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桃到底只有一個人,聽他們說等著縫合的傷患都過百了,她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忙的過來,便想到了剛過來的王氏她們。

  王氏她們那邊聽說給人縫傷口先是一驚,連忙說自己不會這個,但又聽姜桃說其實縫傷口和做刺繡大同小異,大家都是刺繡的熟手了,連學習進度最慢的王氏都會一些市面上的繡技了,縫傷口自然不在話下。

  繡坊的人素來以姜桃馬首是瞻的,曾經差點活不下去的,私底下還把她說成自己的再生父母,但姜桃不喜歡那些,她們就也沒再明面上說,但總之都是對她很信服的。

  所以聽了姜桃的話,她們就都答應了下來。

  姜桃和幾位大夫一合計,把繡坊的人分到了各個街道,但也和他們說好了,因為繡坊都是女子,人單力薄,若是在外頭遇到了麻煩,他們也得負責把人照顧好。

  大夫們紛紛以自己醫館的招牌立下保證。

  這些個大夫都是地震後第一時間就自發性開始組織救人的,人品自然不用操心。

  說好之後,姜桃又和王氏他們提了一些注意事項,比如針線雖然是烈酒泡過消毒的,但是給人縫合的時候自己也要注意衛生。

  說起衛生薑桃又想起來,這種災難之後容易生出疫病。

  真要是有疫病蔓延,就古代這個醫療條件,不知道要填進去多少人命。

  正好一堆大夫在,姜桃便和他們商量著如何預防。

  古時沒有消毒水,消毒靠艾草和雄黃之類的,這些在醫經都有記載,大夫們並不是不知道,只是事發突然,今天光想著去救治傷患,暫時還沒想到這些。

  又合計完消毒和預防疫病的事兒,姜桃讓人送了大夫們出門,王氏他們也都去歇下了,姜桃拿起飯碗,發現飯食已經沒有一點兒溫度了,而且姜楊他們也都不在了。

  蘇如是無奈地笑道:「你們說話的時候孩子們也插不上嘴,我看小阿霖都困得睜不開眼了,就讓他們去隔壁屋子睡下了。」

  說著話又讓人把飯菜熱了一遍,沒多會兒飯菜端過來了,姜桃忽然想到好像生石灰也可以應用到防疫上。

  不過這是她曾經在書上看到過的,還得找懂行的人問問才成。而且大面積地把生石灰應用到防疫上,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支持。

  不過幸好她還有黃氏這個幫手。

  這麼想著姜桃又要放下碗,但被蘇如是攔住。

  「不管你想到什麼了,先把這頓飯吃完,而且天色也晚了,做什麼都不方便。明早再做也來得及。」

  姜桃看到她師父滿是擔憂的眼神,趕緊把飯吃完了。

  睡前蘇如是又探了探她的額頭,確保她沒有發熱才沒讓她接著喝藥。

  姜桃也是累極,匆匆洗漱過後躺下就睡著了,一覺就睡到天亮。

  第二天一大早,大夫們過來借人了,黃氏也精神抖擻地過來了。

  大家就接著忙活,姜楊和蕭世南、楚鶴榮也不肯閒著,跟著姜桃一道出了門。小姜霖和蘇如是也是想去的,但他們的年紀都不適合在外奔走,就被姜桃一口回絕了,只讓他們在家待著。

  黃氏聽姜桃說想要生石灰,就道:「這倒是不難。我讓人去各家要就是了,他們到底還是要賣幾分面子給我的。」

  說著話他們就到了收治病患的工棚那裡。

  因為一大早附近的駐軍就連夜派遣士兵過來了,有軍隊維持秩序,所以情況比姜桃預想的還好些。

  但是秩序是沒問題,其他問題接踵而至——百姓們餓了一夜了,普通人倒還好些,但是受了傷的卻挨不住餓,比昨天蔫了很多。

  一看到黃氏,百姓們就嚷著讓衙門開倉放糧。

  黃氏有些尷尬地沒吱聲,還往人後躲了躲。

  很快士兵聽到喧鬧過來了,吵嚷聲也就被平復下去了。

  「可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姜桃小聲詢問。

  本以為設計到官糧這種私密事,黃氏是不會說的,姜桃也是下意識地問出了口,說完自己也覺得不妥。

  但黃氏不把姜桃拿外人,立刻在她耳邊道:「那些米糧讓我借出去給米鋪了,每天秋天借出去,第二年多還兩成。現在才是春末夏初,那些米還沒回來吶!」

  姜桃聽了這話都驚得說不出話了,這……這不是等於拿官家的錢去放貸嘛?!

  「我沒想吞銀錢的!」黃氏連忙小聲辯解,「多收上來的糧都發給縣裡的生活艱難的人了!」

  小縣城裡每年年底都會放糧施粥,一施就是好些天。就算是縣裡再窮困的人家,都能在年底吃好長一段時間的飽飯。

  這是由來已久的傳統,姜桃也知道這個,當時還感嘆說這知縣還挺大方。

  因為縣城裡的人都知道秦知縣人不算特別英明,但也沒聽說他收賄什麼的,據說是怕惹麻煩,連商戶的冰敬炭敬都是不要的,個人作風還是挺好的。

  那放糧施粥一放好些天,用的自然是他自己家的銀錢,知縣的俸祿也不高,月俸七石五斗米,全年加起來還不夠他施的。

  這也是為什麼秦知縣這麼些年啥功績都沒有,卻還受到百姓喜歡愛戴,穩當地坐了這麼些年知縣位置的原因之一。

  不過又都知道縣官夫人,也就是黃氏娘家是外省有名闊綽的大商戶,就也從來沒人懷疑那些米糧的來路。

  「夫人家不是不缺這點銀錢嗎?為何做如此大膽之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