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關秀秀目光炯炯,直視著自己這位令人敬佩的公爹,單刀直入的問道:“可是要兒媳購買田地?”
郭浩儒眼中閃過激賞,“不錯,就是買地,遷都之後,北京地價必然暴漲,不過,你不要在京城之中大肆購買,只要小心的收購京郊的田地就好。”
郭浩儒的這個計劃,和關秀秀當初的想法不謀而合。
關秀秀心中甚是歡喜,郭浩儒這一吩咐,和她原先準備私下行動便大不相同,她一人財力到底有限,有了郭浩儒的特許,整個學士府都會是她的後盾。
關秀秀強自壓抑住自己激動的心思,痛快的點了頭:“兒媳一定謹言慎行,小心行事。”
郭浩儒看著關秀秀略顯瘦削的臉龐,嘆了口氣道:“本來這事,交給志彬去辦最好,只是――”
他餘下的話沒有說出來,關秀秀微微低頭,心中卻莫名的起了兩股矛盾的心思,一方面是為郭志彬跑船在外而神傷,一方面則是莫名的有些慶幸,若郭志彬尚在家中,這等事情怎會輪到她來出手。
郭浩儒咳了兩聲,又道:“你不要擔心,我會安排兩房可靠的家人與你一起,都是長年給府里打理莊子的,買賣田地的時候,你儘管叫他們出頭,只要在後面照看一下就好。”
一個年輕婦人,到底不適合拋頭露面,只是有個主子坐鎮,下面的人辦事會更盡心些。
關秀秀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輕聲應了,郭浩儒又囑咐了她一番,見天色不早了,叫她帶了豆豆回房。
關秀秀幾年未見父母,現下得了公婆的尚方寶劍,歸心似箭,恨不能馬上就收拾行李,打包奔回老家。
輾轉一個晚上沒有安眠,不斷的盤算著這次回鄉,要帶些什麼回去,現下是冬天了,趕著回去正好過年,小兒長得快,帶足禦寒的衣服就好,旁的衣服來年再做新的。
郭豆豆歲數還小,啟蒙的事情她就做的來,幼學啟蒙的書都要帶著,三字經百家姓――
關秀秀思緒一頓,郭志彬這次臨走的時候塞給她幾本親手抄錄的三字經百家姓,她依稀記得有幾天晚上,這人是挑燈夜戰來著,當時以為是忙著整理帳冊,後來明了,怕是給兒子抄錄書冊。
也好,郭志彬那一手字倒是拿的出手,就叫兒子臨摹他的字跡好了。
船隊一旦離開大明疆域,傳遞信息便困難非常,像是上一次,整整一年多的時間,也只知道了船隊的返航時間。
想到郭志彬下次返航,滿懷期待的回到家中,卻撲了個空,妻兒俱不在家,關秀秀心中便是莫名的快意。
她知曉自己這種心態不對,卻又控制不住,又想他出人頭地,又不願他遠離,分明是應了詩中所言――悔教夫婿覓封侯!
關秀秀咬著下唇,手伸入了枕頭下,慢慢的摩挲著,下面是她黏好的那人的畫像!
