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封后大典後康熙給自己放了七天婚假,金尊玉貴嬌生慣養的小公主被冷酷無情的阿瑪扔到了太后宮裡, 代父母盡孝。
主要是兄長們年紀大了,南三所的姐姐們又俱已出嫁, 只能送去陪宮裡唯一的長輩了。
太皇太后歷經三朝也沒能熬過歲月的無情, 已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七十五歲高齡薨逝。
太皇太后的去世給康熙帶來了沉痛的打擊, 他失去了最後一個與他血脈相連的親近長輩, 從此於這世間他再無庇護之所。
皇太后也因為太皇太后的病逝纏綿病榻半年之久,康熙在太皇太后去世後對這位僅存的嫡母更溫和了幾分,在純禧公主出嫁後,多次帶甜珠珠去給太后請安。
烏希哈知道他的心意,也常常在宮嬪不請安的日子打發甜珠珠去給太后磨磨時間,也因此常常碰見被宣妃帶著來盡孝的胤祺,小兄妹兩的感情很好。
七天婚假後,康熙去上朝,烏希哈在坤寧宮接受皇子皇女、後宮嬪妃在她封后之後的第一次請安。
小輩們站了一列,純禧公主和駙馬站在頭一個,前面的兄姐都帶著伴侶,到後面就多是一個人站一排了,只一個保清孤零零站在和敏跟和雅夫婦中間。
蒙古被打服後,大清去了心腹大患,又通過貿易手段不斷馴化,如今已對大清俯首稱臣,再沒有做刺頭的底氣,自然不需要再有公主和親。
這些烏希哈看著長大的姑娘們都在京中找到了歸宿,最早出嫁的純禧還帶了去年剛生的孩子進宮,這是這一輩的第一個外孫。
坐在一旁的惠嬪見兒子大大咧咧地站在頭一個眼睛都使抽筋了,烏希哈見她實在糾結,便開口說道,「國禮已在七天前行過了,今兒是家禮,咱們只分長幼。」
保成一聽便明白了,笑道,「惠額娘不必如此小心,今日我們兄弟姐妹如此,是早已商量好的,否則珠珠那個小丫頭尾巴要翹上天了。」
珠珠出生就是固倫公主,如今更是名正言順,其他姐妹可只是和碩公主,若按尊卑,除了保成都該站在她身後,畢竟最早入朝的保清如今也不過才是貝勒的頭銜。
站在最後面的甜珠珠探出頭來,古靈精怪,「二哥又冤枉我,我哪裡有翹尾巴,我可是哥哥姐姐們的小甜心,最乖了。」
前面的兄姐笑著指她,站在前面的胤祺與她親厚,轉過頭,「對對對,咱們家的小甜心是摻了辣椒的。」
甜珠珠被揭了老底,旁邊還有那麼多妃母們笑著看她,惱羞成怒,「臭七哥,你可別想要我的絡子了。」
在女紅上完美繼承了烏希哈天賦的甜珠珠,只能接受她額娘的寶貴經驗,放棄拿針,靠絡子證明自己還是個心靈手巧的小天才。
眾人又是哄堂大笑,輪番逗著小妹妹。
「說起來今兒還是珠珠頭一回見到小外甥,做小姨的可得大方些給個見面禮?大姐覺得珠珠的絡子就極好。」
新婚不久的榮憲、純恪、端敬姐妹三個也跟著起鬨,「是也是也,珠珠先時已送過姐姐們新婚禮了,便先討個絡子沾沾大姐姐的福氣,也給你添個小外甥如何?我們幾個姐姐這可又是三個絡子。」
甜珠珠瞪眼,看大哥也有開口的意思,急得跳腳,「大哥!我的新婚禮、大侄女的見面禮我可都送過了!」
保清得意地大笑,「大侄女的送過了,可還有個小的呢。」
眾人連忙驚訝地看向大福晉,笑著看戲的烏希哈開口問道,「大福晉可是又有了?」
大福晉福身,笑得溫婉,「回皇額娘,兒臣前些日子把了脈,如今已滿三個月了,這才好說出來給長輩們報喜。」
