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救災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想下去一刀割了那縣令的腦袋,卻擔心硯秋那孩子,他與這縣令究竟是何關係?這是他的家?

  跳下屋頂,顧桑苗大大方方往後門走,迎面遇上那女人,她正罵罵咧咧的:

  「小化生子,王八蛋,還敢上門來鬧,讓太爺把他抓進衙門裡去,最後賣去礦上做苦力。」

  先前那胖婆子勸道:「太太莫要生氣,小孩子不懂事,定是先前給的錢花光了,在外頭混不下去,所以回來討些吃的……」

  「你不用替他說情,哼,他氣死了老頭子,還有什麼臉回來討銀錢,按理,就該報了官,發配到邊疆去。」婦人罵道。

  婆子不敢再勸,一路替她打著傘跟著。

  「翠環,來得正好,快扶我回去。」

  婦人皮膚白晳,五官清秀,有幾分姿色。

  只是一雙眼睛長得雖好看,卻輕佻得很,走路時腰肢擺得厲害,一看就是個不正經的。

  顧桑苗忙上前去扶住她:「大太陽天的,太太何必出去,曬黑了如何是好哦。」

  這話正戳到婦人的痛處,又罵道:「你當我想出去麼?還不是總督大人想吃水鴨,我吩咐金媽買去,誰知就遇到那個小混蛋,哎喲,氣死老娘了 。」

  顧桑苗道:「他怎麼又來了?走了麼?」

  「讓金媽找人打走了,以後再見到,就不只是打走,非打斷他一條腿不可。」婦人道。

  顧桑苗扶著婦人到了正院,只見門頭牌匾寫著金色年華幾個大字,剛才水榭閣吧門頭上,也寫著個金字,可見這裡確實是金府。

  「他打怕了,不會再來了,聽說外頭好多災民生了疫病,保不齊他也染上,更不會回來了。」翠環道。

  「疫病?」婦人怔了怔道:「啊喲,那趕緊把府里的那些人全都處理了,切莫再弄人進來,把病帶進府來可不得了。」

  「金媽,你去看看。」

  金媽應承著正要去,婦人想想又不放心:「也不知總督大人挑了幾個走了,可還有姿色可人的?大人沒想法?」

  金媽媽不知該如何回答,顧桑苗趁機道:「不如太太自個去瞧瞧,有那顏色好的,趁太爺還忙著,抽不出功夫來,先處理了。」

  婦人聽了急急地往前走,宅子真的很大,只見婦人左拐右拐,過了幾個長廊,才到了一處避靜的院落,院子很小,也很偏,遠遠的就聽到屋裡有人小聲啜泣,這裡應該就是關押那些女子的地方了。

  宅院外有四個人守著,門也是鎖著的。

  見婦人來,守衛這才開了門,金婆子率先推開門,顧桑苗扶著婦人跟上,果然一間不大的院落里,關了幾十個女子,大的二十多歲,小的只有十四五歲,有的衣著還算光鮮,大多是破衣爛衫的災民,不過,個個都相貌清秀,有些姿色。

  婦人擦看了一遍,又數了數人數,心中似乎安定了些,可看著這滿屋子的女子,一個個都年輕貌美,眼中就全是嫉妒之色,對金媽媽道:「大爺可聯繫好了買家?」

  金婆子道:「太爺說過幾日就會悉數送走。」

  「這麼多人,會送到哪裡去呢?」顧桑苗好奇地問道。

  「少管這些,總之會送走就是。」婦人道。

  「是,太太教訓得是,奴婢只是覺得好奇,外頭到處都是官兵和災民,這麼多姑娘一塊送走,會不會目標太大,引來懷疑。」

  「怕什麼,總督大人有船,走水路,誰還敢查總督的船不成?」

  如果走水路的話,就要走四庫碼頭,顧桑苗心中有數。

  送了婦人回院子,婦人鬧著出了一身汗,要衝個澡,顧桑苗便忙著打熱水,金媽媽守在外頭。

  耳房很小,婦人正在脫衣服,顧桑苗試著水溫,等婦人入桶時,顧桑苗拿著巾子假意為婦人擦身,突然就抓住婦人的頸子往水下按。

  婦人猝不及防,喝了幾口洗澡水,顧桑苗怕她掩死,揪著頭髮拎起,婦人大口大口吸著氣,抬眼見是她,破口大罵:「翠環你要……」

  死字還沒說出口,顧桑苗揪著她的頭繼續往水下按,婦人鼓著泡泡奮力掙扎,她的力氣哪有顧桑苗大,掙扎了幾下,就不撲騰了,顧桑苗再將她的頭拎出水來,婦人迷迷糊糊睜開眼:「你……你……想幹嘛。」

  「不喊啦?」顧桑苗冷笑。

  「你……不是翠環。」婦人道。

  「說,為什麼要趕走硯秋。」顧桑苗問。

  「他……氣死了老爺。」婦人道。

  顧桑苗將她的頭髮一扯,作勢往水下摁,婦人大急:「我說,我說。」

  原來金硯秋的父親是淮陰縣首屈一指的糧商,但他一直沒有子嗣,元配夫人不能生,五十歲左右時,與通房丫頭生了金硯秋,夫妻二人視若珍寶,帶到十歲上時,元配夫人死了,通房丫頭就升了二夫人,一家三口還算和樂,但有一次,金老爺去省城做生意,遇上了這位姓萬的婦人,婦人是個寡婦,無兒無女,在省城做著暗娼生意,生得一張巧嘴,最是會哄人,金老爺不知她是暗娼,只當她是正經人,想著通房丫頭的出身太低,想娶他做填房,萬氏進金家時,金老爺已經六十多了,身體也不太好。

  「……真是那小崽子氣死了老爺,大災之年,金家做的又是糧食生意,奴家也是沒辦法了,才傍上縣太爺,一是保全金家的生意,二是以後也有個依靠。」婦人抽抽噎噎道。

  顧桑苗知道問不出太多有關金硯秋的事來,也不再囉嗦:「說,糧倉在哪兒?」

  「姑娘可是指的縣裡的糧倉?」萬氏道。

  「不錯,秦大人撥下幾萬石糧食,狗官沒有發放給災民,反而私屯下來,我在縣中找了許久,都沒找到糧倉在何處。」




章節目錄