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說到此處,凌霜轉頭看了看晏麒,繼續向符崇反問道:「難道姝蓮郡主就不曾派人來探望嗎?「
符崇聽了凌霜的話,目光不禁多了幾分驚嘆和欣賞,笑說道:「將軍果然敏慧通透。」
聽到凌霜與符崇說的話,晏麒難掩滿臉的驚疑和失落,一時無言。
他不能否認,一向與太后來往最為密切的,便是襄國公府,前朝有自己的父親襄國公晏顯,後宮則有自己的長姐晏姈姝,而能夠差遣柔隱太妃手下之人的,晏姈姝確有最大的便利,一則她有太后作為倚仗,再則她與毓寧公主又有密友之誼,她若想設法派人來寧州,亦算是名正言順。況且,她對靖遠公府、對凌霜一直心存芥蒂,一心想著登上南曄皇后之位,卻總不免拘於閨閣的狹隘之見。如果說她為了使凌霜不得留在南曄而從中作梗,確實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思及於此,晏麒才突然想起來,那個將左少琛關進巡防營大牢的校尉殷虎,不就是曾向晏姈姝提親的人中最殷勤的一個嗎?
晏麒雖然之前從符崇口中聽到凌霜在朝中所處的困境,為她和靖遠公所遭受的猜疑而擔憂,卻從來不曾想到晏姈姝會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而當身在寧州的他想要對此有所作為時,偏偏又中了符崇之計被軟禁在醉夢裡。
而當他親眼看到寧州刺史、靖遠公舊部江實與梅岑似乎交誼非淺並且對她惟命是從時,他心中的憂懼更是無以附加——如果寧州軍已歸扶朔調遣之事傳入京中,那無疑將會累及靖遠公府,甚至成為江騁父女有擁兵反叛之野心的明證。他曾希望毓寧公主能有機會向南容澈說明寧州之形勢,可毓寧公主隨之亦被隔絕在行轅中。
當時符崇說他可以一國之君的信譽向晏麒保證凌霜安然無恙,條件則是要他從此入扶朔為臣。晏麒在答應這個條件之時並沒有過多的考慮,只有一件不可妥協之事,那便是讓符崇放棄讓凌霜入扶朔和親之議。他因為太信任南容澈的帝王之心,為了扶朔拱手送上的華澤之地而放棄凌霜並非不可能——畢竟當年正是他親自下旨讓凌霜遠赴邊疆的。因此,晏麒寧願冒險去和符崇要一個確定的承諾,讓凌霜不至於被迫去做有違於她心意的事。可是,如今看來,符崇這個一國之君,其口中所謂君王的信譽也不過如此。
但觀眼下情勢,竟是他讓凌霜陷於如此困局之中,而他不僅對她無禮在先,繼而又當著她的面表明願入扶朔,她又將如何看待他的一番用心呢?再加上晏姈姝的所作所為,不知靖遠公在京中又會是怎樣的光景。思及於此,晏麒真是失悔已極,無地自容了。
第六十二章 宣政殿君臣通誠
而此時身在南曄京城的靖遠公江騁正自聞詔入宮,他因今日早起便覺右眼瞼跳得利害,心中頗感鬱郁,現在雖是被主君臨時傳召,卻已做好了被問罪的準備。然而面見主君的情景到底與他所料想的不同。
方一進宣政殿,江騁便嗅到了一陣清雅怡人的梅香,殿中放著的幾個醒目的梅瓶相繼映入眼帘,瓶中的數枝紅梅錯落有致,秀妍可愛,顯然經過了精心的布置。南容澈正站在最接近殿門的一隻梅瓶前,見靖遠公走進來,不待他行禮,便先開口道:「好好的一株梅樹,朕一時照看不到,竟被人施以剪斫,還說剪梅是為了供朕賞玩。而朕即使心中不悅,卻總因愛惜這些梅枝,必要將其帶回來安置,既帶回來了,又如同朕認可了他們事君的一片忠心,如此既然他們看來是一心為君了,朕也就不便再治他們的罪。可是,朕對著這些被剪掉的梅枝,到底是意緒難平啊!明公,此事你怎麼看?」
