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者有話要說:

  楊嚴小天使那麼可愛,怎麼可能不給他安排個cp呢2333333,連配角吳卓和賀秉則都有媳婦,楊嚴小天使這麼重要的角色自然也有cp,而且還是齊翰的堂妹哦,同樣也是個穿越過的哈哈哈哈哈哈~~看來他們齊家的DNA就是比較容易穿越啊……

  我一直很看重齊翰與楊嚴的兄弟情分,寧王這個尊位是楊嚴應得的,畢竟一起經歷過那麼多風風雨雨。不過楊嚴這小子還是不開竅啊不開竅,喜歡人家就要主動去追啊,等著妹子來找你,怕不是找打23333

  沒辦法本人屬於不搞事情不舒服斯基,所以忍不住再搞一波事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好意思了阿九又要讓你和小傾被虐一通了!

  第167章 結局篇:第一百六十五章——千年未解之謎

  站在華陽大學主教學樓門口,我循著記憶緩步踏入熟悉的階梯教室。

  數年前我從華陽大學畢業,在那之後我就很少踏足了,只是在偶爾拜訪歷史系的薛昂教授時才會回來。

  我一邊走心裡一邊回想著薛教授在電話里對我的邀請:“葉同學,今天下午兩點歷史系會舉辦一個小型交流會,請了些業內知名人士,交流談論的內容是圍繞大夏剛統一初期階段的歷史;本來是不公開的內部活動,但我想到你對大夏聖祖皇帝有著近乎執念的探索欲,再加上我們認識了這麼多年,所以破格邀請你來旁聽,你若有時間就來參加吧……”

  當時接到這個電話之後,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薛教授,隨後叫秘書推掉了這個時間段的所有行程,我離開詩諾總部大樓,隻身回到學校來參加這個活動。在我心裡任何事都不如他的事重要,只要能聽到有關他的信息,哪怕只有一點點,哪怕是我自己已知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短暫的慰藉了。

  不一會兒我就走進了舉辦活動的階梯教室,薛教授見我到來,主動跟我打了招呼並為我介紹諸位教授,我一一握手問了好,隨後交流座談會正式開始,我端著泡好的清茶坐到旁聽席上。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我邊慢悠悠的啜著茶,邊聽那群學者教授們的唇槍舌戰;不得不說專業人士不愧為專業人士,這些歷史通們知識的淵博程度,哪怕是曾穿越到千年前並真實體驗了兩年古代生活的我都自嘆不如。

  交流的話題不出我所料,主要是圍繞齊晟展開,關於阿九和趙王的則只有寥寥數語;這也難怪,齊晟畢竟是載入史冊的帝王,史官對於他的著墨自然比其他皇族多得多。我之前也早就仔細查找過了,興許是阿九很低調的緣故,關於他齊翰的記載除了出生時日和名諱之外,幾乎是沒什麼其他內容。

  過了大概半小時,話題漸漸延伸到南北征戰前後,以及楊豫等人主導的那場赫赫有名的奇襲上京戰役;最終結果大家都知道,自然是以南夏勝利收服北漠一統江山而告終,隨後便是隆重的登基大典和英明的聖祖皇帝開創盛世的記載。

  不過聽到這裡,我卻總覺得好像缺了點什麼;屏息回想片刻,我忽然想到,從始至終並無任何人提到有關趙王中途謀反試圖篡位那個變故的隻言片語,明明是那樣重要的一件事,卻好似未曾發生過一般,完全被人從歷史長河中被抹去了……

  之前我倒是沒細想過這一點,如今想到了突然感覺有些詭異;正當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耳邊傳來一陣熟悉的嗓音——

  “各位教授說的基本上都對,不過我還是不得不提一句,有件重要的事情很多人都搞錯了:南夏最後一任帝王與大夏開國聖祖並非同一人。南夏末代皇帝是齊晟不假,但他不是後來的大夏聖祖。”

  我忍不住抬頭看向聲音的來源,這一看不要緊,我頓時就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不知何時進入教室與大家辯論的那名男學生,長著一張清俊的面容,眉宇間有股稚氣;更讓我目瞪口呆的是,他的臉竟然跟記憶中的楊嚴有七分相似!!!

  “聖祖皇帝的真實身份,是齊晟的幼弟,曾經的九王——齊翰。”

  他這一言就像石子投入湖面,立刻激起了陣不小的騷動;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有的人堅信沒搞錯,而一部分教授在躊躇片刻後表示贊同那名學生的話。本來之前在史學界,關於聖祖皇帝的真實身份就始終存疑,一派認為是齊晟,另一派則認為是阿九;穿越前我從不關注這方面的研究,自然也不知其中關竅,而穿越回來的我對於親身經歷心知肚明,是以在了解到阿九的帝王身份竟然存疑之後還驚訝了好一陣子:這看似明確得不能再明確的問題,居然真的能讓這些歷史學家爭論了數十年都沒個定論?

  換句話說,聖祖皇帝到底是兄弟中的哪位,他們竟搞不清楚?

  我起初感覺無法理解,後來從薛昂口中得知,之所以會導致現在這個結果,主要原因在於相關資料記載實在太少太模糊,甚至讓人覺得有點蹊蹺;不知是前人刻意為之還是怎樣,無論是文物還是古籍文字,史學界至今都未能找到任何有力的實錘,來敲定大夏聖祖的真實身份;而歷史研究是個很嚴謹很複雜的過程,需要靠板上釘釘的實證來支撐觀點,光憑目前的那些模糊證據並不足以得出定論。更要命的是,原本按照正常邏輯,齊晟在統一之前是皇帝,那麼統一之後的皇帝也應該是他,然而在探索過程中偏偏發掘了些蛛絲馬跡,證明大夏聖祖還真可能不是齊晟;目前所掌握的證據雖不足以推翻舊思路,但也的確占有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所以兩派才僵持至今誰也不服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