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報紙上報出可能恢復高考的消息,侯三整個人都振奮了,他早就想跳出新慶,到大城市去看看大世面,換個新的活法。
去年摔了那樣大的跟頭,侯三消沉了好長一陣子,錢沒有了,兄弟也沒有了,工資一到手馬上就還債,老水失蹤後沒有回過家,連信都沒寫過一封回來,他偶爾看到老水父母和妻兒可憐,甚至還會從牙縫裡擠出一點去支援一下,這樣的大方仗義,結果就是兜里比臉乾淨。
這一年侯三長期跟著江淮和大狗混飯吃,要不就回家吃,也不和家裡人伸手要錢,這樣落魄,這樣光棍,也沒有把他的心氣給磨滅,說起來是很讓人佩服的。
「淮子,你這妹妹不錯。」侯三拿著當日的報紙,指了指裡頭的報導,上面大大的標題寫著高校恢復招收研究生,「有什麼好事兒都想著你這個哥哥。」
江淮一臉自豪,那是當然,又讓他別老盯著報紙看,這是招研究生的,暫時和他們沒啥關係。
過了十來天,國家恢復高考消息公布,全國上下一片沸騰。
江心在家屬村,先是在籃球場的大喇叭廣播裡聽到這個消息的,過了半日,報紙也送來,板上釘釘!
不止屯裡的知青們奔走相告,熱淚盈眶,家屬村里好幾個讀了高中,又不願意下鄉或當兵的年輕人都開始了嚎叫,這是知青們回城的希望,這是廣大年輕人們最新的出路!
恢復高考這個消息,如同冷水注入了熱油鍋,四下濺開,每個人都被滴到了熱切的希冀。
這個消息散開後,跟霍一忠有類似想法的嫂子們不少,尤其是上過江心掃盲班課程的那幾個嫂子們,都來打聽江心是否也要參加考試,也有人秉著看笑話的心態,要是小江去參加考試的話,那說不定後面就得撇下霍一忠和兩個孩子了,當城裡人不比窩在家屬村好?到時也不知道小霍怎麼辦。
可誰去問,江心都搖頭,說自己水平不夠,不會參加。
有人信,有人不信,剛好十一月要考試了,部隊好多讀了初中的年輕人都想報名參加呢,大家都等著看她是否也去考試。
鄭嬸子倒是沒有懷疑江心的話,小江這人可能不會完全說真話,但也不屑說假話,只是聽了覺得可惜。
鄭嬸子從前是老家一個大地主家裡買去打下手的丫頭,專門服侍地主的女兒,地主的女兒就是民國時的大學生,每每到去城裡上學的時候,往返的那一套裝備真真讓人開眼,後來他們一家跟著老蔣去了對岸,就沒有了消息,只要一想起來,鄭嬸子都要說一句,那個小姐可真是鳳凰一樣的人物哦。
「小江,我聽以前我們那戶人家的小姐說,大學能讓一個人脫胎換骨呢,你真不去啊?」鄭嬸子是太湖邊上的人,江浙兩省自古以來出才子,他們都敬重讀書人。
「嬸子,沒那麼複雜,我和霍一忠都說過這件事,就是覺得現在不是時候。」江心對鄭嬸子是有誠意的,現在確實不是時候,別說霍一忠捨不得她,她也捨不得家裡。
霍一忠也有幾分鬱悶,部隊裡都好幾個人在明里暗裡打聽江心的事兒,又不是他們老婆,管那麼多幹嘛,都十月了,還不趕緊囤菜!