靖遠公對面肅立著聽主君說完這一番話,方如儀見禮並回道:「臣以為這並非值得陛下憂心之事,折梅賞玩也是常情,陛下又何必為此耿耿於懷?況且梅枝既然已被剪下,陛下縱然問罪也不能使梅樹復原,不如暫且放開心懷,成全一點賞玩的雅興。」
「這話聽起來倒有些不像是出自靖遠公之口。」南容澈並沒有讓靖遠公平身,依舊負手站在原地,長身玉立,居高臨下繼續說道:「明公難道不知這株梅樹是凌霜親手所植,對朕來說絕非等閒一物,朕的心愛之物受損,何以不值得憂心呢?何況近來國之大事自有賢臣替朕分憂,朕之大事亦有明公從旁決斷,朕自可高枕無憂了。然而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朕總要有事可憂,才不至於顯得昏聵無識。可朕思來想去,如今除了對著梅樹傷神而外,復有何值得憂心之事呢?「
靖遠公聞言沉默移時,他咀嚼著主君的這幾句話中的意味,自已領會到南容澈心下對他私自讓凌霜出京的事很是不滿,並且終於要認真過問一番了,但他亦不急於道破,只說道:「陛下此言實在令臣惶恐,臣豈敢自為決斷陛下之大事?陛下心中若真的如此看待臣,臣死且無顏以對先帝!「
「明公言重了。「南容澈見江騁如此鄭重,容色緩和了不少,語氣也溫和了許多,繼續道:」朕並非意在責你擅權自專,可是在思暖的事上,你為父之尊嚴實在遠甚於為臣之執禮,靖遠公,朕秉承父皇遺志,對你從無疑忌。但朕終究不是父皇,不能與明公君臣相得,兩心昭昭。若你之所以如此,是為了體察朕之真心,朕亦可不予見怪。可明公縱然不肯將愛女相托,又何由讓朕再遭蒙蔽?即使朕不能做明公所謂的一心人,難道連與思暖相關之事也不便過問了嗎?思暖她身領京畿防衛之職,卻於夜半驟然離京,朕因願意相信其中另有隱情,終不忍加罪,但作為主君,朕本當明晰其中原委。朕一直在等你言明始末,可你除了在朝堂上拿一個兒女情長的理由來搪塞,竟別無他話。不知父皇在天之靈,見到明公如此事君,是否也會以為朕非明主,所以才不得明公全心以待呢?「
符崇聽了凌霜的話,目光不禁多了幾分驚嘆和欣賞,笑說道:「將軍果然敏慧通透。」
聽到凌霜與符崇說的話,晏麒難掩滿臉的驚疑和失落,一時無言。
他不能否認,一向與太后來往最為密切的,便是襄國公府,前朝有自己的父親襄國公晏顯,後宮則有自己的長姐晏姈姝,而能夠差遣柔隱太妃手下之人的,晏姈姝確有最大的便利,一則她有太后作為倚仗,再則她與毓寧公主又有密友之誼,她若想設法派人來寧州,亦算是名正言順。況且,她對靖遠公府、對凌霜一直心存芥蒂,一心想著登上南曄皇后之位,卻總不免拘於閨閣的狹隘之見。如果說她為了使凌霜不得留在南曄而從中作梗,確實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思及於此,晏麒才突然想起來,那個將左少琛關進巡防營大牢的校尉殷虎,不就是曾向晏姈姝提親的人中最殷勤的一個嗎?
