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府里的哥兒和姐兒是有幾位,但問題是生產的主子就只有那麼三瓜兩棗的,但下人奴才卻是忒能生了。

  於是放人吧。再不放人,早晚得出事。

  史氏一看那名冊,也是一驚。聽了張氏的想法,思慮再三,最終也同意了這個要求,尤其是張氏還有一個她不能反駁的理由,為賈敏祈福。

  當然,唐朝去見張氏的時候,還並不知道府里要大批量放人的事情。

  一番拜謝後,

  張氏叮囑唐朝此事不要讓人知曉了。畢竟一人脫籍和全家脫籍是兩回事。而且唐朝之後還是要在賈家做事的。

  一般人家誰會願意用良民的僕役做工呢。幸好一個是二房針線上的,一個是馬房侍候馬的。還有一個,年紀最小,卻也只是陪著讀書,陪著玩的。

  「馬上就要到年底了,我已經說服了太太,在年底的時候放一些家生子出去。你們的戶籍正好是跟這批人一起辦的。雖是辦了下來,但以後仍是要留在府里的。」

  之所以要留唐朝在府里,一是這家人婆婆都是知曉得。二是瑚哥與璉哥都與這家人有一定的情份。再一個便是唐婆子畢竟是二弟妹的陪嫁,雖是嫁到了賈家,但男人沒了,卻是事實。

  於情於理,這家人都是應暫時留下的。另一個原因卻也是張氏有考慮過這家人放出去後的生計。

  小叔子小,男人又木衲。老娘年紀也大了,小孩又剛滿月。這樣的一家人放出去,那是早晚得喝西北風去。

  就算她知道這家人有些家底和土地。但成了良民,若沒有府里可以靠,那稅就夠他們一家喝一壺的了。所以好事做到底,還是留他們一家在府里罷。

  這丫頭看著精明,但畢竟年紀在那裡呢。雖知道這一家是一定要出去的,但若真的讓她們一家現在都出去了,那不是成全人,而是害人了。

  而且她的二兒子,還正經的很喜歡唐朝的小叔子。就算是為了兒子,也應該留他們一家。

  更別說唐朝當年救下瑚兒的恩情也在這裡呢。

  至於戶籍不過是個甜棗罷了。以他們家的能力,今天能讓他們脫籍,明天犯了事,照樣有辦法讓他們變成奴籍。

  而且唐婆子是二房奶奶的陪嫁。若是不留著唐朝一家在府里幹活,天知道這家人會不會一出去就餓死了,到那個時候誰知道唐婆子會不會去找王氏說情呢。若是讓王氏以為張氏在針對她做什麼。實在有些麻煩。

  可若要留下,誰知道這良不良,奴不奴的,又會給府上帶來什麼風氣。要麼乾脆都是奴才,要麼就都是平民。

  賴家的事情,張氏本來就有些不太同意。尤其賴家人看著也不像是知道感恩的樣子。所以,這才決定放唐朝一家的奴籍。

  就這樣在張氏的一番考慮下,唐朝一家便以良民的身份留在了府里。當然知道他們一家都是良民的,也不過是區區數人。

  李漱和李狗蛋職位不變,唐婆子繼續回二房的針線房上工。一家五口,除了唐朝在家裡看孩子,或是抽空繡點荷包手帕送到外面繡坊寄賣外,其他的三個人都是有正經工作的。

  本來唐朝是想要讓唐婆子留在家裡看孩子,她出去上工的。但唐婆子卻覺得唐朝現在還年輕,等孩子再大一點,還會再生下一胎,到時若是再請假,還是耽誤了上工。

  既是這樣,還不如她老老實實地留在針線房呢。

  李漱很得賈璉的喜歡,走哪裡帶到哪裡。除了教賈璉讀書的夫子,看著李漱認真學習的勁頭有些輕蔑外,其他人倒都沒有發現出來什麼。

  一是李漱圓滑,二是眾人都是看人下菜碟的,看到李漱不但得賈璉的喜歡,就連在賈瑚和張氏面前也能有個笑臉時,便不會不小瞧了他。

  「嫂子,今天那夫子又說什麼仕農工商,奴僕脫籍後三代方可科舉這些話了。」晚飯的時候,李漱一邊吃著唐婆子挾給他的五花肉,一邊對唐朝抱怨。

  「這有什麼,讓他說說,你又不會少塊肉。就算是他說的都對,他一個讀書人還不得讓你這個家生子旁聽嗎?阿漱,咱們家早晚是要出去的。你多學點沒壞處。好好讀你的書,將來考出來了,讓他只能仰望你。嗯,你也別有太大的壓力。就算是不能科舉出仕,不是還可以去商鋪一類的地方找個記帳的活技嗎?又輕省,又乾淨。能得的工錢還不少呢。」

  「噢,這些我都明白的。就是,就是。」

  「嫂子有句話,你聽聽。然後記在心裡。」

  「嫂子您說」。

  「『那些潑我們冷水的人,總有一天,我們會燒開了還給他。』這句話,你記住了。那夫子的話,你也不用放在心上。就算是再有本事,他不是還得給你們教書嗎?為了幾斗米就折腰的人,他也不過跟咱們都一樣罷了。等將來咱們考出來了,你就大大方方地去向他道謝去。謝他今天的鼓勵,你看他到時好不好意思接著。」

  她以前上學時,就最討厭這種看人下菜碟兒的『園丁』了。

  李漱聽了自家嫂子霸氣側漏的話,有些小激動地點了點頭,不過半晌又抬頭問唐朝,「嫂子,我真的能跟著璉哥兒一起去考場嗎?」

  「當然,咱家的戶籍不是給你看過了嗎?你和你大侄子都是可以科考的。就是你哥,還是算了吧。我這命呀,將來只能指望你侄子穿鳳冠霞帔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