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這裡,唐婆子又讓唐朝找一些尺頭,在李漱出門上工的我衣那裡,接上一道牙邊。既增了長短,看著也好看。

  唐朝一聽,起身回屋去翻尺頭。這一邊李漱一看嫂子和大娘都忙了起來,便自發的先回房把衣服能從身上換上來的換,能直接抱過來的抱過來。

  一時間,唐家小院的堂屋裡,唐朝和她娘一起做著針線活,李漱練字讀書看著爐火。而笨手笨腳的事李狗蛋便在一旁一會兒哄著醒醒睡睡的兒子,一會坐在小板凳上就著水壺中的熱水洗著兒子的尿布,和家裡其他人的衣服。

  一般情況下,家裡的粗活重活都是李狗蛋在干。但什麼是粗活,什麼是重活。卻是由唐朝指派的。

  就好比兒子的尿布,唐朝就從來沒有自己洗過一回的。

  又好比一些衣服裙子,唐朝也就只有剛成親時,還在熟悉期的那會自己洗過。

  所以說,結婚時男人是打下什麼底,以後便是什麼底。

  時間一長,這些家務活,在李狗蛋的眼裡,便成了他應該做的一般。

  作者有話要說:  唐朝:狗蛋,兒子嘴角怎麼起了個泡?是不是燙著了?

  李狗蛋:不能呀,我都嘗過不燙了才餵他的。

  唐朝:…你丫老皮老肉的,和嬰兒能一樣嗎?

  第36章

  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唐朝和她娘商量了以後,李狗蛋哥倆照辦的。在這個家裡,他們哥倆只有旁聽權卻沒有參與權。一則李狗蛋生性憨厚,並不計較這些,而李漱年紀小,卻對長嫂如母還是知道的,二一則兄弟倆心裡對唐朝娘倆是真心敬重。

  說句最現實的,至從成了一家人,他們就沒有挨過餓,受過凍。可見家裡的事情,還是女人比男人更會過日子。

  話說回來,靠著府里,待孩子長大再出府卻是唐朝想想到的最穩妥的辦法了。不然先不說唐朝或是唐婆子母女誰看孩子,誰找活計,就說李漱小小年紀,出了府又能幹什麼,全家的生計便都壓在了李狗蛋身上。

  可李狗蛋自小在府里長大,雖是經常跟著管事們出去,但那也不是真正的生活在外面的人。對於外面的人情世故,估計還沒有唐朝這個半路出家的知道的多呢。

  而且李狗蛋的性格也不適合,出去被人賣了,都有可能。

  大奶奶張氏估計也是想到這一點,才會將她們一家留下來的吧。

  所以以後要像今天一樣,多多地往府里去走動呢。

  她們家也算是有點小錢了,可那些錢,一但出去了,柴米油鹽哪樣不花錢。首先,她們得有套房子吧。這京城居大不易,房子哪是那麼好買的。買不起,就得租,租金貴不貴是兩說,幾年下來,就趕上一套房子的錢了。太虧了。

  再說干點小買賣吧,她們家老的老,小的小,又能幹什麼。唐朝算計過,這年頭只有干吃食這一行,還不會積壓了貨物。但干吃食的,大了干不起,小了也不一定能掙到錢。

  一天天死累死累的,還不一定比府里拿的多。遇到個地痞什麼的,再收點保護費,得,一天都白幹了。

  若是趕上年景不好,天災人禍輪流來一遭,她們這個家就徹底垮了。

  所以,在李漱長大前,孩子能鬆手前,靠著榮國府是最穩當的事情了。

  也因此,唐朝又在心中為善解人意的大奶奶張氏點了一排十二個贊。

  一份穩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對一個家來說,是多麼重要呀!

  歲月匆匆,幾年時間流水一般地過去。唐朝除了又生了個閨女外,日子倒也沒有什麼變化。日常閒了,就繡些個手帕荷包,或是帶點新奇的手包一類的東西送到繡坊去寄賣,雖然掙不了多少錢,但有點進項總比沒有強。

  除了這些,唐朝還非常積極地進府給這些奶奶太太們請安,送一些便宜或是新奇的東西。她是知道這些富貴人家的喜好的。沒見原著中的劉姥姥弄了一些菜乾瓜乾的就能把這些人吃的眉開眼笑的。

  這些東西非常的不值錢。唐朝家裡是有地的,雖然憑出去了,但人頭熟,讓他們三五不時地送上一些田裡的菜蔬或是菜乾野果子的過來,卻是非常方便的。再加上成親前後,唐朝用賈家各房給的添妝錢又托人買了些土地。

  加上原來就有的,還有這幾年陸續買的。現在唐朝名下有了將近兩百畝的土地。這些地一年的進項,竟也有不少的銀子。

  雖然不少,但若不是有著府里可靠,月月家裡都有進項,估計也攢不下錢。

  話說遠了,唐朝讓人弄來了這些野路子後,自家收拾一番再送進府里當成孝敬,轉手得來的賞賜便是這些菜蔬的十好幾倍,更別提一些首飾和衣服尺頭了。

  雖然二房的王氏幾十年如一日的喜歡賞人舊衣服,但唐朝卻並不嫌棄。那麼好的料子,就穿了那麼幾回,有的還沒有上身,或是過過水。跟新的差不多。

  這些衣服,讓她娘改改樣子,她和她娘都不缺出門見客的大衣服了。這可省了不少的錢。

  唐朝不是清高的人,穿王氏的舊衣服會有什麼被瞧不起的心理。她在現代,小的時候,還穿過表姐穿小的衣服呢,那時候表姐的衣服還沒有王氏的新呢。

  大房的大奶奶張氏倒是個實惠的,會賞一些金銀錁子。而史氏就奢侈了一些,經常會賞一些釵呀,環呀的小首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