滿堂歡喜,惠嬪收恭喜收的合不攏嘴,就連甜珠珠都顧不上要多打一個絡子的煩惱,一臉驚喜地看著大福晉的肚子。
旁邊的榮嬪打趣道,「惠姐姐今兒可是大喜,可不得好生犒勞犒勞大福晉?」
通嬪打配合,「誒呀,我看惠姐姐今兒戴的十八子可好看,正配大福晉的衣裳。」
惠嬪也不惱,笑得極高興,抬手就親自取下了脖子前掛的珠子,起身戴到了大福晉的脖子上,「好孩子,這珠子是沉香木的,最養精神。」
烏希哈看得高興,又有些擔心歷史上大福晉的結局,「回頭本宮給太醫院傳個令,叫你用慣的太醫平日裡常去把脈,有身子的人最要緊,你們已是經過一回的,我們做長輩的也就能給你們多些方便。」
臨走的時候,大福晉除了原本人人都有的賞賜還多得了一份燕窩、阿膠之類補身子的東西。
坤寧宮只留下了保成、胤禛還有甜珠珠。
烏希哈想叫人把甜珠珠帶下去,無奈這丫頭會撒嬌,扭股糖似的賴在她身上不肯下去。
她看向保成,當年進宮時的那個小團團已經是個朗月清風,如庭前玉樹的青年了,她的保成文武雙全、朝臣讚賞,上孝敬長輩,下友愛手足,就像是冉冉升起的新的太陽,又像是初初長成的雄獅,溫和而有力量。
但還是像小時候一樣依賴她,親近她。幼時她庇護寵愛他,如今他長大了也將她護在羽翼之下。
封后大典前,她想著孝昭皇后封后時他難過的樣子,還曾與康熙說過不住在坤寧宮了,她自己也習慣了永壽宮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不知怎的被這孩子聽到了,還特意過來勸說她,「皇額娘去世已經很多年了,這坤寧宮也早住過了孝昭皇后,早不是皇額娘當初住的模樣,額娘您該放心住的,皇額娘留下的東西皇阿瑪也早都給了我,我那裡自有念想。再者說了,保成已經長大了,早不像幼時不懂事。」
主要是兄長們年紀大了,南三所的姐姐們又俱已出嫁, 只能送去陪宮裡唯一的長輩了。
太皇太后歷經三朝也沒能熬過歲月的無情, 已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七十五歲高齡薨逝。
太皇太后的去世給康熙帶來了沉痛的打擊, 他失去了最後一個與他血脈相連的親近長輩, 從此於這世間他再無庇護之所。
皇太后也因為太皇太后的病逝纏綿病榻半年之久,康熙在太皇太后去世後對這位僅存的嫡母更溫和了幾分,在純禧公主出嫁後,多次帶甜珠珠去給太后請安。
烏希哈知道他的心意,也常常在宮嬪不請安的日子打發甜珠珠去給太后磨磨時間,也因此常常碰見被宣妃帶著來盡孝的胤祺,小兄妹兩的感情很好。
七天婚假後,康熙去上朝,烏希哈在坤寧宮接受皇子皇女、後宮嬪妃在她封后之後的第一次請安。
小輩們站了一列,純禧公主和駙馬站在頭一個,前面的兄姐都帶著伴侶,到後面就多是一個人站一排了,只一個保清孤零零站在和敏跟和雅夫婦中間。
蒙古被打服後,大清去了心腹大患,又通過貿易手段不斷馴化,如今已對大清俯首稱臣,再沒有做刺頭的底氣,自然不需要再有公主和親。
這些烏希哈看著長大的姑娘們都在京中找到了歸宿,最早出嫁的純禧還帶了去年剛生的孩子進宮,這是這一輩的第一個外孫。
坐在一旁的惠嬪見兒子大大咧咧地站在頭一個眼睛都使抽筋了,烏希哈見她實在糾結,便開口說道,「國禮已在七天前行過了,今兒是家禮,咱們只分長幼。」
保成一聽便明白了,笑道,「惠額娘不必如此小心,今日我們兄弟姐妹如此,是早已商量好的,否則珠珠那個小丫頭尾巴要翹上天了。」
