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內閣會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荊州大水的事情終於在朝堂上再一次爆發。御史大夫「被」解甲歸田,歸隱鄉間。

  去年為了平定西北的動亂,朝廷撥款了兩萬兩白銀,今年已經無力處理荊州的天災。但說是天災,更多的也是人禍。在十年前,朝廷斥巨資實施了一項曠日持久,本該是福澤子孫後代的荊州水防大壩。

  但誰又能想到,不過是轉眼間的十年,這大壩就被摧毀了。先前的種種歌功頌德,如今看來,倒是像一個笑話。

  皇帝震怒,群臣瑟縮。

  顧雲煙一身黑衣,冰冷的眼眸毫無意緒,靜默地站立在一等大臣的位置。神閒氣定,恍若這件事情的激化與她毫無關係一般。

  大太監見狀趕忙上前,給皇帝揉了揉太陽穴,動作輕而緩慢,帶著卑微的討好。

  皇帝怒氣稍緩,無奈地嘆了口氣,英雄遲暮的感覺油然而生,儘管不願承認。高高的朝堂已經腐朽成一片。他已經衰老了,連同這朝堂一起。

  黯淡的目光看過這龍椅之下,一身黑衣的小姑娘就這樣突兀地站立在那裡。在皇帝看來,她的雲淡風輕,是對此時的他莫大的諷刺。

  皇帝幽幽地問道:「顧卿有何高見?」

  顧雲煙冷冷地看向了皇帝,暗沉的眼眸流淌著深沉的水流,不語。

  皇帝在這樣的目光下,只覺得自討沒趣。

  片刻後,顧雲煙說道:「臣以為,此事滋事甚大,須得內閣諸位大臣商議之後,方可得出權衡之策。」

  一時間,朝堂下面的諸位大臣面色晦暗不清,甚至隱約有些嘲諷,究竟是對皇上,還是對顧雲煙已經辨識不清。

  陛下從來都只是徒有空想,而沒有與之相襯的雄才大略。若是再年輕上十年的陛下,遇到較之現在十年後的顧雲煙,興許真能成就一番賢君明主的佳話。但如今的場景只不過是一個已經有些頹廢的君主,遇到了天縱奇才的小姑娘。

  君主既不能去嫉恨嘲諷小姑娘,小姑娘也因為年齡的緣故,不能一展宏圖。

  隨著太尉先一步站了出來,說道:「臣附議顧大人的意見。」

  諸多大臣也抑制住了心底的如水草一般蔓延的心思,接二連三地向前,附議此事,皆大歡喜。

  內閣大臣由九卿組成,即為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廷尉,掌管司法審判;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而三公的身份和處境,決定了他們必須是皇帝的附庸者,忠實的擁護者。

  顧雲煙雖無官職,卻已經並肩九卿。天底下把黑衣穿出了威風八面之感,天底下,也只有她一人了。

  內閣會議隔絕了皇帝的參與,決策的實施也將更加的自由,卻也極大程度上觸怒著皇帝,挑戰著君王的權威。

  內閣處於皇宮的藏書閣三層,一個本是借閱皇家資料的地方,從兩年前顧雲煙到達此處開始,已經完全改變了性質。

  不少影響著國家百年間運勢的決策都在這裡被提出。直到後來,九卿聯名上書,把此處作為內閣會議的舉辦地點。原因無他,只是因為顧雲煙只願在藏書閣第三層多說幾句振聾發聵的真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