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詔烏希哈進宮,與她深談過後,同意了。

  烏希哈仰頭,圓明園的天空比紫禁城和公主府都開闊,但還是比不上久遠記憶里的塞外。

  「大姐姐,我也想去看看,那一定是比京城更廣闊的天地。」

  「行吧,這像是你會做的事。你真決定了,誰都勸不了。」玉錄玳長嘆一聲,又問,「準備什麼時候走?」

  烏希哈道:「等過了皇阿瑪萬壽吧。」

  四爺生辰是十月三十。

  歷史上,雍正帝駕崩是在八月二十三,就在八天後。

  龍座上的四爺精神奕奕,紅光滿面,想來能平安度過這個「檻」,到時烏希哈便可放心啟程。

  ……

  八月二十一,圓明園傳來消息,四爺忽然暈厥。

  中途短暫地醒過一次,只勉強交代一句,讓弘暉監國,步軍營歸策棱父子調度,讓他們穩住京中局勢。

  太醫院院正說,四爺身上沒什麼大毛病,但十餘年來勤政太過,積勞成疾,突然爆發,怕是凶多吉少。

  后妃與皇嗣們齊聚圓明園,輪流看護四爺。

  烏希哈負責給四爺餵藥,也不知是不是她身上那個神秘又雞肋的金手指有用,只有由她來喂,四爺昏迷時才能用得進湯藥。

  但也僅限於此,四爺並無好轉跡象,病況愈發兇險。

  烏希哈忽然想起四爺剛登基那年,她為祖母孝恭仁皇后守靈時做過的夢。歷史命運就像個捉摸不透的孩童,在給了你希望之後,忽地又敲下一記重錘,告訴你它的固執。

  她只能片刻不離地守在四爺床邊,希望能有奇蹟降臨。

  九州清晏的人越來越多,近支宗室,文武大臣,仿佛是當年康熙病故的場景重現。

  院正和幾位顧命大臣讓弘暉和烏拉那拉氏做好心理準備,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

  二十三日子時,四爺呼吸一度斷絕。

  九州清晏啼天哭地,眾大臣跪請弘暉尊四爺遺詔登位,弘暉心中悲痛,但也只能接過玉璽,然後——

  然後四爺又奇蹟般地醒了過來。

  用了藥,施了針,第二天幾位太醫會診後,宣布皇上得天庇佑,脫離危險,只是虛驚一場。

  這就有點尷尬了。

  院正和禮部尚書嚇得魂不附體,他們一個「誤診」「詛咒」,一個已經安排人著手準備弘暉的登基大典,四爺若要追究,完全可以治他們「謀逆」死罪,牽連家族。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四爺能好轉,喜還是比驚更多些。

  弘暉果斷交還玉璽,親手為四爺侍奉湯藥。

  他不是曾經的胤礽,四爺對他信任有加,弟弟們從未覬覦儲君之位,所以對「到手的皇位又飛了」這件事並不失落。

  然而四爺沒罰任何人,只說自己龍體不適,尚需靜養,讓太子繼續監國理政。

  他給自己完完全全地放了兩個月的假期,等萬壽節至,在大宴上毫無預兆地宣告,要退位給弘暉。

  他在朝上對大臣們說:「朕御極十三載,雖僅為皇考五之有一,然拓疆域,建邦交,振民生,清朝綱,於江山之功足矣。」

  他私底下對兒女們說:「朕上回就是累病的,從前朝到現在,把自己逼得太緊了,此番瀕亡,倒是想通不少。朕這性子,一日坐在這龍椅上,便會逼自己勞累一日。如今朕的政令已通達天下,可也明顯覺著陷入瓶頸之中,對那些新鮮物什亦有些跟不上了。」

  「朕還怕被這至高權勢迷了心竅,渾了腦子,如你們皇瑪法晚年那般,於社稷無益不說,還傷了咱們父子情分和你們兄弟情分。」

  「朕信弘暉,也信所有孩子們,定能像朕沒登基前那樣,同心同德,相須而行。」

  四爺打定了主意,弘暉推辭三次,奉命登基。

  這是往前往後數百年裡,最平和的皇位交替,在史書上留下一段佳話。

  十二月初一,弘暉於太和殿即位,選定年號「乾豐」,以明年為「乾豐元年」,尊四爺太上皇,烏拉那拉氏為太后,弟妹們均進爵一等。

  四爺完全搬入圓明園中,弘暉每隔兩天就遣人到園子裡關心皇父身體,並將軍政大事呈給四爺過目。

  太妃們沒一個跟著四爺的。

  李氏、鈕祜祿氏、耿氏都請恩旨出宮到兒子府上抱孫子養老,年氏對「獨寵」敬謝不敏,表示自己願意跟著太后在宮裡吃喝享樂,繼續為保持美貌而奮鬥終生。

  ……

  烏希哈成了固倫長公主,一應待遇再提升。

  作為一個不走攻略皇帝皇子路線的清穿女,這大概是她能達到的最高成就吧。

  四爺醒來後,烏希哈最常帶孩子往圓明園跑,弘暉登基後索性收拾行李在圓明園自己本來的院子住下,讓四爺不至於成為空巢老人。

  她即將按原定計劃,跟著成袞扎布和策棱回漠北,往後再回京城,就是「探親」而非「回家」,只能抓緊時間在四爺跟前盡孝。

  如今四爺是太上皇,他對弘暉這個一手教養的繼承人徹底放權,宮中送來的摺子只是象徵性地翻兩下,不提異議,有臣子直接求到圓明園,他也從不接見。

  烏希哈從沒見過這樣「無心朝事」的四爺,跟民間普通的父親、爺爺沒什麼兩樣,甚至更慈愛。

  他們父女找回了在潛邸時沒有隔閡的相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