郭志彬也真奸猾,第一次走的時候留下了畫像,第二次走的時候留下了親筆摘錄的書冊,分明叫他兒子忘不了他。
關秀秀的手指又往裡伸了些,這次碰到的是一摞信紙,因通信不便,郭志彬便提前寫好這數封家信,囑她一個月打開一封。
真是,又愛又恨啊。
遷都是大事,乃們想想把北京遷到南京,就知道多麻煩了,反正朱棣前後準備了十多年,朱元璋也想遷,但是沒遷成。
北京郊區有明十三陵,其中就包括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大家以後旅遊的話,有興趣可以去逛逛,不過裡面值錢的陪葬基本都沒了。
177 路遇小娘子(500打賞加更)
雖然關秀秀恨不能馬上就走,卻耐不住人情送往,國公府的老太君待她甚好,得帶著兒子去辭行,孫三奶奶,陳五奶奶,幾個交好的奶奶也得逐一打過招呼。
還要問下關妞妞,有什麼物件要捎回老家。
一拖就過去了小半個月,到了臨行之時,國公府的太太奶奶們都送了臨別禮來,交好的奶奶們也送了東西,加上李氏為孫子媳婦準備的,林林總總,最後竟然裝滿了足足三大車。
關秀秀帶著兒子,還有玲瓏兩個大丫鬟乘著一輛馬車,還帶著兩房家人,到出發的時候,真是浩浩蕩蕩。
陸棋風剛巧接了趟差事,順路送她們娘倆一程,又從鏢局請了幾個鏢師,關秀秀便帶著兒子上了路。
郭豆豆的精神好上許多,已經不像是先前那般小心謹慎,自幼在學士府里生活的小兒,對著外面的一切都新鮮無比。
只是現下尚是寒冬臘月,關秀秀也不許他打開車窗,只在客棧打尖的時候,允他出來玩玩。
因帶了兒子,關秀秀也不急於趕路,一日裡走走停停,晚上落腳一定要在城鎮之中,又叫下人買了熟肉酒水答謝一干鏢師,這些人甚是盡心盡力,一路上倒也平安。
平日裡十五六日的路程硬生生的拖成了二十餘天,眼見安肅縣城就在左右,關秀秀再也按捺不住思鄉之情,催促快些趕路。
鏢師們這一趟十分輕省,眼見到了地頭,也都配合起來,盼著交了這一趟鏢,趕緊回家過年。
外面北風呼號,車廂內卻是暖意陣陣,車中間燒了個炭盆,又用被子圍了腿腳,盆子裡還烤著兩隻紅薯。郭豆豆靠在關秀秀懷裡,心不在焉的跟讀著,一雙大眼睛不時的瞄向炭盆。
關秀秀捏了捏他的鼻子,笑罵道:“你個饞貓,趕緊背會了,不背會不許你吃!”
郭浩儒眼中閃過激賞,“不錯,就是買地,遷都之後,北京地價必然暴漲,不過,你不要在京城之中大肆購買,只要小心的收購京郊的田地就好。”
郭浩儒的這個計劃,和關秀秀當初的想法不謀而合。
關秀秀心中甚是歡喜,郭浩儒這一吩咐,和她原先準備私下行動便大不相同,她一人財力到底有限,有了郭浩儒的特許,整個學士府都會是她的後盾。
關秀秀強自壓抑住自己激動的心思,痛快的點了頭:“兒媳一定謹言慎行,小心行事。”
郭浩儒看著關秀秀略顯瘦削的臉龐,嘆了口氣道:“本來這事,交給志彬去辦最好,只是――”
他餘下的話沒有說出來,關秀秀微微低頭,心中卻莫名的起了兩股矛盾的心思,一方面是為郭志彬跑船在外而神傷,一方面則是莫名的有些慶幸,若郭志彬尚在家中,這等事情怎會輪到她來出手。
郭浩儒咳了兩聲,又道:“你不要擔心,我會安排兩房可靠的家人與你一起,都是長年給府里打理莊子的,買賣田地的時候,你儘管叫他們出頭,只要在後面照看一下就好。”
一個年輕婦人,到底不適合拋頭露面,只是有個主子坐鎮,下面的人辦事會更盡心些。
關秀秀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輕聲應了,郭浩儒又囑咐了她一番,見天色不早了,叫她帶了豆豆回房。
關秀秀幾年未見父母,現下得了公婆的尚方寶劍,歸心似箭,恨不能馬上就收拾行李,打包奔回老家。
輾轉一個晚上沒有安眠,不斷的盤算著這次回鄉,要帶些什麼回去,現下是冬天了,趕著回去正好過年,小兒長得快,帶足禦寒的衣服就好,旁的衣服來年再做新的。
郭豆豆歲數還小,啟蒙的事情她就做的來,幼學啟蒙的書都要帶著,三字經百家姓――
關秀秀思緒一頓,郭志彬這次臨走的時候塞給她幾本親手抄錄的三字經百家姓,她依稀記得有幾天晚上,這人是挑燈夜戰來著,當時以為是忙著整理帳冊,後來明了,怕是給兒子抄錄書冊。
也好,郭志彬那一手字倒是拿的出手,就叫兒子臨摹他的字跡好了。
船隊一旦離開大明疆域,傳遞信息便困難非常,像是上一次,整整一年多的時間,也只知道了船隊的返航時間。
想到郭志彬下次返航,滿懷期待的回到家中,卻撲了個空,妻兒俱不在家,關秀秀心中便是莫名的快意。
她知曉自己這種心態不對,卻又控制不住,又想他出人頭地,又不願他遠離,分明是應了詩中所言――悔教夫婿覓封侯!