珠珠出生就是固倫公主,如今更是名正言順,其他姐妹可只是和碩公主,若按尊卑,除了保成都該站在她身後,畢竟最早入朝的保清如今也不過才是貝勒的頭銜。
站在最後面的甜珠珠探出頭來,古靈精怪,「二哥又冤枉我,我哪裡有翹尾巴,我可是哥哥姐姐們的小甜心,最乖了。」
前面的兄姐笑著指她,站在前面的胤祺與她親厚,轉過頭,「對對對,咱們家的小甜心是摻了辣椒的。」
甜珠珠被揭了老底,旁邊還有那麼多妃母們笑著看她,惱羞成怒,「臭七哥,你可別想要我的絡子了。」
在女紅上完美繼承了烏希哈天賦的甜珠珠,只能接受她額娘的寶貴經驗,放棄拿針,靠絡子證明自己還是個心靈手巧的小天才。
眾人又是哄堂大笑,輪番逗著小妹妹。
「說起來今兒還是珠珠頭一回見到小外甥,做小姨的可得大方些給個見面禮?大姐覺得珠珠的絡子就極好。」
新婚不久的榮憲、純恪、端敬姐妹三個也跟著起鬨,「是也是也,珠珠先時已送過姐姐們新婚禮了,便先討個絡子沾沾大姐姐的福氣,也給你添個小外甥如何?我們幾個姐姐這可又是三個絡子。」
甜珠珠瞪眼,看大哥也有開口的意思,急得跳腳,「大哥!我的新婚禮、大侄女的見面禮我可都送過了!」
保清得意地大笑,「大侄女的送過了,可還有個小的呢。」
眾人連忙驚訝地看向大福晉,笑著看戲的烏希哈開口問道,「大福晉可是又有了?」
大福晉福身,笑得溫婉,「回皇額娘,兒臣前些日子把了脈,如今已滿三個月了,這才好說出來給長輩們報喜。」
滿堂歡喜,惠嬪收恭喜收的合不攏嘴,就連甜珠珠都顧不上要多打一個絡子的煩惱,一臉驚喜地看著大福晉的肚子。
旁邊的榮嬪打趣道,「惠姐姐今兒可是大喜,可不得好生犒勞犒勞大福晉?」
通嬪打配合,「誒呀,我看惠姐姐今兒戴的十八子可好看,正配大福晉的衣裳。」
惠嬪也不惱,笑得極高興,抬手就親自取下了脖子前掛的珠子,起身戴到了大福晉的脖子上,「好孩子,這珠子是沉香木的,最養精神。」
烏希哈看得高興,又有些擔心歷史上大福晉的結局,「回頭本宮給太醫院傳個令,叫你用慣的太醫平日裡常去把脈,有身子的人最要緊,你們已是經過一回的,我們做長輩的也就能給你們多些方便。」
臨走的時候,大福晉除了原本人人都有的賞賜還多得了一份燕窩、阿膠之類補身子的東西。
坤寧宮只留下了保成、胤禛還有甜珠珠。
烏希哈想叫人把甜珠珠帶下去,無奈這丫頭會撒嬌,扭股糖似的賴在她身上不肯下去。
她看向保成,當年進宮時的那個小團團已經是個朗月清風,如庭前玉樹的青年了,她的保成文武雙全、朝臣讚賞,上孝敬長輩,下友愛手足,就像是冉冉升起的新的太陽,又像是初初長成的雄獅,溫和而有力量。
但還是像小時候一樣依賴她,親近她。幼時她庇護寵愛他,如今他長大了也將她護在羽翼之下。
封后大典前,她想著孝昭皇后封后時他難過的樣子,還曾與康熙說過不住在坤寧宮了,她自己也習慣了永壽宮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不知怎的被這孩子聽到了,還特意過來勸說她,「皇額娘去世已經很多年了,這坤寧宮也早住過了孝昭皇后,早不是皇額娘當初住的模樣,額娘您該放心住的,皇額娘留下的東西皇阿瑪也早都給了我,我那裡自有念想。再者說了,保成已經長大了,早不像幼時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