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頁
總有一天,這個世界會沒有喪屍。
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以後可能會成長為憂國憂民的大人。他們的前行,少不了就是困難、勇氣和決心。希望這些品質,能幫助他們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
大爺十分動容。
他就喜歡這種有社會責任感的後輩。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這樣,社會就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特別是弄出這個喪屍的人。
大爺把對鬧出喪屍的氣憤變成力氣,花了大力氣解決喪屍。
時間有限,他們就只清掃了一條街。
回到村里,已經天黑了。
大爺道:“你們先回去休息吧,明天我會和村里人說明外面的情況。”
有些事實,必須大爺親自說,才有說服力。
翌日。
村裡的老人知道了外面的消息,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他們的子女,還在外面啊。
“大家都要好好地活著,才能等到見面的那一天。”太爺厲聲道。
周婆哭得不能自已:“真的會有見面的那一天嗎?”
“你自己都不相信,咱們會有哪一天呢?你們自己要相信,可以見到他們,他們才會出現在你們面前啊。”山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說是他的後輩,他這個長輩,是真心想讓他們好的。
小龍和小鳳懂事地窩在周婆身邊,他們這兩天吃了不少周婆家的紅薯餅。
周婆感受到孩子們的溫熱,抹掉眼淚。有孩子在呢,她可不能嚇到孩子們。
這幾個孩子,在這次“會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老人最受不了,就是孩子。
孩子們一撒嬌,比幾個青年人說什麼都管用。這在秦老太身上已經深深體現了,現在在山上,依舊好使。
顧細知道,除了孩子們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轉移大家的注意力。
所以,她受過晶核光照的雞和小蔥貢獻出來,當然,那隻雞生出來的雞蛋,也都能拿出來了。
老人們種了一輩子的地,養了一輩子的雞鴨鵝,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種地和養家禽,這是他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他們最關注的事情就是這兩件,除此之外,就是家人。
他們的事業心都在這上面了。
看到成色這麼好的小蔥、雞和雞蛋,大家都很激動,關注起這件事了。
那些悲傷擔憂的情緒當然還有,但是會藏在心裡。
他們也事情做,就不會總是想那些不開心的事情了。
沈青松和顧細已經摸索出一點使用晶核光的經驗了。
廣播中說,人體可以直接吸收晶核,但是他們在這裡,聽大爺說,從沒出現過那些高階喪屍,既然不需要面對什麼特別厲害的喪屍,他們又何必直接吸收晶核呢?
有進有出,才是循環相通,強勁的能量必須發揮出來,才不會聚集在體內。
所以,這種“食補”更適合他們現在的運動量。
按照太爺的身體感受情況,他老人家也是這麼說的,直接吸收晶核,對一般人來說,的確可以短時間補充能量,但是食補更加溫和持久。
顧細當然是先示範,她在自家菜園子裡搭了一個棚,將菜地一分為二,一般是不搭棚,一般是搭棚,棚里在夜晚會放上晶核。
小雞那邊也是這麼做的。
一段時間後,山裡的長輩親眼看到了區別,都對這神奇的一切感到驚嘆。
之後,沈青松、顧細、喵喵、陸章和蘇悅這幾個中青年人,就變成了棚工,每天不是在搭棚,就是在搭棚的路上。
等到山上的人家都有了棚的時候,他們也清掃完了大半個鎮子。
他們將在鎮上獲得的東西放在一個空置的屋子,告訴老人們誰想去拿都可以去拿。
不過,顧細他們發現,老人們從來不會白拿他們從鎮上找到的東西,每次都會帶一點自家的東西,以物易物。
周婆道:“不能讓你們吃虧,太爺說,你們去外面很危險很辛苦的,你們也是我們的後輩,我們心疼哪。”
陸章感動極了,扶住周婆:“婆婆,我們沒事。”
“哪兒能沒事呢,你們也是別人家的兒女,現在來到這裡,就跟我們見不到自家親生孩子一樣,你們也見不到你們的親生父母,這種見不到至親之人的感受,是一樣的。”周婆感同身受。
青年人們難得沉默下來。他們的父母,的確都沒了。
可惡的病毒讓多少原本溫暖的家庭破裂啊。
大家唯有抱團取暖,才能度過難關。
“他們說不定還在看著咱們呢,”周婆自知失言,連忙道,“我一直覺得,他們並沒有離開,只是換了個形式陪在我們身邊。要不然,咱們老祖宗為什麼全都是樹碑呢?這些流傳數千年的傳統習俗,肯定都有意義的。”
周婆從小就是接受這樣的教育,她沒讀過書,可是卻能分毫不差記住一年到頭裡該祭拜的時間和祭拜的祭詞。
曾經,有人說她迷信,她不懂什麼叫迷信,反正她就是這樣長大的,別人這樣說就這樣說唄。
可惜,懂得傳統習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顧細點頭:“周婆,我們知道的,要不,我們全部人一起弄一次祭拜儀式吧。”
心靈安慰也好,確有其事也罷,總要有個渠道,讓這些老人,以及見到太多喪屍的他們,有個抒發渠道。
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以後可能會成長為憂國憂民的大人。他們的前行,少不了就是困難、勇氣和決心。希望這些品質,能幫助他們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
大爺十分動容。
他就喜歡這種有社會責任感的後輩。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這樣,社會就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特別是弄出這個喪屍的人。
大爺把對鬧出喪屍的氣憤變成力氣,花了大力氣解決喪屍。
時間有限,他們就只清掃了一條街。
回到村里,已經天黑了。
大爺道:“你們先回去休息吧,明天我會和村里人說明外面的情況。”
有些事實,必須大爺親自說,才有說服力。
翌日。
村裡的老人知道了外面的消息,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他們的子女,還在外面啊。
“大家都要好好地活著,才能等到見面的那一天。”太爺厲聲道。
周婆哭得不能自已:“真的會有見面的那一天嗎?”
