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元寶趕過來的時候,手裡還捏著一個紅臉娃娃的面具。

  王元寶把面具遞給王英,「過來的時候,看到有人賣這個,你戴著玩吧。」

  河面燭光粼粼,映在王英那純黑的眸子裡,似是有水光浮動。

  她忽然抬起頭,小聲的問,「爹能幫我戴上嗎?」

  這本就不是多難的事,王元寶接過面具,給她戴在了臉上。

  紅臉娃娃的嘴巴是咧著的,好像面具後面的王英也在笑一樣。

  「走吧,咱們再往前面逛逛去。」

  初心牽過王英,一家三口融入遊玩的百姓當中。

  *

  如今家裡的掙錢的生意又多了一門,每日清早,王元寶推車出去賣豆腐。

  晚上初心帶著王英去夜市街賣豆腐皮包子,王元寶就留在家裡磨豆漿。

  每日煮的兩鍋豆漿能出一二十張豆皮,能做七八十個豆腐皮包子。

  豆腐皮包子不大,但裡頭是純肉餡料的。

  如今肉價是十六文一斤,一斤肉也就只能做七八個餡兒。

  總的算來,每個豆腐皮包子的成本約在3-4文之間。

  不過對初心來說,肉這種東西不用常買,偶爾買一兩回,剩下的就從隨身倉庫往外拿。

  王元寶不怎麼關注家裡買菜的事,王英還小,就更不會注意了。

  到了月底,家裡算總帳,發現比上個月要多了近四錢銀子。

  要知道豆腐皮包子的生意也才做了半個月,掙的錢就已經趕上賣兩個月豆腐了。

  王元寶都想說乾脆別賣豆腐,專門賣豆腐皮包子算了。

  可一想想,他們家原就是靠賣豆腐生活的,要是不做豆腐,那豆皮還得在外買,況且也不能保證,豆腐皮的包子會一直這麼好。

  這會兒人家或許是圖個新鮮,等時間一長,說不準就吃膩了。

  可豆腐不一樣,今天燉個魚,明天做個煎豆腐,那都是桌上家常必備的菜。

  「家裡黃豆剩下不多,明天該下鄉收黃豆了。」

  王元寶應了一聲,然後注意到院子裡踢毽子的女兒王英,小聲問,「娘,咱們還去抱石村嗎,要不換一個村子吧。」

  怎麼說王英都是從抱石村買來的,他們母子要是下鄉收黃豆,肯定要把王英帶上,不可能把她這么小的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

  「上回跟人家說好了,不好不好去,最後再去一次吧,往後就去別的村收。」

  晚上吃飯的時候,初心就跟王英說了這事。

  王英在城裡待了這麼久,雖然一次都沒提過抱石村的事,但心裡卻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挨過的打,受過的罪。

  看著王英沉默下來的樣子,王元寶有些不忍心,摸著她的頭說,「阿英莫怕,你如今是咱們王家人,跟抱石村可沒有關係。」

  王英點點頭,勉強笑了笑,「謝謝爹。」

  初心沖王英招了招手,等她到跟前,變戲法似的給她塞了一顆糖。

  王英瞪大著眼睛,像是好奇初心是從哪兒變出來的。

  初心摸了摸她越發柔順的頭髮,笑著說,「你要實在不願去,就跟你爹在家看家吧。」

  「娘,路這麼遠,您一個背那麼多豆子行嗎?還是您跟阿英留在家,我下鄉去吧。」

  這些日子王元寶改變不少,幹活也主動了很多。

  都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養了王英以後,王元寶才體會到爹娘養他的不容易。

  王英見初心跟王元寶推讓著,想了想說,「阿英不怕,阿英想跟著爹爹和奶奶一起去鄉下。」

  雖然王英潛意識還有些懼怕抱石村的前後娘,可她現在已經不是抱石村人,她現在姓王,叫王英,是梓州城花枝巷王元寶的女兒。

  次日一家三口收拾好,推上獨輪車出了城。

  這回初心打算多收一些,所以推上了獨輪車,比人背要省力不說,還能讓王英坐在上頭。

  抱石村是最遠的,所以也是他們的第一站。

  時隔半個月,抱石村的鄉親們看見王英,都有些不敢認。

  這還是二牛家那個乾瘦寡言的大丫嗎?

  初心的手藝好,加上捨得吃,所以家裡的伙食水平比其他人家都要豐盛。

  王英吃得好,身上自然就漲了點肉,加上皮膚變白了一些,臉上也能看出血色了。

  家裡也沒有過小孩,所以也沒有什麼舊衣裳。

  王英穿的都是裁了新布料,現做的新衣裳。

  王元寶疼女兒,時不時就帶一兩塊花頭繩回來,碰見貨郎上門,還會給王英買頭花。

  這次下鄉,王元寶特地把王英往好了打扮,就是想讓賣掉王英的人家看看,他們不稀罕的丫頭,在他們家可是寶呢。

  初心從村口一路進去,收了十多家的豆子。

  村里人得知初心往後不再來抱石村收,一個個都認為是二牛一家賣女兒的行為,惹得初心不高興了。

  沒看見大丫到了人家後,被寶貝成什麼了。

  鄉親們心中氣憤不已,當著初心一家的面,譴責起二牛一家,又夸王英乖巧懂事。

  碰到這樣的人家,初心便告訴他們,若來年還有黃豆,可以曬乾挑好的,直接送進城南花枝巷,送多少她都收。

  聽了這個保證,鄉親們才鬆了口氣。

  畢竟賣黃豆一向是家裡少有的銀錢進項,要是陡然少了一遭,還不知從哪裡能填補上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