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桃調轉筷子敲了一下小姜霖的頭,說:「給你多吃還不高興?」

  蕭世南雖然沒說,但是姜桃知道沈時恩走之前肯定和他交底了,所以他今天起身到現在都顯得心不在焉的。

  她連沈時恩具體是做什麼的都不清楚,也就無從勸起。

  等朝食吃飯,她送弟弟們出門,對著姜楊和小姜霖道:「你們姐夫這幾天有事出門去了,下了課別瞎跑,早些回家。」又對蕭世南道,「你也別想太多,你哥本事如何你比我還清楚,小孩子家家想那麼多做什麼?」

  蕭世南聽了就忍不住笑起來,他嫂子才比他大一歲呢,說話卻老成的很。

  但是他嫂子素來是家裡的話事人、主心骨,這話從她嘴裡說出來,還真就讓他安心了許多。

  是啊,他想那麼多做什麼?天塌了還有他哥頂著呢。就算日後他不能和他們還在一處了,但是這些時日相處的情誼他都記在心裡,他們就是他的家人,一輩子的那種。

  後頭蕭世南他們去了衛家上課,從衛常謙嘴裡,他們得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蕭世南再也沒工夫去想旁的了!

  第99章

  自打過完年,各地都不怎麼消停。

  小縣城雖然離京城遠著,但是大體位置是國境內中間偏北的位置。

  這一處前頭都旱了快倆月,更北的地方就別提了——聽說自打過年的時候下了一場雪,後頭再也沒有雨水霜雪的落下。

  如今下了一場大暴雨,從昨天下到今天仍不見式微,百姓都當旱情已經過去,個個臉上都帶著笑。

  衛常謙他爹,也就是曾官拜內閣首輔的衛老太爺覺得事情不對勁了。

  早在幾天前他夜觀星象,又翻出古籍對照,今早他告訴衛常謙,說馬上就會有場大雨,而且怕是要持續半個月到一個月。

  這樣大的降雨量,旱情肯定是緩解了,但是隨後帶來的洪澇則又將成為新的災難。

  衛老太爺還提了一嘴,說:「熒惑守心,紫微星式微,文曲、武曲二星卻熠熠生輝。這是要出大事了。」

  觀星象段天氣是古來就有的,比如俗語中經常會說什麼「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也是古人對天氣現象的一種經驗總結。

  衛常謙自己也讀過一些這方面的書,這些他還是還能能聽懂的。

  但是衛老太爺後頭說的紫微星什麼的,那就是星象占卜那一塊兒了,這活兒世代相傳的欽天監或者江湖中的能人異士才擅長,普通人根本無從學起。

  然而儘管聽得一頭霧水,衛常謙還是選擇相信衛老太爺。尤其是這突如其來的暴雨還真讓他爹說中了,那更是讓人信服了。

  畢竟沒人比他更知道他爹的能耐了,不到二十歲就連中六元的天才,不論看什麼書都是過目不忘,不用人教自己就能心領神會,舉一反三,在衛常謙的心裡,他爹就是全知全能的。

  熒惑守心,那就是要發生大災難。紫微星是帝星,它這一式微帶來的後果那龍椅就得換個人來坐坐。文曲武曲星格外耀眼,那就是要出了不得的將領和文臣了。

  新帝繼位,必然大開恩科,前朝還有皇帝在風雨飄搖、人才凋敝之際即位之後,奪情天下學子的先例,如果真要像衛老太爺說的那樣,先是災禍不斷,再有新帝即位,還有能人在那時輩出,可能也要發生這樣的事。

  衛家現在蟄伏著,改朝換代之後自然兩說。

  但起復也不是那樣簡單的事,現在的皇帝能記得他家是誰,新帝可不好說。

  尤其是當年那場風波里,衛老太爺選擇不站隊不表態,明哲保身。當時他還身兼太子太師,同太子還算親近。

  蕭珏私下裡向他求助過,希望他能幫一把沈家。

  衛老太爺不為所動,後頭沒多久還上書自請致仕,卸下了所有官職。

  彼時衛常謙還很疑惑,問他爹何至於此?

  衛老太爺道:「旁人看著咱們家一門兩文臣,也算是簡在帝心,錦繡之家。但那有什麼用呢?咱家的這點勢頭、榮寵,跟沈家一比那什麼都不是。可沈家就那樣大廈傾塌了,你不明白嗎?」

  衛常謙不明,沈家傾塌是他家謀反,證據確鑿,被數人告發出來。那是咎由自取,他爹不站隊正常,何至於連官都不想當了?

  衛老太爺又罵道:「我都說你這人是讀書讀傻了。」

  但到底是唯一的親兒子,他還是換了個更通俗易懂的說話,解釋道:「沈家幾代掌管軍隊,祖上和英國公一樣是開國功勳。沈家軍只認沈家人,不認皇帝,他家要反早就反了,會選在儲君是自家外孫的時候反?吃飽了閒的嗎?」

  衛老太爺歇了會兒又說:「你再看看告發他們家的那幾個人,都和沈家過從甚密不假,但都是簡在帝心的文臣。他沈國丈腦子有問題嗎?和文臣說自己商量造反?咋的?還指望謀反了讓文臣給他安排個好名聲啊?」

  衛老太爺到底是鄉野出身,不講究的時候遣詞造句有些粗鄙,但也確實通俗易懂。

  衛常謙驚道:「爹的意思是,沈家謀反是假,功高蓋主,惹了當今猜忌才是真?今朝事發,是當今安排的?所以爹才堅決不參與?」

  衛老太爺沒說話,但是看他的眼神像看傻子似的。

  被點醒之後的衛常謙又替沈家惋惜,說:「沈國丈挺好的人,這些年保家衛國,拯救無數黎民百姓。就這樣被污衊致死,實在叫人不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