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妯娌兩個越說越恨,往年因為三房的會讀書有出息,兩個老的就偏心三房,有什麼好東西都先緊著三房,連三房聽了術士的話不肯送走姜桃這舉動,姜老太爺都默許了。

  看吧,現在那丫頭就剋死了自己的父母,她們可不想再步他們的後塵!

  說完趙氏和周氏就用眼刀子去戳自家男人。

  姜家祖上都是地里刨食兒的,這麼些年也就出了姜桃他爹這麼一個讀書人。是以姜家老大和老二都是很樸實、不善言辭的莊戶人。

  但是被自家婆娘逼著,又想到家裡各有正讀書的小子,姜正和姜直還是硬著頭皮附和了起來。

  不過他們也說不出什麼花頭,不過按著自家婆娘教的,死咬著那術士的批言說,又說家裡其他人都是小事,但爹娘年紀大了,可經不住姜桃這命格。

  眾人自說自話,直逼著姜老太爺和老太太下決斷。

  老太太孫氏雖然在兒子媳婦面前很強硬,但在大事上頭還得聽姜老太爺的,所以也沒有開口,但她既沒有出言喝止他們,默許的態度也就很明顯了。

  姜老太爺對意外逝去的小兒子還是很有感情的,而且因為他是家裡唯一的讀書人,姜老太爺更是對他期望極大,就等著他繼續科考,考個舉人光宗耀祖。

  所以往常姜老太爺對姜桃這個三房長女還是十分疼愛的,但他想到小兒子很有可能是被姜桃這特殊的命格剋死的,心腸便又硬了起來。三房孫女的一條命,和家裡其他人的未來,孰輕孰重,姜老太爺心裡已經分出了輕重。

  最終他重重地拍了桌子,一錘定音道:「阿桃眼下雖病著,但總也有一口氣在,我們總不能故意害死她。但是你們說的不錯,家裡確實是經不住這麼耗著了。這樣吧,明天一大早,你們把院子的門板拆下來,把阿桃抬到三霄娘娘廟去。讓三霄娘娘決定她的命吧。」

  這是這附近四里八鄉由來已久的傳統,若是家中有重症不治的病人就送到三霄娘娘廟裡。若是命不該絕之人,待個十天半個月,自然也就好的差不多了。若是就這麼去了,也是命中該是如此。

  這種傳統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過是名正言順地把病人遺棄罷了。

  姜老太爺這話一出,心裡到底還是不忍心,又補充道:「阿桃到底是咱家的血脈,你們給她多帶兩床厚被子,備足了乾糧,萬一三霄娘娘顯靈,她也能活下來。我醜話說在前頭,要是阿桃能活,過完年咱們就把她接回家,你們再不許為難她的!」

  趙氏和周氏異口同聲地答應下來,「那是自然!爹放心!」

  等到姜老太爺疲憊地揮了揮手,大房和二房的人各自回屋。趙氏和周氏就迫不及待地笑了開來。

  外頭冷的滴水成冰,三霄娘娘廟裡因為死過太多病人,村民都嫌不吉利,人跡罕至,破敗不堪。姜桃要是這都能熬下來,那才有鬼呢!

  等姜桃一死,三房就只剩姜楊和姜霖了。

  別看姜楊和姜霖都是男孩兒,但都不足為懼。

  姜楊如今十二,雖然是三房的孩子,但打小就身子骨兒弱,老太爺和老太太心疼他,在他生下來沒多久就把他抱到了身邊親自撫養。也不知道怎麼,這孩子竟還能和親生父母、姐弟都離了心。

  不說遠的,光說三房兩個大人沒了,這沒良心的小子可是一滴眼淚都沒落呢。後來姜桃生了重病,這小子在鎮子上讀書,也是一次都沒有回來瞧過,可見其心涼薄。

  而且這小子身子骨是真的不成,一年到頭沒少生病,指不定哪天也就夭折了。

  姜霖就更別說了,翻年才五歲,任事不懂的,還不是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所以只要姜桃一死,三房留下來的東西,可不是都盡歸她們?

  要不是怕姜老太爺聽到了不高興,趙氏和周氏那真是恨不能在院子裡就笑出聲。

  ………………

  翌日清晨,晨光熹微,凜冬的寒風嗚嗚咽咽的刮著,天氣凍得屋檐下全是冰棱。

  這樣的天氣,人們本是不怎麼願意出門的。

  尤其是村子裡,莊戶們不用侍弄農田也沒了別的進項,要麼就是窩在土屋子裡取暖,要麼就是進城打工,鮮少有出現在田間地頭的。

  可今日卻奇怪的很,居然有戶人家在這時候出現在了村子後頭的荒山腳下。

  而此時人群的中間,一個嬌弱纖細的人影尤為惹人注目。

  女孩閉著眼睛躺在門板上,看起來不過十五六歲,纖瘦白皙,五官靈秀,即便是滿臉的病色都沒能掩蓋出她的美貌,反倒襯出一股弱質纖纖、我愛猶憐的氣質。

  這家人自然就是姜家人,門板上的女孩自然就是姜桃。

  姜桃也沒想到再次睜眼,居然會是在這樣的情況。

  前一天晚上她還大發宏願,想著等自己好了要狠狠打姜家人的臉,沒想到不過睡了一覺,情況又再次急轉直下。

  趙氏和周氏雖然心眼子不正,但到底也沒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前一夜兩人樂了一宿兒,今兒個真要行事了,兩人又不約而同地心底發虛。

  但發虛歸發虛,她們也沒有良心發現,而是一左一右地跟在門板邊上,左一個「家裡也是沒辦法了」,右一個「三霄娘娘保佑闔家」,然後就把姜家人的安排盡數告訴了姜桃,還給姜桃塞了兩個大油紙包。她們確信姜桃是活不下來的,對比三房剩的東西,這麼兩包吃食實在不算什麼,倒也半點不顯肉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