“你自己都不相信,咱們會有哪一天呢?你們自己要相信,可以見到他們,他們才會出現在你們面前啊。”山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說是他的後輩,他這個長輩,是真心想讓他們好的。
小龍和小鳳懂事地窩在周婆身邊,他們這兩天吃了不少周婆家的紅薯餅。
周婆感受到孩子們的溫熱,抹掉眼淚。有孩子在呢,她可不能嚇到孩子們。
這幾個孩子,在這次“會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老人最受不了,就是孩子。
孩子們一撒嬌,比幾個青年人說什麼都管用。這在秦老太身上已經深深體現了,現在在山上,依舊好使。
顧細知道,除了孩子們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轉移大家的注意力。
所以,她受過晶核光照的雞和小蔥貢獻出來,當然,那隻雞生出來的雞蛋,也都能拿出來了。
老人們種了一輩子的地,養了一輩子的雞鴨鵝,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種地和養家禽,這是他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他們最關注的事情就是這兩件,除此之外,就是家人。
他們的事業心都在這上面了。
看到成色這麼好的小蔥、雞和雞蛋,大家都很激動,關注起這件事了。
那些悲傷擔憂的情緒當然還有,但是會藏在心裡。
他們也事情做,就不會總是想那些不開心的事情了。
沈青松和顧細已經摸索出一點使用晶核光的經驗了。
廣播中說,人體可以直接吸收晶核,但是他們在這裡,聽大爺說,從沒出現過那些高階喪屍,既然不需要面對什麼特別厲害的喪屍,他們又何必直接吸收晶核呢?
有進有出,才是循環相通,強勁的能量必須發揮出來,才不會聚集在體內。
所以,這種“食補”更適合他們現在的運動量。
按照太爺的身體感受情況,他老人家也是這麼說的,直接吸收晶核,對一般人來說,的確可以短時間補充能量,但是食補更加溫和持久。
顧細當然是先示範,她在自家菜園子裡搭了一個棚,將菜地一分為二,一般是不搭棚,一般是搭棚,棚里在夜晚會放上晶核。
小雞那邊也是這麼做的。
一段時間後,山裡的長輩親眼看到了區別,都對這神奇的一切感到驚嘆。
之後,沈青松、顧細、喵喵、陸章和蘇悅這幾個中青年人,就變成了棚工,每天不是在搭棚,就是在搭棚的路上。
等到山上的人家都有了棚的時候,他們也清掃完了大半個鎮子。
他們將在鎮上獲得的東西放在一個空置的屋子,告訴老人們誰想去拿都可以去拿。
不過,顧細他們發現,老人們從來不會白拿他們從鎮上找到的東西,每次都會帶一點自家的東西,以物易物。
周婆道:“不能讓你們吃虧,太爺說,你們去外面很危險很辛苦的,你們也是我們的後輩,我們心疼哪。”
陸章感動極了,扶住周婆:“婆婆,我們沒事。”
“哪兒能沒事呢,你們也是別人家的兒女,現在來到這裡,就跟我們見不到自家親生孩子一樣,你們也見不到你們的親生父母,這種見不到至親之人的感受,是一樣的。”周婆感同身受。
青年人們難得沉默下來。他們的父母,的確都沒了。
可惡的病毒讓多少原本溫暖的家庭破裂啊。
大家唯有抱團取暖,才能度過難關。
“他們說不定還在看著咱們呢,”周婆自知失言,連忙道,“我一直覺得,他們並沒有離開,只是換了個形式陪在我們身邊。要不然,咱們老祖宗為什麼全都是樹碑呢?這些流傳數千年的傳統習俗,肯定都有意義的。”
周婆從小就是接受這樣的教育,她沒讀過書,可是卻能分毫不差記住一年到頭裡該祭拜的時間和祭拜的祭詞。
曾經,有人說她迷信,她不懂什麼叫迷信,反正她就是這樣長大的,別人這樣說就這樣說唄。
可惜,懂得傳統習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顧細點頭:“周婆,我們知道的,要不,我們全部人一起弄一次祭拜儀式吧。”
心靈安慰也好,確有其事也罷,總要有個渠道,讓這些老人,以及見到太多喪屍的他們,有個抒發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