晏麒雖然之前從符崇口中聽到凌霜在朝中所處的困境,為她和靖遠公所遭受的猜疑而擔憂,卻從來不曾想到晏姈姝會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而當身在寧州的他想要對此有所作為時,偏偏又中了符崇之計被軟禁在醉夢裡。
而當他親眼看到寧州刺史、靖遠公舊部江實與梅岑似乎交誼非淺並且對她惟命是從時,他心中的憂懼更是無以附加——如果寧州軍已歸扶朔調遣之事傳入京中,那無疑將會累及靖遠公府,甚至成為江騁父女有擁兵反叛之野心的明證。他曾希望毓寧公主能有機會向南容澈說明寧州之形勢,可毓寧公主隨之亦被隔絕在行轅中。
當時符崇說他可以一國之君的信譽向晏麒保證凌霜安然無恙,條件則是要他從此入扶朔為臣。晏麒在答應這個條件之時並沒有過多的考慮,只有一件不可妥協之事,那便是讓符崇放棄讓凌霜入扶朔和親之議。他因為太信任南容澈的帝王之心,為了扶朔拱手送上的華澤之地而放棄凌霜並非不可能——畢竟當年正是他親自下旨讓凌霜遠赴邊疆的。因此,晏麒寧願冒險去和符崇要一個確定的承諾,讓凌霜不至於被迫去做有違於她心意的事。可是,如今看來,符崇這個一國之君,其口中所謂君王的信譽也不過如此。
但觀眼下情勢,竟是他讓凌霜陷於如此困局之中,而他不僅對她無禮在先,繼而又當著她的面表明願入扶朔,她又將如何看待他的一番用心呢?再加上晏姈姝的所作所為,不知靖遠公在京中又會是怎樣的光景。思及於此,晏麒真是失悔已極,無地自容了。
第六十二章 宣政殿君臣通誠
而此時身在南曄京城的靖遠公江騁正自聞詔入宮,他因今日早起便覺右眼瞼跳得利害,心中頗感鬱郁,現在雖是被主君臨時傳召,卻已做好了被問罪的準備。然而面見主君的情景到底與他所料想的不同。
方一進宣政殿,江騁便嗅到了一陣清雅怡人的梅香,殿中放著的幾個醒目的梅瓶相繼映入眼帘,瓶中的數枝紅梅錯落有致,秀妍可愛,顯然經過了精心的布置。南容澈正站在最接近殿門的一隻梅瓶前,見靖遠公走進來,不待他行禮,便先開口道:「好好的一株梅樹,朕一時照看不到,竟被人施以剪斫,還說剪梅是為了供朕賞玩。而朕即使心中不悅,卻總因愛惜這些梅枝,必要將其帶回來安置,既帶回來了,又如同朕認可了他們事君的一片忠心,如此既然他們看來是一心為君了,朕也就不便再治他們的罪。可是,朕對著這些被剪掉的梅枝,到底是意緒難平啊!明公,此事你怎麼看?」
靖遠公對面肅立著聽主君說完這一番話,方如儀見禮並回道:「臣以為這並非值得陛下憂心之事,折梅賞玩也是常情,陛下又何必為此耿耿於懷?況且梅枝既然已被剪下,陛下縱然問罪也不能使梅樹復原,不如暫且放開心懷,成全一點賞玩的雅興。」
「這話聽起來倒有些不像是出自靖遠公之口。」南容澈並沒有讓靖遠公平身,依舊負手站在原地,長身玉立,居高臨下繼續說道:「明公難道不知這株梅樹是凌霜親手所植,對朕來說絕非等閒一物,朕的心愛之物受損,何以不值得憂心呢?何況近來國之大事自有賢臣替朕分憂,朕之大事亦有明公從旁決斷,朕自可高枕無憂了。然而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朕總要有事可憂,才不至於顯得昏聵無識。可朕思來想去,如今除了對著梅樹傷神而外,復有何值得憂心之事呢?「
靖遠公聞言沉默移時,他咀嚼著主君的這幾句話中的意味,自已領會到南容澈心下對他私自讓凌霜出京的事很是不滿,並且終於要認真過問一番了,但他亦不急於道破,只說道:「陛下此言實在令臣惶恐,臣豈敢自為決斷陛下之大事?陛下心中若真的如此看待臣,臣死且無顏以對先帝!「
「明公言重了。「南容澈見江騁如此鄭重,容色緩和了不少,語氣也溫和了許多,繼續道:」朕並非意在責你擅權自專,可是在思暖的事上,你為父之尊嚴實在遠甚於為臣之執禮,靖遠公,朕秉承父皇遺志,對你從無疑忌。但朕終究不是父皇,不能與明公君臣相得,兩心昭昭。若你之所以如此,是為了體察朕之真心,朕亦可不予見怪。可明公縱然不肯將愛女相托,又何由讓朕再遭蒙蔽?即使朕不能做明公所謂的一心人,難道連與思暖相關之事也不便過問了嗎?思暖她身領京畿防衛之職,卻於夜半驟然離京,朕因願意相信其中另有隱情,終不忍加罪,但作為主君,朕本當明晰其中原委。朕一直在等你言明始末,可你除了在朝堂上拿一個兒女情長的理由來搪塞,竟別無他話。不知父皇在天之靈,見到明公如此事君,是否也會以為朕非明主,所以才不得明公全心以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