蛋之類的都留下了,讓姜桃做給弟弟們吃。

  姜桃心裡清楚他們這是給姜楊帶的,就也沒推辭,想著到時候單獨給姜楊備著就是了。

  她送二老去坐車的時候還給了他們三兩銀子,說:「馬上阿楊要下場,過年的時候他估計也不出屋子的。到時候爺奶要是想他就進城來住兩天,我就也不兩頭奔忙了,銀錢你們拿著置辦一些年貨。」

  過年姜桃就想守著自己家裡人過,老太爺和老太太只能算是姜楊和小姜霖那邊的親人,她看著兩個弟弟的面子才維持著面上的和氣,但並不想大過年的還跑到鄉下守著他們,更別說到時候那兩個不省心的伯娘肯定也要回去,她可不想舒心一整年了,到年頭上去吃她們的氣。

  她本是外嫁女,照著規矩也只要大年初二回家去送一趟年貨,吃一頓飯。

  老太太雖然想姜楊回去過年,但鄉下吵鬧,肯定是不能好好看書的,所以連她也沒說什麼,把銀錢收了就說:「那我多買一些你們愛吃的,要是阿楊願意回來,你們就一道回來。」

  老太太哪裡知道她愛吃什麼呢?肯定還是按著姜楊的喜好來。

  姜桃也沒說什麼,笑著點頭應下,而後目送他們離開。

  臘月過半,衛常謙把課停了,怕姜楊心裡負擔過重,他還單獨和姜楊聊了聊,說讓他過年這幾天也可以鬆散一下,畢竟按著姜楊現在的進度,多的他不敢說,考個秀才還是不成問題的。

  這邊課一停,楚鶴榮就得回京城了。他想帶著蘇如是一道回京,但是蘇如是想和姜桃一道過年,就說不想來回奔波了。

  他還想把雪團兒帶回京城給楚家老太太看看,想證明給她看自己去年是真的有好好準備壽禮的。

  姜桃倒是沒什麼意見,雪團兒雖然在地震後頭一直是吃百家飯,但是地震前可是吃了楚鶴榮上百斤肉食。

  不過雪團兒不樂意啊,現在整個小縣城都是它的地盤,它還要楚鶴榮這張飯票幹啥?

  最後楚鶴榮只能一個人帶著家丁回去了。

  對比他一個人離開的蕭索背影,茶壺巷姜家這邊可就熱鬧極了。

  小姜霖被拘著上了一年的學,一開始休假他就把書包藏起來了,而後騎著雪團兒滿縣城跑。

  他也長得像個福娃娃似的,一年多來身量高了不少,人也瘦下去一些,看著越發可愛了。

  百姓們習慣性地餵雪團兒,看到圓潤可愛的小姜霖,就也給他吃食。

  小姜霖剛開始還記得姜桃的話,不能占旁人的便宜,後頭那些婦人看他那么小一點,卻像個小大人似的知道拒絕,就更喜歡逗他了。

  什麼花生糖啊,小炸魚啊,直接就往他嘴裡塞。

  這些東西不算便宜,但每人不過也就餵他一兩塊,也不值當什麼。

  小姜霖最後還是沒能抵擋得住大傢伙兒的投喂,不過他還是比較有分寸的,只吃上幾口,肚子飽了就不吃了,不像雪團兒似的吃不下還讓人往它的背包里裝。

  而姜桃那邊繡坊也歇年了,半年來她身邊多了幾百兩,她買起年貨來更是不手軟,光是香腸就讓人灌了二十斤,又買了十來只醃好的咸雞咸鴨,全掛在灶房裡橫樑上,還有什麼瓜子糖果點心的,也是買了好幾匣子。

  米麵雞蛋那些就更不用說了,反正本就逼仄的灶房是堆不下了,外頭廊下都堆了不少。

  因為家裡有雪團兒這大貓在,所以也不擔心有老鼠什麼的來偷糧食。

  再有就是給家裡人做新衣裳,之前雖然家裡人的衣裳都是買的成衣,但都是買的最便宜耐磨的那種。現在手裡銀錢多了,又是過年這種好時候,姜桃就買了整匹的好料子,也不用再送到成衣店去了,送隔壁讓李氏幫著做了。

  李氏本就會裁衣服的,後頭又學了半年刺繡,手藝更上了一層樓。她和女兒兩個人過年,事情也不算多,母女倆不到十天就做好了五身大小各不相同的新襖子。

  姜桃知道給她手工費她也不會要,乾脆就分了一些年貨肉食給她們家,也省得她再出去奔忙。

  後頭她也想給蘇如是做一身新衣裳,但蘇如是平時的穿著雖然低調,習慣穿的緞子卻是這小地方買不到的。

  她都想到這一處了,蘇如是自然也想到了她,特地把她喊到家裡,拿出一條桃紅色蝴蝶穿花妝花褙子和同色的馬面裙給她。

  褙子和裙子的料子就不用說了,更難得的是這上頭的繡紋巧奪天工,華麗得不是言語能形容的。

  姜桃一下子就認出是她師父親自繡的,而且肯定用時不會短。也不知道早多久就開始準備了。

  她慚愧道:「我正想著您常穿的緞子這裡不好買,沒想到您早就給我備好了新衣裙。怪我想的太晚了,若是早想到這一層,也能在年前商路沒停的時候,托年掌柜從外地捎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