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嚴某奉聖命調查扶朔使臣被拘押之事,此事既牽涉江小將軍,凡其行有所動,嚴某不敢不留心。」嚴正青絲毫不事迂迴,繼續道:「況且早朝在即,朝堂之上不見平朔將軍其人,陛下自要過問,到時嚴某豈可作蒙蒙無知之狀?」

  「嚴主司忠君之心可嘉,老夫怠慢了。」江騁這才舉止磊落地自馬上躍下,抬手示意嚴正青進府道:「請裡面說話。」

  府門守衛聽到靖遠公這樣說,方才讓出路來。

  江騁說話間已先走在前面,走了兩步發覺嚴正青並未跟上,便回過身來向他笑道:「怎麼,嚴主司還怕老夫拘押你不成?」

  嚴正青未答話,卻毫不猶疑地舉步上前,他身後也隨之傳來一陣齊整踏地的響動。嚴正青擺手示意隨行隊列原地靜候,自己便隨著江騁進了靖遠公府。

  第五十章 豈可猜少年心事

  「嚴某聞報,江小將軍一出城門,徑投西北而去,」嚴正青接過公府管家江春遞上來的茶碗,順手放在一邊,繼續向江騁問道:「難道是邊事有變?」

  嚴正青這一句說得既直言不諱,又意味深長,尤其是他那嚴肅質詢的語氣,更讓人感到非同尋常。

  在現下這樣敏感的關頭,對於「邊事有變」這四個字作何解釋,確實值得慎之又慎。

  然而嚴正青此時心中卻已生出他最不願面對卻也不敢迴避的疑慮——若真如一些朝臣所言,平朔將軍既拒絕以身和親扶朔,又可能因拘押扶朔使臣而被陛下降罪,內憂外困,難保不起叛逆之心。

  再看其副將蕭成,如今親隨帝側,而觀其待主將之盡心,似更勝於事主君之忠誠,況其父靖遠公手握重權,久在京師。若父女二人共謀興兵之計,這兵戈所向,究竟是向扶朔之師還是向蕭牆之內,誰能就此說定呢?

  想到此處,嚴正青不禁在心中暗嘆:當今陛下本是明主,可是以自己冷眼觀之,這位明主每一論到平朔將軍事上,往往易喜易怒,處置起事情來,甚有情意重於是非之嫌。

  反觀平朔將軍之於陛下的態度,倒是更多顯出矜守疏離的意思。無事之時,這自是頗合君臣之道,一旦生變,就讓人難免驚心了。那凌霜小小年紀,便已有了「半面夜叉」的聲名,豈可作等閒女子理會的?

  此時對著面前意態悠閒地喝著茶的靖遠公,嚴正青的心底卻是一陣接一陣的疑慮和忐忑。不料江騁對他說的話卻似不怎麼在意,只是銜著一抹似有若無的笑意,不緊不慢地說道:「哪裡是為邊事,不過是為她的心事罷了。」

  「心事?」嚴正青聞言一時似有不解,轉念之間卻又有了一點領悟:「平朔將軍的心事,不好說便與邊事無關。」

  「嚴主司此言可有些不近人情了啊。」江騁擱下手中的茶碗,碗底碰在桌面上發出一聲悶響,江騁說話的語氣中微帶慍怒,更透出不容置疑的意味:「小女是去寧州了。此事老夫本不必向你嚴主司說明。但你作此別有用心的揣測之談,著實令老夫氣惱,便不得不多說兩句了。人人識得凌霜只以其職,似乎都忘了她如今還是個不滿二十的少女,自然也有些小女兒心思。她與晏麒彼此不見也有些時日了,兩地思念之情,我這個做父親的也不忍阻攔,難道嚴主司還要拿問不成?」

  嚴正青聽江騁如此說,端肅鄭重的面容敷上了一層紅暈,不知是為他自己的唐突多心而感到羞愧,還是因覺對方設詞搪塞而難掩憤怒,半晌才將信將疑地反問道:「小將軍夜半火急出城,真的只是為了去見晏上卿?」

  「這般少年心事,嚴主司應該比老夫更能體會吧。」說到此處,江騁的容色倒緩和了許多,並且勾動起幾分回憶往事的情致。

  於是起身踱到嚴正青跟前,娓娓說道:「當年嚴主司金殿對策、少年奪魁之時,不惜觸忤聖顏、罷官掛印,甚至當堂剃度,也要拒辭先帝為你賜婚宛陽郡主的旨意。而正因你這般冒死抗旨,終於沒有辜負你與令夫人患難相知的舊時之約,才得以與之共諧伉儷,至於今日。嚴主司如此性情中人,難道竟不能自釋今日之疑嗎?」

  「嚴某當年少年輕狂,幸賴先帝寬仁成全,才得與拙荊共白首,是以時刻不敢忘先帝之恩。靖遠公同受先帝厚恩,誠能永懷不忘,嚴某自當無所猶疑。」

  嚴正青說罷起身,向江騁略一拱手,也不再多言,只道一聲「叨擾」,便轉身出了靖遠公府堂,自管回去準備朝會了。

  江騁望著他瀟灑離去的背影,感慨地點點頭,似是自語道:「嚴正青言語行事,著實令人快意,真不像是晏顯的門生啊!」

  宣政殿上,南容澈端坐在九龍御座之上,如常接受百官恭敬肅然的朝拜,目光矍鑠,君威昭昭,不曾顯露出絲毫獨坐通宵的疲憊和待人不至的悵惘。

  而當他的目光掃過滿朝文武,於某一處似不經意的那一瞬停留,恰恰是窺見其心事的罅隙——那是凌霜應當站在的位置,而此時那裡卻並不見她的身影。

  對於南容澈而言,這樣的缺位其實並非只限於眼前,更同於在他心頭挖出的一塊空虛。

  「啟稟陛下,平朔將軍江凌霜於昨宵夜半突然離京,臣以為其行甚異。」嚴正青今日對於凌霜缺席的敏感,顯然不亞於南容澈,因而不等主君垂問,便先自上前陳奏道:「臣奉旨查明拘押扶朔使臣一案,平朔將軍既關渉其中,正該配合臣等調查,以便儘快究明真相。而目下案情尚不分明,其人卻驟然離京,實為不妥之甚。且臣已上詢靖遠公,得悉平朔將軍此去寧州非為公務,卻是出於私情,令人不免生疑。臣奏請陛下即刻發詔,速召平朔將軍回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