關秀秀咬著下唇,手伸入了枕頭下,慢慢的摩挲著,下面是她黏好的那人的畫像!
郭志彬也真奸猾,第一次走的時候留下了畫像,第二次走的時候留下了親筆摘錄的書冊,分明叫他兒子忘不了他。
關秀秀的手指又往裡伸了些,這次碰到的是一摞信紙,因通信不便,郭志彬便提前寫好這數封家信,囑她一個月打開一封。
真是,又愛又恨啊。
遷都是大事,乃們想想把北京遷到南京,就知道多麻煩了,反正朱棣前後準備了十多年,朱元璋也想遷,但是沒遷成。
北京郊區有明十三陵,其中就包括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大家以後旅遊的話,有興趣可以去逛逛,不過裡面值錢的陪葬基本都沒了。
177 路遇小娘子(500打賞加更)
雖然關秀秀恨不能馬上就走,卻耐不住人情送往,國公府的老太君待她甚好,得帶著兒子去辭行,孫三奶奶,陳五奶奶,幾個交好的奶奶也得逐一打過招呼。
還要問下關妞妞,有什麼物件要捎回老家。
一拖就過去了小半個月,到了臨行之時,國公府的太太奶奶們都送了臨別禮來,交好的奶奶們也送了東西,加上李氏為孫子媳婦準備的,林林總總,最後竟然裝滿了足足三大車。
關秀秀帶著兒子,還有玲瓏兩個大丫鬟乘著一輛馬車,還帶著兩房家人,到出發的時候,真是浩浩蕩蕩。
陸棋風剛巧接了趟差事,順路送她們娘倆一程,又從鏢局請了幾個鏢師,關秀秀便帶著兒子上了路。
郭豆豆的精神好上許多,已經不像是先前那般小心謹慎,自幼在學士府里生活的小兒,對著外面的一切都新鮮無比。
只是現下尚是寒冬臘月,關秀秀也不許他打開車窗,只在客棧打尖的時候,允他出來玩玩。
因帶了兒子,關秀秀也不急於趕路,一日裡走走停停,晚上落腳一定要在城鎮之中,又叫下人買了熟肉酒水答謝一干鏢師,這些人甚是盡心盡力,一路上倒也平安。
平日裡十五六日的路程硬生生的拖成了二十餘天,眼見安肅縣城就在左右,關秀秀再也按捺不住思鄉之情,催促快些趕路。
鏢師們這一趟十分輕省,眼見到了地頭,也都配合起來,盼著交了這一趟鏢,趕緊回家過年。
外面北風呼號,車廂內卻是暖意陣陣,車中間燒了個炭盆,又用被子圍了腿腳,盆子裡還烤著兩隻紅薯。郭豆豆靠在關秀秀懷裡,心不在焉的跟讀著,一雙大眼睛不時的瞄向炭盆。
關秀秀捏了捏他的鼻子,笑罵道:“你個饞貓,趕緊背會了,不背會不許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