回到家,夫妻倆兒合計了一會兒,決定周末開始清理地窖,然後開啟一年一度囤菜大事,人家還在為高考準備,他們家已經在商量今年過冬準備吃什麼了。
第145章
關於這一年的高考, 凡是參與過的,但凡想起來,千言萬語, 只有一個詞來形容, 那就是吃緊。時間的緊迫, 資料的緊缺, 腦子裡那根弦的緊繃,所有的這些匯集在一起,儘是對未來的緊張。
師部和附近屯裡好多人報了名,有些甚至只讀了初中,識得幾個字, 但連字都寫不流暢的人也跟著去了, 風林鎮高考報名辦那個月人流如織,大家就像是一群逃亡的沙丁魚,突然找到了出口,涌到那張高考桌前, 試圖通過這個方式,來為自己的人生下一個賭注, 博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今年的冬天來得稍晚一些,深秋後大風颳個不休,每天夜裡都呼呼作響, 像是風裡藏著駭人的說話聲, 聽得人害怕, 只是光吹風不下雪,家屬村的第一場雪到了十一月初才落下, 這一下就是好幾天, 雪水和泥土混在一起, 路況潮濕泥濘,遠處近處都是白茫茫的雪,平原上的北風肆虐,一路暢通無阻,吹得人腦袋發疼,耳朵麻痹,讓人不敢輕易走出門去。
江心裹著兩層棉衣,頭戴狗皮帽,搓著手,打開一樓客廳的門,快速從柴房裡拿出幾根木柴放到火盆中,轉身關上門,這天兒冷下來了,就是窩在被窩裡都手冷腳冷,除了接送孩子,她基本上都躲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
霍一忠天天笑她給自己織了個龜殼,可他自己回到家,臉上和眉毛上也掛滿了細雪,夜裡更是要喝碗米酒,身上才能徹底暖得過來。
如果雪下得太大,村小就暫時停課,等天兒好了再去上課,霍明霍岩的課程有一天沒一天的,江心怕他們把心給玩野了,都在家裡給他們補上。
天氣是冷了下來,但高考的事如火如荼在進行,江心也在家屬村里要報考的幾個年輕人那兒看了點資料,除非是理科科目那些一些百年不變的定律,其他的和她高考時幾乎都不一樣,尤其是有關於時事的科目,那種學術般的寫法,不熟悉的名詞,她還真考不過土生土長的當代人。
去年摔了那樣大的跟頭,侯三消沉了好長一陣子,錢沒有了,兄弟也沒有了,工資一到手馬上就還債,老水失蹤後沒有回過家,連信都沒寫過一封回來,他偶爾看到老水父母和妻兒可憐,甚至還會從牙縫裡擠出一點去支援一下,這樣的大方仗義,結果就是兜里比臉乾淨。
這一年侯三長期跟著江淮和大狗混飯吃,要不就回家吃,也不和家裡人伸手要錢,這樣落魄,這樣光棍,也沒有把他的心氣給磨滅,說起來是很讓人佩服的。
「淮子,你這妹妹不錯。」侯三拿著當日的報紙,指了指裡頭的報導,上面大大的標題寫著高校恢復招收研究生,「有什麼好事兒都想著你這個哥哥。」
江淮一臉自豪,那是當然,又讓他別老盯著報紙看,這是招研究生的,暫時和他們沒啥關係。
過了十來天,國家恢復高考消息公布,全國上下一片沸騰。
江心在家屬村,先是在籃球場的大喇叭廣播裡聽到這個消息的,過了半日,報紙也送來,板上釘釘!
不止屯裡的知青們奔走相告,熱淚盈眶,家屬村里好幾個讀了高中,又不願意下鄉或當兵的年輕人都開始了嚎叫,這是知青們回城的希望,這是廣大年輕人們最新的出路!
恢復高考這個消息,如同冷水注入了熱油鍋,四下濺開,每個人都被滴到了熱切的希冀。
這個消息散開後,跟霍一忠有類似想法的嫂子們不少,尤其是上過江心掃盲班課程的那幾個嫂子們,都來打聽江心是否也要參加考試,也有人秉著看笑話的心態,要是小江去參加考試的話,那說不定後面就得撇下霍一忠和兩個孩子了,當城裡人不比窩在家屬村好?到時也不知道小霍怎麼辦。
可誰去問,江心都搖頭,說自己水平不夠,不會參加。
有人信,有人不信,剛好十一月要考試了,部隊好多讀了初中的年輕人都想報名參加呢,大家都等著看她是否也去考試。
鄭嬸子倒是沒有懷疑江心的話,小江這人可能不會完全說真話,但也不屑說假話,只是聽了覺得可惜。
鄭嬸子從前是老家一個大地主家裡買去打下手的丫頭,專門服侍地主的女兒,地主的女兒就是民國時的大學生,每每到去城裡上學的時候,往返的那一套裝備真真讓人開眼,後來他們一家跟著老蔣去了對岸,就沒有了消息,只要一想起來,鄭嬸子都要說一句,那個小姐可真是鳳凰一樣的人物哦。
「小江,我聽以前我們那戶人家的小姐說,大學能讓一個人脫胎換骨呢,你真不去啊?」鄭嬸子是太湖邊上的人,江浙兩省自古以來出才子,他們都敬重讀書人。
「嬸子,沒那麼複雜,我和霍一忠都說過這件事,就是覺得現在不是時候。」江心對鄭嬸子是有誠意的,現在確實不是時候,別說霍一忠捨不得她,她也捨不得家裡。
霍一忠也有幾分鬱悶,部隊裡都好幾個人在明里暗裡打聽江心的事兒,又不是他們老婆,管那麼多幹嘛,都十月了,還不趕緊囤菜!
回到家,夫妻倆兒合計了一會兒,決定周末開始清理地窖,然後開啟一年一度囤菜大事,人家還在為高考準備,他們家已經在商量今年過冬準備吃什麼了。
第145章
關於這一年的高考, 凡是參與過的,但凡想起來,千言萬語, 只有一個詞來形容, 那就是吃緊。時間的緊迫, 資料的緊缺, 腦子裡那根弦的緊繃,所有的這些匯集在一起,儘是對未來的緊張。
師部和附近屯裡好多人報了名,有些甚至只讀了初中,識得幾個字, 但連字都寫不流暢的人也跟著去了, 風林鎮高考報名辦那個月人流如織,大家就像是一群逃亡的沙丁魚,突然找到了出口,涌到那張高考桌前, 試圖通過這個方式,來為自己的人生下一個賭注, 博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今年的冬天來得稍晚一些,深秋後大風颳個不休,每天夜裡都呼呼作響, 像是風裡藏著駭人的說話聲, 聽得人害怕, 只是光吹風不下雪,家屬村的第一場雪到了十一月初才落下, 這一下就是好幾天, 雪水和泥土混在一起, 路況潮濕泥濘,遠處近處都是白茫茫的雪,平原上的北風肆虐,一路暢通無阻,吹得人腦袋發疼,耳朵麻痹,讓人不敢輕易走出門去。
江心裹著兩層棉衣,頭戴狗皮帽,搓著手,打開一樓客廳的門,快速從柴房裡拿出幾根木柴放到火盆中,轉身關上門,這天兒冷下來了,就是窩在被窩裡都手冷腳冷,除了接送孩子,她基本上都躲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
霍一忠天天笑她給自己織了個龜殼,可他自己回到家,臉上和眉毛上也掛滿了細雪,夜裡更是要喝碗米酒,身上才能徹底暖得過來。
如果雪下得太大,村小就暫時停課,等天兒好了再去上課,霍明霍岩的課程有一天沒一天的,江心怕他們把心給玩野了,都在家裡給他們補上。
天氣是冷了下來,但高考的事如火如荼在進行,江心也在家屬村里要報考的幾個年輕人那兒看了點資料,除非是理科科目那些一些百年不變的定律,其他的和她高考時幾乎都不一樣,尤其是有關於時事的科目,那種學術般的寫法,不熟悉的名詞,她還真考不過土生土長的當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